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摆渡,那人,那事(再续)
在衢江沿岸的三港村(属于游埠镇)我见到了老张,他今年70岁,曾经做过五年摆渡人。
说起四十年前的往事,他记忆犹新。
印象最深的是渡船装运小猪。小猪怎么装呢?三港附近的游埠古镇有大型小猪市场,远近闻名。那时家家户户养猪,靠近金华市罗埠镇附近的农民都要乘渡船过来选小猪。有时十几个人拼起来,到市场选好小猪,然后用拖拉机把猪装运到三港渡口上船。为了方便买猪人,我专门建造了一只运猪的小船,叫一个堂兄弟帮忙。用这只小船运猪,先穿过衢江,后拐入小溪,直接把猪运送到罗埠集镇。每只小猪收费二元五角,当时一个人的渡船票也不过四分五分,运猪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摆渡来往的生意,除了罗埠人到游埠地买小猪,有部分是三港游埠这边村民到对岸罗埠地卖棉花。因为土质原因,我们这边的棉花品质低,价格便宜。把棉花运到罗埠委托亲戚去卖,可以得更高的价钱。
除了买卖货物,另一些人则逛会场、走亲戚。两岸的会场挺多,游埠农历七月二十二,罗埠农历四月初八、十月半,洋埠五月初五、九月初九,这些日子热闹而忙碌。走亲戚的也多,尤其是死人奔丧,这边的长辈去世,嫁到溪对岸的女儿要烧七、烧周年、上坟、祭奠……来来回回都得坐我的船。当时我们这边条件不够好,女孩嫁过去较多,听上一任摆渡人说,我们这边的人为了不饿肚子,经常把旧家具(木凳木桌)摆渡到对岸,换一点玉米粉,回来捣成玉米糊。
一般刮大风的日子我不摆渡,发大水也停渡,夜里也不渡,但是人家遇上要紧的事,半夜来敲门;或者是赶会场的时候人们一定要渡,我也要冒着危险摆渡。没生意时,为了一个人也摆渡,一个人两毛钱,如果有自行车再加收一毛钱。不过我们自己村里人不收费,对要饭的人是我也不收钱的,赶会场的日子要饭的特别多,我也是为人民服务。
比起只有一里路相隔的邵家渡口,三港只能算一个小渡口。说是渡口其实并没有像样的码头,弄一块木板垫在草滩,随处可以上岸。对面离岸最近的村是青阳洲。邵家渡口更大更繁忙,邵家对面是董家(村名)渡口离罗埠镇近,邵家人天天去罗埠喝茶,因为本村人不用收费。
说起邵家,我想起一个故事,邵家有两个大姓,张姓和邵姓,对岸罗埠镇后张村的太公是邵家这边的迁出去的。每年正月,后张村的张氏后代都要摆渡来邵家张姓祠堂祭拜祖宗,并领取馒头。可是有一年过河时渡船翻了,出了事故。此后他们担心出现新的事故,在后张自己的村里另外新建祠堂,不再过河祭拜,据说那边祠堂很是气派。
有的人脾气暴躁,也害惨了我。一日我回家吃饭,顾客等不急了,发脾气把我的船敲了好几个洞,幸好船底没敲破。我的另一位同行就没有这么运气了,记得那次我们这边的一位老人快要断气了,嫁给对岸的女儿急着赶回家见娘最后一面。她在那边喊开船,摆渡的刚好有事没有听到。结果那户人家的儿子因为母女没能相见,大发雷霆,把他的船砸了个稀巴烂。
我也见识过危险的事。有一次兰溪婺剧团下乡演出,溪对岸村里演出结束到我们这边演出。一位演员自认为自己水性好,平时可以从西门码头游到中州坝,坚持要游泳过河。游到河中间不行了,我跳下去救了他。后来他给我四张戏票作为感谢。另一次,对岸一个人骑着水牛过河,但是水急浪高,牛朝着水急的地方前进,我眼睁睁看着他被水越冲越远冲走。当时水急危险我没敢去救,他就这样丢了性命。
顺着老张指点,我来到邵家村渡口,拜访当年的摆渡人,几经周折,人们告诉我老一辈大多去世,仅有的另一位已经招亲到外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