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山双刹贤寺(芙蓉禅寺)位于东北塘镇芙蓉三路芙蓉山麓,历史渊源三千载,集佛、道、儒之精华,汇吴文化之品极,受皇帝钦赐,受官宦授权,受文人融入,亦广受平民深信。
P2
寺前广场很大,入口处是一座气势宏伟的牌楼,重檐歇山顶,四柱三门,匾书“芙蓉山双刹贤寺”,两旁撰楹联两对。
P3
P4
中间的一联为:古芙蓉,香烟缭绕三千载;今双刹,声声弥陀去西方。
P5
P6
旁边一联为:今佛古佛,莲池海会佛菩萨;普度众生,苦海般若舟慈航。
P7
P8
牌楼前立“双刹贤寺”碑石四块,“芙蓉山大雄宝殿”大香炉一座,还是首次见到这种布局。
P9
P10
P11
牌楼背后题“净土道场”,却是从左到右的排列,似是不够严谨。
P12
芙蓉山因坐落于芙蓉湖中而得名,曾是一座“水宽山远烟岚洞,柳岸萦回在碧流”、“小湖香艳战芙蓉、碧叶田田拥钩蓬”的美丽之山,有龙泉、绣球墩、一壶泉、倒砌墙、万芴朝天等十八景。
P13
名山必有寺庙,当年芙蓉山也是有寺庙。根据芙蓉山双刹贤寺记载:“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芙蓉山太乙峰建显济寺,南宋宁宗曾御笔题词,钦赐匾额。”
P14
芙蓉山原有三个寺庙群,上山龙井峰以玉皇殿,三茅殿为主体;下山太乙峰以偃王庙,显济寺为主体,山麓以延福寺为主体。现芙蓉禅寺是原古显济寺、古延福寺的延续。
P15
芙蓉山因“十八景”加上旧时的庙会,商业氛围浓郁,文化底蕴十足。每年的三月十八庙会活动,曾是无锡五、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儿时的游玩、烧香、赶集之地,清代著名的诗人秦琦有诗作“芙蓉山胜会”为证:“桃花杨柳艳春容,三日游人兴更浓,上过胶山同堠岭,真须十八上芙蓉。”作为锡山文化的千年缩影,芙蓉山在二十世纪后期却被破坏殆尽,只留下千年文脉沉重的叹息。
P16
P1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重视下,1997年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芙蓉山为宗教活动点,2004年易名芙蓉山双刹贤寺。芙蓉山双刹贤寺的重建,集原芙蓉山三寺庙群的特色,复原芙蓉山十八景的部分景点,以佛像庄严,建筑雄妙为特色,深掘佛教文化底蕴,努力建成一座盆景式寺院。
P18
寺院坐北朝南,最先面对广场的是天王殿,三开间,单檐歇山顶,门旁有韦陀、关公两神祗护卫。韦陀手中的杵不见了,很少见这俩神来到佛门前护法的。
P19
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