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名诵 | 孙道临诵咏王翰《凉州词》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朗诵:孙道临   雷声

撰文/制作:雷声

大漠黄沙,孤烟散尽,残月西沉,夜幕降临,凉州死寂沉沉;
军营帐内,灯火通明,豪华绮丽,西域风情,其乐融融,圣美的葡萄美酒香飘四溢,流光溢彩的夜光杯耀人眼目,悠扬欢快的琵琶音律相伴,将士们开怀畅饮不醉不休......
每每想到这些场景,就会想到王翰的《凉州词》。
每每想到这些场景,就会自问:这是刀光剑影的西域古战场吗?这是盛唐的边塞诗吗?
读过不少边塞诗,每当吟诵王翰的《凉州词》时,总是感觉这首诗有些另类。
在王之涣笔下,塞外战场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塞苦寒、悲壮苍凉;
在王昌龄笔下,将士们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百战不殆,壮志傲骨;
在岑参笔下,边塞沙场是“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天寒地冻,环境恶略;
在高适笔下,由雪净、胡天、牧马、戌楼、明月、羌笛所组合的边塞青寥、寒夜萧瑟的意境,以及戌楼间传出悠扬宛转的《梅花落》曲调,犹如梅花“风吹一夜满关山”的拟想,奇异美哉。
这些边塞诗高手,无一人像王翰的《凉州词》 那样,以一场盛宴豪饮开篇。要知道,这可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啊!即使歌舞升平、惠风和畅的盛世,如此的豪华酣宴,亦不尽然。
于是,关注了王翰。
不料,竟然被惊住了。
山西的唐代诗人真是了不得!——初唐有王绩、王勃、宋之问;盛唐有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王瀚;中唐有卢纶、柳宗元、柳冕、白居易;晚唐有聂夷中、唐彦谦、温庭筠、司空图......
山西唐代王姓诗人也是了不得——王昌龄和王翰是老乡,都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王勃与王之涣、王绩同是绛州(今山西河津)人;王维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山西王姓的边塞诗人更是了不得——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出塞》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王之涣《全唐诗》仅存诗6首,但仅凭他的《登鹳雀楼》、《凉州词》就足以不朽。
诗佛王维虽与孟浩然是山水田园派的创始人,但一生也创作了不少边塞诗,而且曾经“奉使出塞”,创作了《使至塞上》一诗,应该算半个边塞诗人,他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两句诗,已成千古绝唱。
王翰呢?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太原王氏一族,富家子弟,名门之后,是妥妥的富二代。书载,他是“少豪荡,恃才不羁,喜纵酒,枥多名马,家蓄妓乐。翰发言立意,自比王侯,日聚英杰,纵禽击鼓为欢。”他是唐朝之际少有之狂人,才情极高。那时的科举,一次录取仅十数人而已,极难,如贾岛、罗隐一众人,考了一辈子也没考中,而王翰不仅一次即登第,却并不以此为事,考上后并不入仕,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

论名气,王翰虽不如王维、王昌龄、王之涣那样耳熟能详,但他那首《凉州词》,如果哪个读书人没有读过,那简直会象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俄国人不知道彼得大帝一样,太搂啦!

王之涣写过《凉州词》,王翰也有《凉州词》二首,题目是不是重复了?
其实,《凉州词》不是诗题,更不是词,而且与凉州无必然的关系。凉州词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乐府曲名,传说来自龟兹国,盛行于唐玄宗时期。唐诗中有不少以“凉州词”为曲调的诗歌,它们不一定跟凉州有关,但都是描述西北边塞风光和将卒战地生涯的诗篇。凉州在今天的甘肃武威,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元封五年(前106),分天下为13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
在唐代,边界上各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侵犯始终未断,凉州与突厥接壤,是大唐时期外患的主要发生地。朝廷必须屡派军队前往御敌。而军队里除了带兵打仗的武官,也还需要一批文官随军掌管文牍事务,这样一来,大批文人就有了去边塞参战的机会,因此,大量的边塞诗应运而生,而“凉州词”是时兴的一种体裁。
纵观唐代诗歌流派,最让人心醉的莫过于边塞诗歌。它不仅反映的是诗歌水平,也是大唐豪迈气概的体现,那金戈铁马的雄壮和着诗人的豪情,将大唐气象渲染的让后人感受到时代精神的昂扬。

但是,真正去过边塞的诗人并不多,那被称为唐代著名“四大边塞诗人”的岑参、高适、王昌龄和王之涣,只有岑参、高适两位是真正去过。同老乡王昌龄、王之涣一样,王翰也没有去过边塞,都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写诗,同那真正去过边塞的诗人写实风格相比,似乎更加地绚丽斑斓,想象空间更大。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写作背景虽无考,但显得有些另类。他并不是描写战争的残酷,也不是常见的思乡或生活的艰苦,而是通过曲折的笔触,撷取了一个欢宴的场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悲壮。王翰并未去过塞外,他诗作中有关边塞内容的诗纯属想象之词,但就其内容来说,却十分形象逼真地反映了当时的边塞风光和军人们的豪情壮志、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的主旨是描述战争,但王翰开篇却避而不写战斗场景,反而从丰盛的酒席写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开篇两句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诗中的“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诗中的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异域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在古代诗词中,为了增加表达效果,常常进行艺术夸饰, 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因情敷采”,并不一定实用其物。再说, 在战场上,无论酒宴多么豪华,也不可能使用“夜光杯”。 这里指的不过是较为精致的酒杯罢了。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此杯此酒,又有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那急促欢快的旋律,好像在催促将士们披挂上阵,又好像在为他们劝酒助兴,几个富有西域少数民族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淋漓尽致,犹如帷幕突然间拉开,人们眼前展现出一个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让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这两句诗看似易懂,其实人们对“催”字有两种解释,一直争论至今。有人认为,“催”是催饮,也就是催促喝酒,就是劝酒;有人认为,“催”是催人出征。结合上下文, 我们似乎可以把这两种意义整合起来, 既可解释为“催饮”, 也可解释为“催发”。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为: 通过弹奏琵琶劝酒 (“催饮”) 以壮行色 (“催发”) 。这种借行写酒,借酒壮行,酒、乐、行一体,相映成趣,着意渲染了军营里一种欢快、热闹、豪迈的痛饮场面和即将上战场时将士们的悲壮心理。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是写: 正当战士们在一阵急促高亢的琵琶演奏声中杯觞交错、狂歌痛饮之时, 有人已经从琵琶声中听出了催发之意; 有人已经醉眼矇眬、不胜酒力, 想停下杯来。此时, 有人就借着酒兴和高亢的乐声大声说道: 喝,继续喝吧! 喝他个一醉方休, 即使醉倒在战场上, 也请诸君不要见笑, 因为“古来征战几人回”嘛! 对这两句诗的解释历来争议很大, 有人敏锐地看到了这两句诗的对立和反讽, 说这两句 “作旷达语, 倍觉悲痛”、 “故作豪饮之词, 然悲感已极”。所以,有人用低沉、悲凉、伤感、反战等字眼来概括这两句,甚至概括全诗的思想主题。在 《岘佣说诗》 中,清代诗人施补华也看到了这两句诗在语义上悲伤、厌战的反讽意味, 但他认为这两句诗不是表达一种悲伤厌战的情绪, 而是战士们为自己的豪饮所寻找的一个理由, 开的一句玩笑, 是一个 “谐谑语”,并认为: “作悲伤语读便浅, 作谐谑语读便妙, 在学人领悟。”

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 作谐谑语读便妙”呢?

施补华没有分析。
我以为: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是一个典型的用反讽写成的句子, 既悲伤厌战又旷达豪饮。如果将其理解为悲伤厌战, 它的含义就是说: 正因为从古至今、从汉到唐, 去边塞出征的将士没有几个人能回来, 我们难道就不应该好好痛饮一番, 喝他个一醉方休吗? 这里,的确流露出战士们一种深沉、悲凉、哀伤、复杂的反战厌战的情感和心理。但是,结合全诗豪迈、乐观的情感基调和上下文整体语境, 这样的理解在诗意和诗味上显得有些平淡、单薄, 而不如作“谐谑语读便妙”。 施补华不仅敏锐地看到了这两句诗在语义上具有双重对立和反讽的性质, 即悲伤厌战和旷达豪饮, 更看到这两句诗是战士们为自己的豪饮寻找的一个理由, 开的一句玩笑, 是一种想象、虚拟和假想的夸张语。显然,这两句是战士们慷慨豪壮的劝酒之辞, 是一个故意把轻话说成重话的谐谑语和夸大陈述的反讽句。对此,孙绍振先生有评论说: “诗的真义在哪儿呢? 首先它不是真的, 它是假定的, 想象的, 哪可能'醉卧沙场’呢? 就是当场醉了, 过一会儿就醒了, 不可能一直从长安醉到新疆, 还不醒, 到上战场了, 还不醒, 这样的人即使有, 早就给开除军籍了, 还轮得他上战场吗? 这首诗强调的是虽然军令如山, 但是美酒照样可以痛饮; 虽然是出征命运未卜, 回不来的可能性极大, 但这一切都是无所谓的, 这眼前的生命欢乐还是要享受。其实日后的凶险, 都是假定的, 和这时的豪兴不可同日而语。不管将来如何, 眼前是美好的。所以说它表现的是生命的可贵, 表面文字上是悲观的, 但感情却是乐观的, 豪迈的气概全在文字之外。”

如果我们将这两句诗理解为旷达豪饮, 是战士们开的一个“玩笑语”, 是战士们夸大陈述的豪饮之词, 但这“玩笑语”的背后,未尝就没有对战争残酷性和战士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关注!

问题是,诗人是如何把这两种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思想和感情整合在一起的呢?

这不得不佩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开篇两句,着力渲染热闹的酒宴场面和欢快的饮酒气氛, 又结合第三句“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侠壮语, 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边塞军人的乐观与豪迈气概。但第四句“古来征战几人回”, 却让人又很自然联想到边塞战争的残酷, 让人体味出几分感伤与苍凉的悲伤意味。这两种意义和情味在诗中相互抵消,但同时又相互生发,赋予这首短诗以极具魅力、耐人品味的韵致。也就是说, 由于这首诗的前三句,重点营造战士们一种旷达豪饮的饮酒场面, 着意渲染了一种豪迈乐观的强势语境和基调, 消解、淡化和修正了后一句沉哀、感伤的苍凉意味,使全诗在一种豪迈乐观的强势语境和慷慨悲壮的情感基调上取得了统一。正如赵毅衡先生在评价这首诗时所说的: “它不是单纯的悲伤和嗟叹, 也不是单纯的玩笑和谐谑, 而是悲壮。悲壮是对的, 但正是在嗟叹和谐谑所组成的对立式的反讽中融合成了悲壮, 它并没有取消或否定嗟叹和谐谑这两个分层的反讽和矛盾意义, 而是把两者融合成了一个更大的反讽, 即主题性的反讽。”
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把两个矛盾对立的分层反讽,融合成一个更大的反讽。如果把它作为一首豪饮之词来读, 透过表面的旷达、豪放能深切地感受到骨子里的沉哀悲凉; 如果把它视为一首悲伤的厌战之曲来讲, 却分明从文字背后透出一股豪迈和乐观气息。这两个分层的反讽意味,在诗中形成一种强大的矛盾和张力, 谁也不能说服谁, 它们在诗歌中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共同组成一个意义丰富复杂的整体。正是这种双重对立的反讽结构, 赋予这篇作品的主题思想一种丰富复杂的意味。事实上, 这种主题性的反讽, 在便利地传达出诗人融汇了多重心理内涵、极其复杂甚至矛盾的人生体验的同时, 也使文本具有了一种令人着迷的思想深度。
所以, 这首诗的反讽主题可以完整地概括为: 它既表现了战士们痛快地生、豪壮地死的乐观情怀; 又蕴含着诗人对残酷边塞战争的真实描绘和对战士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关注之情。也就是说, 全诗在战士们豪迈乐观的宴饮场面和“谐谑和玩笑”语境的基础上达到了统一, 从而最终完成了全诗豪迈乐观、义无返顾的悲壮主题的表达。不难看出, 诗的思想是复杂的, 情感是矛盾的, 基调是悲壮的, 所以, 我们说这首诗是用复义、反讽、矛盾成就的悲壮诗篇。这就是钱钟书先生在 《管锥编》 中所说的: “句法以两解更入三昧, 诗以虚涵两义为见妙。”王翰的《凉州词》 就是一首“以虚涵两义为见妙”的好诗。
没有艰苦卓绝、刀光剑影的铺垫,没有众志成城,豪情满怀的直抒;更无深沉委婉、含蓄凄飒的倾诉,亦无缠绵不绝、幽幽不解的乡思。
王翰的《凉州词》字里行间,充溢着边塞将士烟消战罢急切庆功的快意、洒脱无羁及时行乐的野性,以及开怀畅饮酣醉不休的狂劲。
多好的将士啊!
在他们身上,看不见丝毫的畏惧怯懦、苟且偷安,亦不见些许的茹苦悲怆,怨情厌战。更可爱的是,面对残酷血腥的战场,他们却有寻欢作乐、畅怀酣醉之举,甚至时发诙谐谑语,幽默搞笑之态。
在他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的身影,也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在腥风血雨的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征战的将士,能有几人是活着回去的?能醉则醉,遇战即战,即使战死疆场,不能回去,又有何妨?
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才是真正的视死如归!

这才是真正的浪漫乐观!

 (辛丑年二月十九写于大都锦湖园)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朗诵者简介:

孙道临,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2007年12月2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孙道临1938年入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1943至1944年先后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南北剧社,演出过话剧《雷雨》、《日出》、《家》、《茶花女》等,并导演《青春》一剧。1948年入清华影片公司,演出了黄宗江编剧的《大团圆》。1949年,孙道临参加了上海远东影业公司《大雷雨》的拍摄,并在昆仑影业公司完成《乌鸦与麻雀》一片的拍摄。此片获文化部1949至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主演 《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鲜活的银幕形象。1984年后孙道临自编自导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并饰演男主角。1992年执导《继母》。2001年,80岁的他导演的电影《詹天佑》,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孙道临曾改编过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蒂的《呼啸山庄》,翻译演出过《疯狂奇谭》,翻译出版过美国女作家丽莲.海尔曼的电影剧本《守望莱茵河》等。

孙道临出版有诗歌散文集《走进阳光》、盒带《唐诗欣赏》等。

  孙道临还是一位出色的译制片配音大师。他台词处理吐字清晰、音色优美、语言准确、感情丰富,他为《王子复仇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基督山伯爵》等二十余部外国影片配过音。特别是1958年他在《王子复仇记》中为王子哈姆雷特配的音潇洒、俊逸、高贵而绝无媚俗气,堪称银幕经典,其配音成了当时演艺界训练口音的标准教材,甚至对全国人民从此以后的说话腔调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孙道临热心推动群众性朗诵活动,耄耋老人还担任着中国朗诵协会会长一职。

作者简介:

       雷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

长按二维码,关注雷声视角

1、名篇名诵 | 濮存昕咏诵李白《将进酒》

2、名篇名诵 | 吕中咏诵李清照《声声慢》

3、名篇名诵 | 乔榛咏诵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名篇名诵 | 乔榛丁建华咏诵白居易《长恨歌》

5、名篇名诵 | 鲍国安咏诵苏轼《前赤壁赋》

6、名篇名诵 | 姚锡娟咏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名篇名诵 | 孙道临咏诵白居易《琵琶行》

8、名篇名诵 | 孙道临咏诵杜甫《兵车行》

9、名篇名诵 | 肖雄咏诵刘禹锡《陋室铭》

10、名篇名诵 | 吕中咏诵柳永《雨霖铃》

11、名篇名诵 | 姚锡娟咏诵柳永《望海潮》

12、名篇名诵 | 孙道临咏诵张继《枫桥夜泊》

13、名篇名诵 | 濮存昕肖雄咏诵周敦颐《爱莲说》

14、名篇名诵 | 肖雄咏诵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5、名篇名诵 | 濮存昕咏诵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16、名篇名诵 | 薛飞濮存昕咏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7、名篇名诵 | 童自荣咏诵岳飞词《满江红·怒发冲冠》

18、名篇名诵 | 王刚咏诵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名篇名诵 | 徐涛咏诵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20、名篇名诵 | 陈道明咏诵苏轼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1、名篇名诵 | 鲍国安咏诵苏轼词《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22、名篇名诵 | 徐涛咏诵杜牧《阿房宫赋》

23、名篇名诵 | 方明咏诵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24、名篇名诵 | 薛飞咏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5、名篇名诵 | 濮存昕咏诵王维《桃源行》

26、名篇名诵 | 任志宏咏诵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7、名篇名诵 | 乔榛咏诵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8、名篇名诵 | 鲍国安咏诵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9、名篇名诵 | 姚锡娟咏诵李清照《如梦令》

30、名篇名诵 | 孙道临诵咏贺知章《咏柳》

31、名篇名诵 | 虹云诵咏杜甫《石壕吏》

32、名篇名诵 | 张家声咏诵杜甫《新婚别》

33、名篇名诵 | 方明诵咏李商隐《雨夜寄北》

34、名篇名诵 | 焦晃诵咏李白《蜀道难》

35、名篇名诵 | 焦晃诵咏杜甫《登高》

36、名篇名诵 | 王庆祥诵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7、名篇名诵 | 虹云诵咏李清照《夏日绝句》

38、名篇名诵 | 徐涛诵咏王维《山居秋暝》

39、名篇名诵 | 方明诵咏王维《使至塞上》

40、名篇名诵 | 孙道临诵咏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1、名篇名诵 | 方明诵咏王之涣《凉州词》

42、名篇名诵 | 孙道临诵咏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3、名篇名诵 | 童自荣诵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