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刊】昌邑剪纸,根植民间的非遗文化
在山东,提到剪纸,一般会想到高密三绝之一的“高密剪纸”
其实,在渤海之滨,潍水之畔的昌邑北乡龙池、东冢等地,剪纸艺术也像一朵奇葩,早已扎根乡野。
昌邑农民艺术家耿红梅的剪纸
昌邑剪纸溯源
昌邑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仅见诸于文字记载的就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宋庄乡的小章村重修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的《马氏族谱》记载:“进元妻姜氏…善剪铰花卉、翎毛、人物,有巧名。”由此可见,在四百四十多年前,昌邑就有剪纸巧妇。以一个普通村妇而能上一大宗支的族谱,足见其剪纸技艺在当时影响颇大。另外,从市内挖掘搜集到的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剪纸作品,如“杂技人物”、“麒麟”、“四季花”等来看,也均属清朝流传下来的剪纸花样。
《白蛇传》昌邑农民艺术家耿红梅作品
昌邑剪纸代表作
儿时过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大年二十六母亲从乡集上买来的一对“小红狮子窗花”。
年三十的上午,我和父亲打浆糊贴春联、福字、“出门见喜”,母亲也会将鲜红的“狮子窗花”贴到屋门左右的玻璃上,左公右母,公狮子滚绣球,母狮子护小狮。
昌邑东冢农民艺术家耿红梅作品
“小红狮子”窗花在昌邑北乡的习俗,就像山西和江南地区的门神,有辟邪、驱鬼、保平安的美好寓意。
贴上小红狮子才算过年。如今父亲母亲都已来到城市,但过年的种种记忆依然美好!
耿红梅作品
昌邑剪纸特色
昌邑的民间剪纸,主要有窗花、对灯彩、喜花、盒花、门笺、人物故事、冥具车马等。题材多以吉祥如意、荣华富贵、益寿延年、喜庆丰收的内容为主,并常常采用象征、谐音的手法进行创作,使作品更富有情趣,如“福寿双全”,图案为蝙蝠与桃子;龙和风象征富贵吉祥;组合在一起。就叫“龙凤呈祥”;牡丹表示“荣华富贵”,鸳鸯表示“爱情伴侣”,肥牛肥羊、高大骡马表示“六畜兴旺”;茁壮的五谷蔬菜表示“五谷丰登”。
《对猴》耿红梅作品
这些图案,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给人以美的享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昌邑北部龙池一带形成了以陈光宗、王锡芝等为代表的青年剪纸创作群体,他们除用剪刀按传统方法创作,还用高梁桔灰与蜂蜡自制蜡盘,用钟表发条磨制刻刀,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现实题材的剪(刻)纸作品,经常发表在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报刊上,影响甚广。
2007年,经潍坊市人民政府批准,昌邑剪纸被列入潍坊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廉》耿红梅作品
剪纸艺人耿红梅
我们家乡卜庄镇东冢东石桥的乡土艺人耿红梅,也是七里八乡的剪纸能手,除了农忙时节,耿红梅就会拾起剪刀,创作剪纸作品,一年两三百张红纸,多数剪纸作品都贴在了老百姓的屋门上。
耿红梅说“剪纸能走进百姓家,得到百姓的认可才感到欣慰”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民间艺人,扎根乡土,传承技艺,他们是中华民俗文化的布道者,是中华文明繁衍生息的根。
耿红梅的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剪纸艺术大展”上展出,将昌邑北乡的年俗文化推向了全国。
《松鹤延年》耿红梅作品
昌邑民间剪纸具有表现形式丰富、装饰趣味浓厚、造型概括朴实等特点,它集胶东剪纸秀美精巧、玲珑剔透和鲁西剪纸天真质朴、稚拙憨厚的特长,结合昌邑北部的民风民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年——世界华人共同的信仰,根植民间的技艺和民俗作品是中华文化信仰的载体,融入血液、涤荡灵魂,愿更多美好的民俗和技艺得以发扬光大,生生不息!(文/金沐)
您那里有哪些年俗和技艺?“写留言”一起分享吧!
金沐文化,天地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