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闲着经常借借钱是好事,细细品味,百年后发现其高明之处
曾国藩大家都知道,只要对晚清历史稍微了解的人,都会听说过他的大名。
同治五年,五十五岁的曾国藩在家书中对九弟曾国荃回顾了他一生三次为众人所唾骂以及三次军事大败绩(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
第二年,曾国藩又在家信中对曾国荃回顾了平生”四大堑“。他的众多家信被人整理成《曾国藩家书》,出书以后很多人奉其为治家准则。
《曾国藩家书》中记载着曾国藩本人跟他的家庭之间的书信来往。
常言道:“升官发财。”这就意味着,升官和发财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当了官,就一定能发财。
不过,1838年的曾国藩,哪怕已经当上了官,还是万众瞩目的京官,也还没有品尝到发财的快感。由于囊中羞涩,他甚至不得不四处借钱,来凑足前往京城当官的路费。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但是日子总得过,活人总不能给尿憋死。当时京城专门有一群人给官吏放贷,让他们维持生活,等他们外放之后再一把还钱。
就是这样借钱,反而成为了一种习惯,家里没啥大事的时候,曾国藩也喜欢借钱,因为他在借钱中,发现了乐趣所在。
俗话说,借钱是最能看透人际关系的一件事。
别看平时关系有多铁,在借钱的时候是真是假、是人是鬼一目了然。
或许是曾国藩在京城借钱见多了人情冷暖,因此曾国藩对借钱有一种别样的感悟。
第一,借钱熄人欲
我们曾家虽然是个大户人家,还出了大官,但是曾家也有困难的时候,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省得周围的人仇富。
你什么弱点都没有,那怎么可以呢?同时也能告诉亲戚朋友,我们也有困难,我们也有低三下四的时候要问你们借钱,你们能不能帮帮忙呢?
第二,借钱试人情
俗话“钱是人心的试金石”,它不仅可以试出亲情,还可以试出友情。当我们向他人借钱时,只有那些信任你的人才会借钱给你,因为他们觉得你是一个讲诚信、有品德的人;
而总是嘴上说和你关系如何如何好的朋友故意找理由推脱,说明他们内心并没有真正把你当朋友,所以借钱可以将这种“假朋友”一下子就试出来了。
第三,借钱铸信用
这就跟我们平时用那个信用卡一样,固然你不能做卡奴,拆东墙补西墙,一个人办十几张信用卡,最后透支还不了
但是另一方面你也别一张信用卡都不用,你有一张信用卡刷一刷,平时积累信用,等到将来向银行贷款的时候就方便。这是第二点叫积累信用,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第四,借钱探家底
有些人平时总是喜欢胡吹乱侃,说自己混的如何如何好,面子工程做的十足好,但毕竟我们不能时刻与他们一起,不知道他们的真正生活情况,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向他们借钱来试探其真实的经济状况。
第五,借钱编关系
农村有句俗语叫“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意思就是说:那些经常不怎么走动的亲戚,本来有密切的血缘关系,最后也会变得形同路人。
亲戚朋友之间,谁家都有结婚、买房等人生大事,都有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所以互帮互助非常重要。一则可以增强亲密关系的认同感,二则可以密切来往,积累感情。
曾国藩从一个“愚人”做到“半个圣人”,说明他这个人的思想是有大智慧的,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梁启超在成家时读曾氏家书,收获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所以他一门九子,个个才俊;
毛、蒋均在青年时读曾氏日记、奏折,参悟到受用一生的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
任正非在创建华为之初,曾氏书信就是他的经商战略指导。
《曾国藩全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本书全面解读曾国藩成就百世官场楷模的不传之秘,透彻参悟文正公修为千古第一完人的九九方略。
这些牛人都是幸运的,在他们人生最好的年纪,及时读到了曾国藩。所以有人说曾国藩文集,20岁可读、30岁爱读、40岁后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