陈根:疫情后遗症——如何影响了心理健康?
文/陈根
随着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普及,疫情已然得到更全面的控制,恐慌褪去,无措平息,但与此同时,疫情带来的后遗症或并发症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疫情是一场属于人类的灾难,重创了曾经线性的、可预测的社会,疫情带来的副作用也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社会恢复的变量。
其中,人们对疫情给心理健康带来的潜在影响知之甚少。事实上,关于疫情大流行的的新闻从不间断,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
《柳叶刀》子刊去年发表了第一个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研究了3550多名SARS、MERS和COVID-19住院患者冠状病毒感染的精神症状后果。
研究结果显示,如果SARS-CoV-2感染的病程与2002年的SARS和2012年MERS的冠状病毒流行过程相似,那么大多数因严重COVID-19感染入院治疗的患者在不经历心理疾病的情况下即可康复。
然而,SARS和MERS幸存者可能在出院后的几个月和几年中依然面临精神疾病的风险,如抑郁、焦虑、疲劳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现在,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再次发现,约三分之一(34%)的新冠幸存者在感染后6个月内被诊断出患有精神或神经疾病,包括焦虑症、情绪失调、痴呆症和中风等。
这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项研究,英国科学家研究了超过23.4万新冠患者的电子病历,其中大部分患者在美国。
研究发现,多达三分之一的新冠患者在感染后6个月内被诊断出患有长期的精神健康或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的焦虑症和情绪失调,其中17%的患者被诊断为焦虑症,14%的患者被诊断为情绪失调,与新冠肺炎的感染轻重程度无关。
当然,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的,所以研究人员不能下定义说新冠病毒引起了任何诊断,或者说一些人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一定会患上中风或抑郁症。
但是,通过将一组新冠患者与两组分别为流感患者和其他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比较,参与者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健康状况进行匹配,使他们尽可能具有可比性。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比,新冠病毒与更多随后的脑部疾病相关。新冠肺炎患者出现精神或神经疾病的可能性比其他呼吸道感染患者高16%,比流感患者高44%。此外,新冠患者的病情越严重,随后就越有可能被诊断出精神健康或神经疾病。
瘟,疫也;疫,民皆疾也。大规模的传染性流行病从来不止是一个医学事件,而对抗疫情既是一场生理战,也是一场心理战。疫情的发生不是单纯的个人事件,后疫情时代还需要面对群体性的心理的治愈与恢复,从社会的层面,我们则要有更多的关心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