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大菜~~关城普遍,外村更甚
远了风俗不清楚,咱们周边农村,婚丧嫁娶,除了坐席吃大餐,早晨炖几锅大菜是必不可少的。炖大菜的材料,首先根据时令季节来确定。一般都是比较便宜、并且大众还爱吃的菜。虽然事出由主,但大多数主家得听管事儿的总理安排, 通常以白菜、茄子和干白菜为主。即使距离不远的村子,其风俗习惯也不一样。关城村办事炖大菜,拿最常做的白菜来说,一般都是在以白菜的基础上,加猪肉、豆腐和粉条就行了。好吃不好吃,关键就是看油水大小与火候了。这一锅大菜成本,20多年前只有一百多块钱。随着物价逐渐增长,同样还是那么做,但现在一锅大菜得大几百块钱,光10~20斤猪肉,就决定着这锅菜不便宜。
在同一个县,圈头田庄等村,早晨就是以菜汤为主。大淀东南,任丘那边的大菜,就比较复杂了,什么都往里放。尤其那边早就白事不让盛席后,有条件的主家办事,不让大办就提高大菜的档次,排骨、牛肉、羊排、各种丸子、鱼豆腐、粉条、豆腐、冬瓜、豆皮、绿豆芽、白菜等等,也不知道有没有比例,反正只要被厨师看到可吃的东西,统统满满往锅里放,这一大锅菜……看起来比东北的“乱炖”还“乱炖”!
关城人大多爱吃事儿上的大菜,都说自己家里炖,放多少材料也做不出那味儿来。所以,有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办事,必须得吃碗大菜去,甚至比稍后坐席吃大餐还重要。吃大菜也有说道的,这说道倒不是规矩多,而是一种简单随意。记得有一家办事,从外地赶来的几位亲戚,都盛了碗大菜。管事儿总理一见这些亲戚的来头,光认识的,一个正处级,两个正科级。赶紧张罗着进屋里坐下吃。那个级别更高点的亲戚说:“没事,不用不用,我们都是在老家长大的。吃大菜,就得站着吃,非得一个手拿筷子,另一个手端着碗,手心里还得再握住两个小卷儿,这才是正宗吃大菜,这才是老家的特色”。
现在,办事吃大菜还有个新特色~~端!
这个在咱们村的哪一片都相当普遍,待知道事儿上大菜熟了,已经开饭了后,周围的街坊邻居都拿着大大小小的盔子、汤盆、大碗等器具来端大菜,再顺便拿几个馒头。也有老忙的,自己吃完,看到大菜仍然还有不少,因为没家饰,就再找个食品袋,兜一些回去。 反正离着特别近,回到家里,热热乎乎的坐下来,比站着吃舒坦多了。刚才提到那位当领导的话,纯粹是他在老家时的条件所致,吃饭还是坐下来舒服。这样,一家子省去了做饭之劳,把做饭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刷刷抖音,看看快手,聊聊微信啥的,忙的不亦乐乎。
去事儿上端点大菜回家,还真不是条件差、为省钱买菜的原因。我们必须承认,关城大部分人还是懒得做饭的,你看看现在吃米吃面都不发愁了,但有几家是自己发面蒸馒头的。还有另一个原因,每当到了事儿上,主家也许提前就告诉邻居们:明天了别起火啦,早晨去端大菜。还有更热心肠的主家,挨家挨户的去叫街坊们端。倘若谁家办事,炖好的菜只有老忙的吃,没人来端,这个,好像还显得主家没人缘似的。毕竟,谁家办事,都希望人气大旺。至于因为端菜的多不够吃了,也没人因此责怪主家,反正时间不久后就该开正餐了,吃光了比剩下浪费要好的多。不过,提醒一部分人,夏季到了,大菜特别容易放馊,尽量一家子能吃多少就端多少。不要想着今天省事了,明天再省点事,多端点明天也不用做饭了。这样,第一,会造成稍微来的晚一些老忙的亲友可能没饭吃。第二,端多了,剩下又舍不得扔,如果勉强吃了,很可能引起闹肚子哦!
有些特别精明的管事儿总理,在商量早晨需要炖几锅菜够吃时,还得把端走的菜计算其中,这样,既保证事儿上够吃,也不至于造成太多浪费。
如果说关城村办事的大菜,周围邻居们来端大菜成为风俗的话,下面这个视频,就得说是抢了,虽然无法得知具体是哪个村,但看情况,应该就是离咱们不太远的地方。
一碗大菜,不仅仅是令我们味蕾感受美食的醇香,它还包含着浓浓的乡愁乡情,乡土文化、浓缩着我们生活的发展历程!
文:张丑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