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城郊乡余庄村李姓调查 2024-05-25 03:33:10 洛宁县城郊乡余庄村李姓调查余庄村原称余庄镇,位于洛宁县城郊乡中部,距洛宁县老城约5公里,(距县城规划新界约1公里)。余庄村以李姓、郭姓为主,李姓占人口50%,郭姓占30%,其他姓王、杨、赵、吴、梅、马、张、任、石、姚、卫、崔、刘、詹等占20%。一、李姓家族概况据调查,洛宁县城郊乡余庄村李姓在洛宁县众多李姓家族中是独立的一支。余庄村李姓系由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山西省洪洞县西阁里迁到河南府永宁县余庄镇。李姓居住地余庄东街、余庄后沟、余庄北坡李家老寨,毗邻李姓人文先祖李耳(老子)墓风水宝地,故近水楼台先得月,倍受先祖福祐,家族昌盛,人丁兴旺。现在本村李姓约1750人,占余庄村人口一半。六百余年间繁衍生息二十五世,迁居城郊乡庄上村、崛山村、县城及洛阳市等地近万人。是我县李姓中人口众多家族之一。余庄李姓始祖李葆初(行五),字全仁。行五生三子,长子德,次子义,三子长,分为三门。长至今已传至二十五代,总计人口约三万余人。人口分布于洛宁余庄、县城,洛阳滹沱、迂驾沟等地。 二、家风智勇报国祖训尚学求实,慧智勇健,勤俭诚朴,忠孝良善,刚柔有度,正大清廉,图强发愤,为国奉献三、家谱余庄李姓历来都很重视家谱修续。先后续修数次,每次都有家谱手抄本,由各门户首保存。为防止手抄本失传,还有碑刻家谱碑11通,立于李家祖祠内。碑石家谱其他姓氏也有,但像余庄李姓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家族刻碑石家谱的为数不多。碑石家谱便于永久保存,不易遗失。仅收录二门续世系碑序于后:余庄镇李氏二门续世系碑序李氏乃华夏大姓之冠,国人中十者有一,洛宁李裔约三万众,仅次张王,位居第三,余庄李氏乃书城东之望族。始祖讳葆初(又讳行五),字全仁。祖籍于明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西阁里。公之显考讳亘元,字明春,系大元庚子科孝廉。葆初公兄弟五人,其为行五。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一三八O年),“敕令遣豫爰相凤郡”,公与其三兄(讳行三,字长仁)等一同迁入河南省河南府永宁县(即今洛宁县),三兄卜居崛山村,公卜居余庄镇。相传公之长兄亦迁来,今长水乡缝衣扣村李氏如祖万斗为公长兄之后裔。公生三子,讳德、义、长,系今余庄李氏长、二、三门之支祖。自始祖迁永迄今,历六百一十一载,子孙繁衍,传至二十三代。昔先祖功德卓著,事农耕从百业多有建树,攻文习武代涌贤达,仅明朝就有五代祖士才公任湖广郧阳府巡检及南京八府巡按,士敏公为耆老,南京主考;九代祖从龙公任湖广行都指挥使司都司(正二品驻郧阳府),豁然公任山西省平阳守望知府;十代祖可珍公任左待郎(正三品系从龙公之子……)当年,祖祠砖木建筑十余间,五脊六兽,雕梁画栋,壁画二十四孝,牌碑、暖阁俱全;“李氏祖祠”金字大匾高悬于祖祠门首;四对功名旗杆高耸于祖祠门前;数方功德碑分载“除霸安良”、“惠周梓里”、“凤翼高风”(侧铭“敕封诰命夫人”)、“正气长流”、“奉正大夫”等名人题字自东而西树立于祠前两侧;宽三丈高二丈石基青砖浮雕照壁联书“丝悬圣博古通今,往下传世代名家”迎祠门而立;石牌坊额镌双龙“圣旨”及“贞操可风”、“流芳百代”横跨于祠前通洛要道;世系功德碑矗立于祖坟……然斗转星移,历经沧桑,碑石古迹,沦毁殆尽。唯祖祠主建筑和始祖“李公墓”碑及祠内世系碑并知府故宅尚存,县政府于一九八七年三月五日公布我祖祠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逢太平盛世,振兴中华之潮溢荡神州,志士仁人大显身手,古今中外精华纷呈。伴之,编史修志,树碑立传之风大兴,思源追远、酬志报国之情益盛。前我李氏二门于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所立之世系碑,仅部分载至第二十代,今人多数未得其载,若不新立志石,恐后人无从稽考。为褒先祖泽被后世之功德,表今人继往开来之雄心,启后代青胜于蓝之壮志,振李门智勇报国之英风,今有族长十七代孙长懋(东森),户首十八代孙福永(新发)等人,不辞辛劳,召集族人议定,集资续立新碑。当今社会男女平等,本当男女俱载,然鉴于碑面有限,女名不予强载。故本门除昔年迁居外地不知行属者外,凡居住本镇及近边可查其祥者,从十七代至二十三代之所有在世男性皆列诸志石。对少数已故者,为明宗属之所需,亦予铭载。如此则源本分明,宗系不紊,长幼有序,辈次昭然。同时,为使长幼不重名,知字知其辈,特重申并新定我族之排字,从第十七代起,严格按照:长福兴,治亲报功,举贤存爱,泽国惠民;永禄丰,崇文尚武,强本秉正,荣祖耀邦;恒寿宁,钟灵毓秀,彰善扬清,光华照宇。四十五字排列(前十一字为原定,后为新续),之后视情再续,希我族一体遵照,不可擅行自乱。又鉴于当今社交多称名讳,罕用冠字,而世系只载冠字,不载名讳,久之则后人只知前人之冠字,而不知其名讳,为免其憾事,特倡导后人以冠字代名讳,名、字合一。殷殷千言,盖期我李氏后裔:尚学求实,慧智勇健,勤俭诚朴,忠孝良善,刚柔有度,正大清廉,图强发愤,为国奉献。拳拳一心,诚望我李氏阖族:雄风长在,正气恒流,英才辈出,惠泽神州,功垂青史,光照千秋,青春永驻,天长地久。为勒铭纪实,开宗明义,承前启后,故不避冗赘,敢谒鄙诚,恭疏斯序。十九代孙兴臣(德龙)恭谨拜撰总理人:族长长懋(东森)户首福永(新发)十九世孙兴来(来起)兴臣(德龙)理事人:福兰(呼兰)福祥(次温)兴云(彦林)兴学(书学)兴发(书法)兴杰(文杰)兴成(天夫)兴信(小良)兴岁(百岁)治周(耀周)治金(万金)治生(生亮)治锋(宗锋)治伟(志伟)亲玉(玉民)亲石(长石)书丹:孙祥盈 张天宝制图:颜孝宗 任博文题额:郭朝卿刻石:颜冰涛公元一九九二年夏历九月九合族仝立 四、李家祖祠李家祠堂,位于余庄东街东门外。该祠堂坐北朝南,现存正殿、献殿及山门。正殿与献殿均为面阔三间的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正殿为五架梁,正梁上记载有岁次同治十二年字样。梁上浅雕缠花草彩绘,檐椽外都有飞檐,单檐下有斗拱,前檐木屏无存。现上有方花格式亮窗。正中有神楼,上雕有人物、花草、鸟兽等图案,三面墙上均有壁画,地基为石条彻成。献殿为卷棚式,梁上有彩绘,东西两墙面都有壁画,地面为砖铺地,鼓形柱础,房脊曾被翻修过。山门为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一层为大门,二层为戏楼。山门为六架梁结构,梁上浅雕缠枝花草。前后有飞檐,下有斗拱为花纹、龙头纹。枋上有花草纹浮雕木构件,十分精美。门口有砖砌八字照壁,门面有四根木柱,门两侧有石鼓,门上挂一匾,雕刻金色四字“李家祠堂”。该祠堂保存结构完整,浮雕精美,为清代规格较高的祠堂。有碑石记载:当年,祖祠砖木建筑十余间,五脊六兽,雕梁画栋,壁画二十四孝,牌碑、暖阁俱全。“李氏祖祠”金字大匾高悬于祖祠门首;四对功名旗杆高耸于祖祠门前,数方功德碑分载“除霸安良”、“惠周梓里”、“凤翼高风”(侧铭:敕封诰命夫人)、“正气长流”、“奉政大夫”等名人题字,自东而西树立于祠前两侧。宽三丈高二丈石基青砖浮雕照壁联书“丝悬圣博古通今往下传世代名家”迎祠门而立。石牌坊额镌双龙“圣旨”及“贞操可风”、“流芳百代”横跨于祠前通洛要道。李家祠堂,解放后起先设立余庄卫生所,余庄卫生所是城关卫生院前身。随后余庄卫生所改名城关卫生院,并迁址到县城东南隅魁星楼。1987年3月5日,余庄李氏祖祠被洛宁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2015年,余庄李氏族人对李家祠堂重新整修,整修后的李家祠堂面貌焕然一新,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五、李氏祖坟李氏祖坟位于李氏祖祠北约1000米路东约100米处,地名“二门坟”。占地约五亩,仅葬始祖行五,二世祖德、义、长两代人。随后,德、义、长各门分别另选新址建坟,二门坟选于祖坟北,故后人把此地起名叫“二门坟”。1954年修水利工程,洛济渠穿祖坟北而过,形成渠南祖坟,渠北二门坟的格局,李氏祖坟原掩于柏林之中。清乾隆九年族人立有始祖“李公墓”碑,碑阳中刻“李公墓”三个大字,左书“讳行五字全仁元配张氏男德义长”,右书“乾隆九年十月一日阖族人仝立”。再后,族人为“李公墓”修缮碑楼以志。六、辈字长福兴,治亲报功,举贤存爱,泽国惠民;永禄丰,崇文尚武,强本秉正,荣祖耀邦;恒寿宁,钟灵毓秀,彰善扬清,光华照宇。 七、大事记(一)三修寨围1、李姓自迁居余庄村后,集全族之力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日破土动工,用一年多时间修筑了余庄北坡上寨(李家寨)。寨墙高约8米,宽约3米,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90米。总面积约一百多平方丈。后由二门族人居住看守。内有民房50余间,天井窑院两处,窑洞10余个。目前寨墙寨门保存基本完好,还有一老者在寨内居住,寨内古井、古水塘、古民居颇具特色。2、时隔六年,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初二又动工,历时一年许,在余庄东北方向约五六里处的岭脊上修成了一座二百多平方丈的高平寨。此寨因在花泉村附近,余庄人称为花泉寨,花泉人则称余庄寨。3、随后又时过九年,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初二动工,当时李家族人乡约李鸿道,地方李鸿盛,财主绅士李氏长门人李用主事率众开始修东街围寨。此寨由东街居民按人口、房子、土地、牲口分摊出资,李用是个大户,人多财广,有个花店,四乡闻名。因此,摊派最多,因修寨花店生意也弄垮了。当时人们常说:“修起寨,花店败”。东街围寨雇用宝丰民工具体施工修建,历时一年半建成,总面积七千平方丈。东街余庄镇寨建得非常坚固,有东、西、北三道寨门。东寨门青砖砌寨门,上镶石刻“余庄镇”三字。寨墙底宽丈八,顶宽一丈,高丈八,有八个炮台。(二)修建、修缮李家祠堂1、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余庄李姓在余庄镇寨东门外修建李家祠堂。2、公元二零一五年重修。(三)李家灾难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22日,河南汝州“老洋人”张庆率2000余众土匪血洗余庄镇。当时维持地方治安的冀庄里局子设在余庄镇关帝庙内。余庄镇局子头李虎文,团总李丙文动员族人及团勇200多青壮男丁登寨奋勇守寨。终因寡不敌众,匪徒从西寨墙攻入。入寨后杀人抢劫,杀死李氏族人百人,伤者无数,铜钱扔得遍地都不要,只要金银、首饰、细软。临走还绑走四个小孩,一年之后,李家人才将他们赎回来。民国十四年(1925年)6月22日,余庄李氏被杀害人三周年纪念。余庄李姓族人在东街关帝庙前逐人设牌位,公祭遇难的百位族人,唱大戏为英灵哀悼。感动上天连下雨半月,大戏也唱了半月,天人同悲为族人死难者亡灵超度升天。(四)联谊祭祖:1994年清明,洛阳滹沱、迂驾沟族人首次返故里同余庄、崛山、庄上族人联谊并举办盛大祭祖典礼。 八、碑石匾额碑石:家谱世系碑:余庄族人,长门、二门、三门及崛山、庄上族人分别于大清光绪31年,中华民国17年,中华民国36年,公元1986年,公元1992年,公元1996年,公元2017年立世系谱碑多孔立于祖祠内重修祖祠功德碑:余庄、崛山、庄上族人及洛阳滹沱、迂驾沟族人于2015年仝立,位于祖祠前照壁。陆军步兵上尉李君德民抗敌殉难碑。由洛宁县县长詹简一九四七年四月立。现立于李家祠堂院内。 匾额:“除霸安良”、“惠周梓里”、“凤翼高飞——敕封诰命夫人”、“正气长流”、“奉政大夫”等名人所题匾额,今均无存。 建大奶奶庙塑大奶奶像纪念碑。二0一六年农历三月初五寿宛山众香客立。现立于寿安山大奶奶庙左。 九、当代人物 李老代,生于1930年,曾任义马市副市长,义马市政协副主席。李来起,土改老干部,曾任洛宁县城关公社党委副书记。李德龙,生于1945年,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河南大学。常从事考古研究。曾任洛宁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人大办公室主任。留世遗作《老子寿终安息地、洛阳洛宁寿安山》,见《文化洛宁》300页至319页。《老洋人窜扰余庄镇》。见《洛宁文史资料》第121页至132页。李鸿亮,生于1950年,中央党校毕业,本科学历。曾任新疆阿勒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厅级),曾受党中央书记胡耀邦、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接见并合影留念,2020年出版自传文集《足迹》一书。李建功,生于1953年,本科学历,副教授职称。曾任洛阳市教育学院外语系主任,洛阳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副主任(副处级)。李耀伟,生于1971年,法学硕士,现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监察局副处级检察员。李志刚,大专学历,曾任县发改委副主任。李鸿飞,生于1951年,大专学历,曾任洛宁县教育局党、政办公室主任。李中治,生于1955年,曾任余庄村党支部书记20余年,2021年退休。李万轩,1942年,任洛宁县国民党洛宁县党部秘书长。李德民,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尉,一一0师指导员。抗日战争在四川秦阳战役中身负重伤,仍指挥杀敌不下战场。后因祖母病重,请假返乡,被委任为后备队长。1944年4月28日,日寇在余庄北花泉村残害百姓,李带领战士奋勇杀敌,亲毙日军一名,无奈寡不敌众,以身殉国。1947年4月时任县长詹简为其立碑纪念。现碑保存在余庄李家祠堂院内。李新民,台胞,1978年曾回乡探亲祭祖,为家乡余庄小学捐款万余元助学,洛宁县政协志上有记载。十、传说城隍大奶奶的传说。(本文材料源自走访调查,由余庄李超俊提供。部分节选自《洛宁县志》、洛宁县政协《洛宁文史资料》,祖祠碑文,《洛阳村史通览洛宁卷》第57页至63页。图片由《洛宁城事》平台编辑李新光拍摄。)此文由余庄李氏族人李中治、李鸿飞复核。马生彩作品集锦:排险咒神家有一宝因祸得福师恩难酬一把黑豆乱世县长姓氏趣谈杜鹃啼血忆军士班初入校门上海之旅毕业典礼西山纪事秤的学问兔爷显灵路神与财神破碎大学梦母亲节感言拜洛宁老子墓明初移民见证明末永宁风云浅谈上古八姓来自阴间的爱“鬼节”说鬼防人之心不可无功臣骡与功臣炮老三届心路记忆荞麦食品好处多公交车上耍无赖党的光辉照万家永宁锁阁老史证一天吃几顿饭好?五探洛宁王范古寨妈妈做的美食搅团55年珍贵的老照片我们见到了毛主席人不捣鬼,鬼不害人从洛河治理看家乡巨变马老虎人生感悟诗四首游览洛宁古迹抒怀五首军旅生涯——军歌嘹亮洛宁县故县镇寻峪传说洛宜马氏五兄弟家族洛宁涧口红崖梁氏哪儿去了美食薏米引发的历史冤案洛宁传说故事——仙妖之战明万安王朱采轻的悲惨下场幸福!毛主席接见了我忆偃师高中六七二班学友师长《在礼百年》1——11《在礼百年》——在礼新貌《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一《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二《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三《在礼百年》——在礼村百年巨变洛宁县故县镇岭南村马家传奇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马氏家风怀念母亲做的干干儿和芝麻烧饼回忆洛宁县下峪镇上庄小学勤工俭学回忆六零年洛宁故县水库工地扫肓山东曲阜防山炮兵十五团的战友,你在哪里?《在礼百年》人物篇 烈士、地下党、民主人士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花氏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锁氏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马氏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刘氏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李氏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张氏彭祖活了八百八不该对妻说实话洛宁县城郊乡溪村村姓氏文化调查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贺氏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郭氏、在礼王氏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陈氏、故县陈氏老虎啸雄风 生彩耀平生——《同共和国一起成长》序《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一、家传往事《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二、孩童岁月《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三、跃进年代回忆七零年洛宁县城关公社在礼大队干群治理洛河片段洛宁在礼刘氏世系碑序、在礼锁氏家谱序你是否还记得昔日的童谣童曲儿......梦回童年——童谣、童心、童真、童趣......怀念母亲做的干干儿和芝麻烧饼讲好洛宁故事之 饮食文化篇:捞汤——鸡蛋面叶洛宁县闯王坡上“闯王柏”为何枯死洛宁县城郊乡余庄村李氏二门续世系碑序古墓婴啼——洛宁县城郊乡余庄古寨故事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无极山朝阳洞庙院古碑承载的文化信息洛宁女外出打工三十年杳无音信,9月16日母女网络喜相逢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 作者简介:马生彩,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赞 (0) 相关推荐 长庚焕彩敦本祠 长庚焕彩敦本祠 李氏敦本祠,是威邑南乡金花垱李氏的分支祠,位于威远县新场镇三佛村横屋基,即葫芦口水库大坝右岸的长宁坡上,与"三尊佛"奇峰为邻.李氏敦本祠呈四合院布局,由李雁题.李宸 ... 洛宁县城郊乡余庄村李氏二门续世系碑序 余庄镇李氏二门续世糸碑序李氏乃华夏大姓之冠,国人中十者有一,洛宁李裔约三万众,仅次张王,位居第三,余庄李氏乃书城东之望族.始祖讳葆初(又讳行五),字全仁.祖籍明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西阁里.公之显考讳亘元 ... 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召开“挖掘历史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研讨会 4月24日下午,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召开"挖掘历史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研讨会.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关工委主任郭保国,县知名历史文化学者张泽民.周流宗.马老虎.教育界前辈郭世科. ... 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召开《冀庄村志》编纂工作第二次推进会 5月22日,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召开<冀庄村志>编纂工作第二次推进会,邀请洛宁县老区促进会会长.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党支部书记.原洛宁县武装部政委徐文治:县知名历史文化学者周流宗.张泽民.马老虎 ... 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古今概况 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古今概况 一.村名由来 1998年出版的<洛宁县地名志>第99页载:"冀庄村在城郊乡境东南部.北纬34°24′,东经111°44′,村委会驻冀庄.辖冀庄一个自然 ... 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开展“七个一”活动,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情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热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党支部开展"七个一"庆祝活动,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6月30日起,先后开展七个一活动, ... 情系河南 关爱老人——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物资 近日,河南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郑州.新乡.鹤壁等地洪涝灾害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其他各地也不同程度受到损失.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携手滴滴公益.支付宝公益.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心系群众,关心.关注. ... 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郭氏重修祖祠碑记 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郭氏重修祖祠碑记 郭氏重修祖祠碑记 尝谓木有本,水有源,人有祖宗.根深者,枝必茂,源远者,流自长,祖宗功高德厚者,裔必盛.若汾阳王郭令公克復两京,辅翼三朝,诚动奸阉,威服羌回,信乎! ... 古墓婴啼——洛宁县城郊乡余庄古寨故事 日前,我陪同周局和几位历史爱好者到城郊乡余庄古寨考察,寻找历史的印记,考证我童年的记忆. 古寨位于余庄村正北,余庄小学东北数百米的北坡头.当地人也称余庄古寨为"上寨",以区别坡下的 ... 洛宁县城郊乡余庄的老寨 老寨位于余庄村正北,紧靠村子北边的土坡头上.寨大体上呈正四方型,寨内陆势平坦,占地目测约五亩.现在,还有水井一眼,村里人说,井里还有水,很旺,井深二十多丈. 解放初期,寨内住有六七户,均为李姓,到上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