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哮喘的特效穴
【本文导读】
1 论落枕
2 论颈肩背疼痛
3 论哮喘
4 论肩周炎
论落枕
落枕首先选用重子或重仙,然后再加承浆穴,效果会非常好。疼痛偏脖子为主时,用重仙穴比较好,疼痛偏于肩部时,用重子穴比较好,脖子和肩部都痛时就用重子、重仙穴一起针最好,这时如再加承浆后,让他活动活动脖子,效果会更好。
论颈肩背疼痛
当颈肩背有疼痛时,重子穴及重仙穴常有青筋浮现,既能反应病变,也能以之治疗该病。此两穴在肺经范围,故治肺经呼吸系病及胸痛,透过肺与膀胱通,故治肩背痛。为治肩背痛之特效针。配承浆穴效果更佳。承浆穴任、督、手足阳明经之会穴,督脉入脑,任脉滋阴,阳明经多气多血能调理气血,具有较强的镇痛及镇静作用,为治疗神经疾患的常用要穴之一。而且这种针法是前后对应的关系,有以阴治阳的意味。
论哮喘
自幼哮喘数十年,用穴:重子、重仙、大间、小间、浮间、外间、下三皇,效不更方,组穴续针未变。哮喘8年。处方:(1)怪三针;(2)重子、重仙、大间、小间、浮间、外间,坐位不躺,每日一次,两月余,已彻底根除。
论肩周炎
肩周炎特效穴很多,有:三间(大白)、肾关、尺泽、下巨虚、上巨虚 、中渚、三叉三穴、肩井、攒竹、天宗、条口、臑俞、阳池、手三里、天窗、巨骨、阳陵泉、足千金等。
以远处取穴为主,针刺时让病患痛处能活动以引针气,疗效较佳。若肩部痛点明确,先在对侧脚部穴位刺针,然后循痛点所在经络,根据「俞主体重节痛」「荥俞治外经」原则加取患侧本经俞或荥穴,既可作为牵引针,也可作为治疗针,疗效更为迅速。例如疼痛点在肩前内侧的,取鱼际穴;疼痛点在肩外侧的,取三间;痛点在肩外侧偏后方的,取中渚,痛点在肩后侧的取后溪。
我个人治疗肩臂不能上举最常取肾关,治疗肩臂不能左右抬及后伸最常取足千金,又不论上举困难或左右后抬困难,尺泽尤为特效常用要穴。
1、肾关
【位置】: 在阴陵泉穴直下一寸五分。胫骨之内侧。
【针法】: 直刺,针深一半寸至二寸。针刺得气后,令患者反复做上肢抬举、外展 、后伸动作 , 争取扩大上肢正常活动范围。留针30 分钟。每隔十分钟捻针一次。
【解析与经验】:肾关为补肾要穴,此穴在天皇穴下,亦有脾肾双补(阴陵泉为土经水穴能脾肾双补)作用。对于肾亏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背痛、头痛、腰酸均有显效,另外治疗两手发麻或疼痛亦有效,.透过脾与小肠通(小肠经脉 ' 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 '。),治肩臂痛及肩臂不举(五十肩),尤为特效。针后令其活动手指或抬举肩臂,可立见奇效。又天皇穴(阴陵泉下一寸)在全息对应于头,则肾关穴对应于肩颈部,亦系治五十肩特效之又一原因。
2、足千金
【位置】: 在腓骨前缘,在侧下三里穴外(后)开五分,再直下二寸处是穴。
【针法】: 针深一寸至二寸。待患者有明显酸、胀、麻、重等得气后嘱病患反复做上肢抬举、外展 、后伸动作 , 争取扩大上肢正常活动范围。留针30 分钟。每隔十分钟捻针一次。
【解析】: 穴名为「金」,与气有关,能调肺气,可治肩背痛。穴名为千金,善治沉重如负千斤之病,尤善治肩凝之不能左右转动及后伸。五十肩有相当多病患,不但肩臂不能上举,而且也不能后伸,针刺本穴有较好之效果。上臂疼痛不能上举 ,多属阳明经筋病变 , 上臂不能左右抬举,与少阳经有关,本穴位于少阳经取刺本穴善于调和气血、舒筋活络, 因此对肩周炎、肩扭伤等原因引起不能左右抬举及后伸之肩痛 ,针刺疗效极佳。
3、尺泽
【位置】: 手掌向上,前臂稍屈,正当肘横纹,靠肱二头肌健之外侧凹陷处。
【针法】: 直刺,从掌侧面向背侧面刺入深一寸。采用呼吸补泻法进针时趁患者吸气时进针,进针后,趁患者吸气时,迅速捻针以催气,呼气时则手握针不动。气至后,仍趁患者吸气时而用泻法─强烈刺激,迅速捻针,呼气时则手握针不动,泻已中机,俟患者呼气时出针,出针后不揉按穴孔。(吸气进针,吸气运动,呼而出为泻)
【解析】:本穴为肺经合穴,五行属水,金生水,为肺经子穴。就五行关系言,肺实则金克木,木受克则筋挛拘急,实则泻其子,泻本穴,可以舒筋活络,对于消除各部位拘急皆有良效,况且肝经支脉注于肺中,经脉直接相通,肝主筋,因此治筋病有效。又本穴紧贴筋旁下针还有以筋治筋之作用,治疗五十肩当然效果绝佳。由于肺主气,与呼吸关系密切,因此以呼吸补泻法之泻法施针,疗效显著,常有病患一次即能高举过头,甚至一次即愈。
灵枢·经脉篇载 ,足太阳主 ' 筋 ' 所生病 , 足少阳经主 ' 骨 ' 所生病,在临床有何意义?
是主所生病,是有别于脏像病的另一种治疗系统,扩大了治疗的视野。即以足太阳主筋所生病而论。足太阳经行身之后 ,筋肉分布最广 ,从项、背、腰、尻至下肢 ,其筋肉皆极为突出,足太阳经所出现的病症也是以筋病为主。如 ' 项如拔 , 脊痛 , 腰似折 ,髀不可以曲 , 腘如结 ,腨如裂 ' 等。临床应用,膀胱经的委中、承山、束骨等穴,及奇穴正筋正宗都有舒腰腿、缓筋急的远道作用。其它各部的穴也都有治疗邻近筋肉的作用。
足少阳经循行人身侧面 ,所循经部位之骨节较为显著。从头角而下、以至胸胁、髀枢、股、外辅骨、绝骨等。本经可用表示其部位特点的'骨'字来概括其所主病症。杨上善注 :' 足少阳脉主骨,络于诸节,故病诸节痛也。'。
悬钟为「骨会」即位于少阳经上,悬钟亦能治疗多种骨痛。风市(九里)穴能治疗全身骨痛,而维杰最常用风市穴治疗颈椎腰椎骨刺甚效,这都是少阳主骨的应用。
手阳明大肠经主 ' 津 ' 所生病。' 津 ' 是指分泌向外的液体 , 包括汗液、涕唾等。' 液 ' 主要指停留于内部骨节、脑髓、孔窍等处 , 起滋润渗灌作用,系手太阳小肠经所主。
手阳明大肠经主 ' 津 ' 所生病 , 据《灵枢》所述病症有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等 , 其涉及部位为口齿、鼻、眼、咽喉 , 这些都是手阳明经所过 , 皆为 ' 津 ' 所布之处。 张景岳注说 :' 大肠与肺表里 , 肺主气 , 而津皆由气化 , 故凡大肠之或泄或秘 , 皆津所生之病 , 而主在大肠也。'临床治疗身体及五官向外分泌不正常之津病,可取大肠经穴位。木穴(手内二三指间的二指上)治疗目干、目多泪、鼻干、鼻多涕,甚至手汗多皆是手阳明大肠主津的应用。
论网球肘
网球肘属于肘部伤筋 , 属 ' 肘痹 ' 范围 ,因肘部强力屈扭、劳动过极,使经气及筋膜受损 , 气滞血瘀所致,也可因受寒而诱发。治疗期间患肢应尽量减少活动,避免手提重物。常用的一针特效穴位有:曲后、灵骨、手三里等。
1 曲后 ( 后曲池 )
【位置】 : 屈肘拱胸 , 当肘横纹外端凹陷处 ( 屈肘横纹头陷中 ) 为曲池,再沿纹头向后沿伸至骨前缘寄即是曲后穴。
【针法】 : 取健侧穴贴骨进针,直刺一寸半。针入后令病患伸屈活动肘部一二分钟。留针三十分钟 , 每隔十分钟捻针一次 , 捻针时伸屈活动肘部。
【解析与经验】 : 后曲池即曲池向肘骨尖沿伸至骨前缘贴骨进针,为本人临床自订之穴位,疗效极佳。贴骨进针,此法相当于《内经》之《短刺》,《官针篇》说:「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近代研究有「骨膜传导」之说,骨膜富含神经及血管,针刺抵骨或贴骨,透过骨膜传导,治疗一些骨关节的疾病,效果甚佳。 以左取右,一在求其平衡,一在能让病处活动,动引针气疗效更高。
2 灵骨
【 位置 】 : 在手背姆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针法】 : 取患侧穴位,握拳取穴,在姆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第二掌骨接合处贴骨进针,直刺一寸半。针入后令病患伸屈活动肘部一二分钟。留针三十分钟,每隔十分钟捻针一次,捻针时活动
【解析与经验】 : 灵骨 穴贴骨进针则通肾应骨,贴骨进针,透过骨膜传导,治疗骨关节的疾病,效果甚佳。 取大肠经之同侧 灵骨穴,能让病处活动方便,以便使用动气针法,若针对侧曲骨穴,再加针同侧之灵骨,既系治疗又是牵引效果更强。
3 火腑海 ,手肘横纹下二寸五分处,桡骨与尺骨之间陷中,在三焦经上。
【针法】 : 取健侧穴位,握拳屈肘取穴,直刺约1寸,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手法,强剌激,令病患伸屈活动肘部一二分钟。留针三十分钟,每隔十分钟捻针一次,捻针时伸屈活动肘部。留针三十分钟,每隔十分钟捻针一次,捻针时伸屈活动肘部。
【解析与经验】 : 本穴约当手三里穴处,手三里为大肠经重要穴位,由于大肠经多气多血,调理气血作用极强,能疏风活络,针感尤强,善长经络病的治疗,本穴因经络循行之故,历代均推为治肩背痛及臂痛要穴 ,穴在锐肉之端,即筋肉特别隆起的肉,或可说是有 ' 分理 ' 的肉,古人对此悉以筋论,故治筋病甚好,又本穴在三焦经定位,亦能补肾治骨,故为治网球肘的特效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