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闻道,堇而行之》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具有上等品格与智慧的人,闻听或接触大道(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信奉而躬行;具有中等品格与智商的一般人,左耳进、右耳出,听没听到似无区别;至于品格和智力均属下等的人,大道往往惹得他们哈哈大笑。如果不被这种人嘲笑,就不足以证明这是真正的大道。

我们提倡人人平等,按说人不应该分等,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素质的人。比如随便从车窗向外扔垃圾的人……真正高素质的人,既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会给别人添麻烦。要达到人人高素质,需要慢慢地进化。按照老子所说的三种层次的人对待大道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处于哪一种层次?若听到某种理念,你的第一反应是荒唐可笑、不可理喻,你可以笑,但是,笑过之后,要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这些听起来惊世骇俗的说法是不是有道理?当你开始认真思考甚至去执行,慢慢开始有所收获,你的层次便会提高。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做,我们最终都能成为上等人,成为贵族。

建言立说的人有这样的说法:光明的大道看起来反而有些晦暗不清;引人前进的大道却反而要不断地退出、舍弃;那些平坦的大道又往往不是笔直,而是蜿蜒曲折的。

“明道若昧”,光明和黑暗相依共存,有光明,就一定有黑暗;有白天,就一定有夜晚;有阳光,就一定有阴暗。我们总是容易陷入简单化绝对化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好即坏。一个再好的人,也会有隐私。心理咨询案例中,那些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往往都是好人,好到不允许自己有隐私性的、晦暗性的想法。所以,真正的光明大道绝对不是只有光明的一面,我们既要允许阳光存在,也要允许阴暗面存在。

“进道若退”,只有专注于一,才能集中精力,保证更大的前进。比如华为,不论房地产、股票、证券、基金……凡是跟通信无关的,全都不涉足,才能保证在通信行业的专注与长足发展。有些看似很积极、很上进的企业,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敢做,什么都不舍得放弃,最终注定早早灭亡。如何保证最快到达目的地?那就是,放弃你遇到的一个一个的岔路。

“夷道若纇”,“纇”的本意是绞在一起的杂丝团,引申为蜿蜒曲折、崎岖不平。为什么平顺的大道反而是蜿蜒曲折、崎岖不平的呢?试想高速公路如果修得笔直,驾车的人容易失去刺激,出现视觉疲劳,导致事故发生。而将高速公路修得蜿蜒曲折,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大通行区域,让更多的人受益。正如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条河流是笔直的一样,蜿蜒曲折的河道增加了灌溉面积,发挥了更大的价值。

最上等的德行反而是低下的、谦卑的,而不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最纯净的白色反而最容易被弄脏、被沾污;即使是最广大的德行,也一定是有边界,有不足的;最有建设性的德行,让人感觉轻轻松松就能成功,好像是在偷懒一样。最质朴最本真的却好像最容易受污染,被改变。

对于“道”来说,它是善于施与的,能够善用“道”的人就会成功。(郜晓霞整理)

《心理学与生活》,本周第38集:《吃鱼的马与最佳人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