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位分房”到“优惠售房”
作者:宋其华
俗话说:衣食住行,这是人类生存的四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肯定不行,而居无定所,又怎么能安心生活、繁衍后代呢?所以,在农村一旦男孩长大,第一件事就是要为儿子盖房子,有了房子,才能讨娘子。在城镇,除了祖上有留下房子的居民外,其他没有条件盖房子的,只能租房子或者寄希望于单位分房了。
盖房
租房
分房,是计划经济时期一种特定的现象。所谓“分房”,其实单指分配家属宿舍意义上的那种职工宿舍,而不包括几个人住在一间房中的集体宿舍。职工能否分到住房,完全取决于本单位是否有土地, 以及是否有经济实力建造职工宿舍。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又区别于真正的计划经济,与政府行为无关。
单位分房
1978年江苏省食品系统全面实行“三统一”(统一经营、统一调拨、统一核算),由省食品公司统一领导。同时实行条块结合的原则,即人事、业务、经济由“条”(食品公司)管理,中心工作、政治活动由“块”管理。这年7月,黎里哺坊归属于吴江县食品公司。当时我是哺坊会计,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这一年单位的会计总账和明细账分成了上半年一套和下半年一套,这在会计实务中可以说是很少见的。
哺坊
吴江食品公司下属有23个乡镇的食品站、黎里和同里两个国营哺坊,还有一个肉联厂。和纯粹的商业企业不同,食品公司的下属单位都是生产经营性质的,占地面积都比较大,如黎里哺坊占地就有一万多平方米。有了足够的土地,又有了省食品公司的资金划拨,食品系统建造的职工宿舍的数量在整个商业系统是首屈一指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职工宿舍
1985年哺坊建造了一幢3层、东西两个楼梯、600多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宿舍建成后,计划安排12户职工居住,每户的使用面积不到40平方米,可在当时来说,已经是很大的了。这件事在黎里的商业系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当时黎里镇上的单位职工能安排到住房是很少的。一般来说,有条件的单位能让单身职工住在集体宿舍里,条件差的单位连集体宿舍也没有。职工要么住在私房,要么租住房管所的房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集体宿舍
分房是一件大事,处理不好会造成不安定因素。为此,哺坊成立了一个分房小组。第一步确定分房的条件:一、本单位正式职工。二、家中没有私房,租房住。三、家中虽有私房,但四代同堂,人均居住面积偏小。第二步由职工个人申请,分房小组挨家挨户上门摸清情况。我因符合第三个条件,被列入了分配名单。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当时哺坊经理、复员军人、共产党员吴欢年同志的高风亮节。他和我家的情况相同,也是虽有私房,但四代同堂,人均居住面积偏小。但是为了能让分房顺利进行,吴经理主动退出了分房。在他的主持下,分房循序渐进,推进到第三步,正式分房了。
四代同堂,人均居住面积偏小
分房的那一天,会议室的桌上摆了12个一模一样的牛皮纸信封,信封里面是标明房号的一串钥匙。为公平起见,实行两次抓阄。第一次抓顺序号,第二次抓牛皮纸信封。顺序号第1号的人先抓牛皮纸信封,接着顺序号第2号的人去抓牛皮纸信封,以此类推。抓顺序号时大家有说有笑,心想也许还能“睏晏朝吃厚粥”呢。而抓牛皮纸信封却是决定分房命运的关键时刻,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12套房子虽然面积大小一样,但在那个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的年代,谁都希望能得到靠东面的、中间楼层的一套, 可以冬暖夏凉一点。有的职工怕自己手气不好,让配偶或子女代替抓阄,我也选择了让十岁的儿子出场。结果很快出来了,我家抓到的是靠西面的中间楼层那一套,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单位分房
分到房子后,各家的装修全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有的人家还请了亲戚朋友来帮忙。好在套房的墙壁已砌了纸筋灰的,施工就比较简单了。说是装修,其实也只是在墙上刷点涂料,水泥地板上涂点油漆,再铺排电线、插座、开关而已。我丈夫有电工证,所有的活儿我们夫妻俩全部自己解决。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战,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脸上白一块、红一块、绿一块的。仗着年纪轻,加上心情愉快,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我家的装修率先完成。我们从老家搬来了床、橱、柜、箱等结婚时的家具,又添置了桌椅、厨房用品等,终于搬进新居,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了。
墙上涂涂料
当时的职工宿舍没有卫生间,所以马桶是每家必备的。镇环卫所只负责每天清晨挨家挨户收集居民的马桶,然后倒入河边停着的粪船内,再简单地洗刷马桶,放回到原来的位置。至于单位宿舍的马桶,环卫所概不负责。幸亏哺坊宿舍北面有一条新开河,河边有两个大粪缸,也算解决了燃眉之急。有的哺坊职工还开垦了北面的空地,种上蔬菜,粪缸中的肥水也有了用武之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马桶
倒粪工每天清晨将马桶污物倒进倒粪车
住进新房后,每套房由于所处位置不同所受的不同影响开始显现出来。由于当时建筑材料和施工条件的局限,无法解决整栋楼房东山头墙壁渗水的问题。时间一长,外墙渗水往往导致内墙污化,所以住在靠东的三户人家叫苦不迭。我们住在靠西的三户人家的山头墙则夏天太阳晒到落山,酷热难当。但是想想还有那么多的职工没有分配到住房,也就觉得这点小事算不得什么了,我们可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1991年我调到了食品公司,我的这套房子就退了出来,由单位分配给了另外一位职工。
外墙渗水导致内墙污化脱落
食品系统各单位的职工宿舍越建越多,面积也越建越大,哺坊的这幢宿舍慢慢地落伍了。1991年经过申报改建项目,获得了县食品公司批准及拨款,十二套宿舍傍着主体建筑增建了卫生间和厨房间,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家庭主妇得到了解放,再也不用每天倒马桶了。在1993年的第一次职工优惠售房中,住户都参与了,并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房产证、土地证。几年后,在宿舍北面的空地上,又由十二户中的职工集资建起简易平房,解决子女长大了房间不够用的困难。
房产证
土地证
我调到食品公司后,单位分给我一套88.3平方米的宿舍,一楼一底加厨房、卫生间,很宽敞,特别是南面的院子很大。宿舍是单位的,我却把它当成了自己的房子。我和老公花钱买了泥土,在院子里种花种蔬菜,还搭了架子种了一棵巨峰葡萄。两年后结果,丰收的喜悦充满了心间。可恼人的是,葡萄开始成熟,一些“白头翁”鸟也飞来了,在这颗葡萄上啄一口又去啄另一颗。我在架子上系了红布条,根本就吓不退。一个季节下来,被“白头翁”糟蹋的近一半。第二年我只能给每串葡萄套上纸袋,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我又在葡萄架下种了丝瓜,到了夏天,葡萄摘完丝瓜上架,吃都吃不完,还要送人。
葡萄树
1993年第一次职工优惠售房在吴江开始了。优惠售房的原则是符合住房分配条件的职工自愿购买,谁住的房谁有优先购买权,但夫妻二人只能购一套房改房。房改房,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产物,是城镇住房由从前的单位分配(公房)转化为市场经济(商品房)的一项过渡政策。房改房的价格不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是根据房屋的面积、建造年份,再经有关部门评估后列为几等几级出售给职工,往往一套房改房职工只需支付七、八千元。我家住的这一套因为是独门独院,加收了5%的房价。从上半年开始启动优惠售房,当年12月15日我就领到了房产证,而土地证则延缓一点,直到1994年的7月20日才发到职工手里。
优惠售房协议
优惠售房订金和补齐房款收据
房产证工本费和土地证费用收据
优惠售房是个新事物,当时很多人甚至还未意识到这是一场革命。有的职工为了省这一笔钱,就选择了“自愿不购买”、继续付低廉的房租过日子。直到后来他们发现大势所趋,不买房可能永远不能有自己的产权房了,这才匆匆赶上第二、第三次优惠售房,也拿到了房改房。他们虽然坐上了优惠售房的末班车,却付出了两倍、三倍的代价。
轰轰烈烈的职工优惠售房很快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开放了的房产市场悄然兴起。大大小小的房产商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不少人掘到了第一桶金。每当子女工作、结婚,人们谈论的不再是“单位分房了吗”而是“你家买商品房了吗?”
商品房
1999年底我家为儿子在正大家园买了一套复合式商品房,4楼106㎡、5楼70㎡,还有车库17㎡,一共25万元。拿现在的眼光来看,真够便宜的了。但当时对于工薪阶层的我家来说,倾尽所有积蓄尚不够,还向妹妹借了几万元钱,直至几年后才还清。
正大家园
2016年儿子一家搬出了这套商品房。我们老俩口告别了在食品公司大院中居住了25年的老房子,乔迁到正大家园。那套房改房随后出租了,它继续发挥余热,为我家的经济效益出一份力。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