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轩:民俗探迹·端午节习俗探源/教授阐述,就是涨姿势!

民俗探迹

端午节习俗探源

李富轩

端午节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民俗节日,到现在它的习俗和各项活动仍然受到重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赛龙舟和包粽子了。而诗人借着纪念屈原,吟咏诗歌,更增添了文化气氛。逢此端午时节,本文概述端午节起源的各项传说,以及赛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读来应别有兴味。

俗云:“仲夏五月人倍忙。" 在这繁忙的农历五月,炎黄子孙迎来了我们传统的节日一一瑞午节。在这一天里,大家要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戴香草包,艾叶熏房,门悬插菖蒲。

“端午“的“端"字,是“初始"的意思,“午"是十二地支五的顺号。所谓“端午"就是初五。唐代以前,人们多称“端五",有时也指每月的初五;后因唐太宗生于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才改“五"为“午",并把每年的五月五日,特定为端午节。另外,又因午为“阳辰”,所以又叫端阳片,也有称端午为“重午"等等。

端午话源

端午如何成为我国一个重要节日的呢?一般多以为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历来并非仅此一端,而有多种说法:

纪念先人说 其中以纪念屈原最为流行。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五花丝粽》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南朝,梁宗懍《荆禁岁时记·五日事考》中也有类似记载。而在浙江会稽一带,则有纪念曹娥的说法。据三国·魏邯郸淳<曹娥碑>中记载:东汉曹娥之父溺死河中,此时曹娥年仅十四,她沿江号哭,寻找其父尸体,七日不得,乃投江而死。此日恰好是五月五日。数日后,曹娥尸体负父尸浮起。当地人为纪念她的孝行,在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盛大祭日。此外,《吴越春秋》中说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山西一带则说是纪念介子推的。各地在同一天举行的祭祀活动,有不同的祭祀对象,这在民俗学中是常有的。

源于“日"说 我国很早就有了岁时禁忌习俗,在战国时期,就有把五月称为“恶月”的说法。据清潘荣陸在《帝京岁时纪略》中所说,那时的人们多称五月为“恶五月”,《荆楚岁时记》中也有“五月俗称恶月”的记载。五月初五就更是“恶月恶日”。据《风俗通义》记载,凡是在五月五日出生的人:“男害父,女害母。”所以有“不举五月子"的习俗。在古代,凡是在五月五日出生的小孩,全要弄死。清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记载:“世以五月五日生子为不祥,自战国时已有此忌。”《史记》中记载了孟尝君田文,《西京杂俎》中记载丁绿孙军首领王凤,《世说新浯》中记载了东汉吴广等人,都因生于“恶日”,生后即被抛弃,而由他人偷偷养大。其实,古人称端午节为“恶日”,可能与时序天候有关,夏日炎热,农作繁忙,加之毒虫孳生,瘴疫易犯,人畜每有死亡,自然会在人们心里蒙上阴影。

源于龙日节说 也就是吴越民族的图腾祭,这种说法是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提出来的,他曾在《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一文中举出许多古籍材料,发现并提出吃粽子及赛龙舟都与龙相关,还推断出端午节是源于吴越人的龙图腾祭。

此外,还有源于越王勾践灭吴的纪念日(见《越绝书》)等几种说法。笔者以为,这些说法都有各自的根据,同时也是互相交错包容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开始可能受地域的局限,出现在同一节日,节俗活动有所差异,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民俗习惯也在互相交融。这说明了我国今日一些共同的节俗是个地域、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长期融合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赛龙舟 吃粽子

赛龙舟,是端午节一项重要活动,江河之上,百舟争流,船中金鼓震天,夹岸观者如云。是一幅多么热闹的龙舟竞赛图。

关于赛龙舟的由来,《荆楚岁时记》、《武陵竞渡略》、《望月楼随笔》都说因楚大夫屈原投汨罗,人们“伤其死,故拼命舟楫以拯之”,竞渡是屈原的招魂仪式。现今湖北秭归一带,还有在赛前举行祭江的活动;掌鼓人披头散发,是舟人们的领唱,这种歌曲代代相传,现摘录如下:

(领):三闾大夫哦!  (和):嘿唷唷!

(领):听我来讲哦!  (和):嘿唷唷!

(领):你的魂魄哦!  (和):嘿唷唷!

(领):不可向东方!  (和):嘿唷唷!

(领):东方有厉鬼!  (和):嘿唷唷!

(领):身长高数丈!  (和):嘿唷唷!

(领):人到哪里哦!   (和):嘿唷唷!

(领):心会受伤哦!    (和):嘿唷唷!

下面的招魂词,重章叠句,分别描述了南方、北方、西方的鬼怪。

据考证,赛龙舟的活动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如一九三五年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战国铜鉴和一九六五年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上,早就有了赛龙舟的图案。后来人们将龙舟竞渡说成是源于祭祀屈原,表示世人对于这位爱国诗人的崇敬,给端午竞渡赋予了新的意义。

现代湖北的龙舟,船身狭长,前有高昂的龙头,后有翘起的龙尾,侧绘龙鳞,舟上人员编制也颇有讲究,除桨手外,还公推领船、舵手各一人,司锣、司鼓各一人。竞渡起来,扬旌拽旗,锣鼓震天,重现出古代荆楚的粗犷民风,真如张建封诗云: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身劈浪鸣千雷。

在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一项主要的节俗,《续齐谐记》所载:传说屈原死后,楚人纷纷用竹筒貯米,投汨罗祭之,后又怕被蛟龙攫食,就用栋叶包裹起来,这就成了今日的粽子。而晋周处在《风土记》却认为粽子是象征“阴阳相包裹,昼夜未分明”,与屈原无关。据后人考证,《风土记》有其根据,其实粽子是我国民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它制作容易,又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也就极易在民间推广。

在粽子的制作上,古代和现今是有一定差别的,如先民用以包裹的,除粽叶外,还用茭蒲叶、箬叶、芦叶、栋叶、菰叶及竹筒等等。而现今多用粽叶与竹叶。另外,先民包裹的主要是黍米、高粱米,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所载:“先节一日(五月四日),以菰叶裹黍米、栗、枣,以灰汁煮令熟。”称之为“角黍”。后来的粽子多用糯米,品种也越来越多,宋陈远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称锤粽。”特别是《文昌杂录》中提到的“百索粽”、“九子粽”更是粽子中的上品,连唐明皇食后,也极力称赞:“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现今粽子品种之全,粽馅之多,更是古代所不能相比的。

我国的粽子多制成角形,也是有历史渊源的。据古籍记载,我们认为粽子可能是远古角祭习俗的延续。《诗经·周颂·良耜》中有“杀时椁(应为“牛”十“享”)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其大意是:杀了头大公牛,牛角弯弯长又长,年年如此来祭祀,继承先人设宴饗。此类的记载在古籍中有很多,这说明粽子的形状,是牛角的模拟;粽子最初称“角黍”,道理在此。(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李富轩,湖南邵东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从事过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工作。于华中科技大学退休,现寓居武昌瑜珈山下。著有《竹林七贤》、《中国古代寓言史》等。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0)

相关推荐

  • 端午节来话民俗

       最近骄阳似火,气温偏高,心存焦躁.不如静下心来,一个人,一本书,一首诗,香茶一杯,心静如诗,岁月安好,舒适一夏,恰似莲花不染尘,心如止水度光阴.正如白居易所云:鸟栖鱼不动,月夜照江深,身外都无事 ...

  • 从古诗词中看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每逢这一节日,民间有不少民俗活动,这些传统活动在古诗词中可见一斑.现简述如下: 一.赛龙舟. ...

  • 关于端午的起源,你不会只知道屈原投江吧?

    首先预祝各位端午快乐! 端午是华人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从汉.魏以来就盛行于大江南北,后来又传播到亚洲的多个国家,如越南.朝鲜.韩国.日本. 端午中的"午",原本应为数字&quo ...

  • 民俗摄影风采 | 端午节南宁两大传统习俗,南湖赛龙舟和水街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010年端午隆安雁江赛龙舟 五月五,又端午,每年此时忆屈原 来聊聊端午节南宁两大传统习俗 2016年端午南湖赛龙舟 南湖赛龙舟 龙舟又 ...

  • 华夏邮缘|浓浓端午情,方寸飘粽香

    一起涨姿势- 屈大夫,我们现在的国家 比您当年的楚国更大 内忧外患 也比楚国更大 挂艾草,赛龙舟 今天,我们要把所有的河流 命名为汨罗江 在风雨中拍击江面 让您横卧水底的绝望 直立起来 大夫,我们每年 ...

  • 李富轩:民俗探迹·端午节习俗探源(续)/教授阐述,就是涨姿势!

    诗人与端午节 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诗词歌赋浩如烟海,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们咏 吟端午的佳句确实不少. 唐玄宗的<端午>诗,描绘了那列鼎会餐的场面: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鹽梅已佐鼎, ...

  • 李富轩:自度曲13首/华中科技大学的邵东骄子信马由缰的诗词

    自度曲13首 李富轩 无题9首 1 学子燕园归,情满岳麓山,爱晚亭里醉红叶,云麓宫前数白帆.仰泳长江楚天蓝:风流岁月风流篇.卷卷有霞烟.寒流一夜来北极,冰虐雪狂百花残,何处是我好河山,戢翼低盘桓. 春 ...

  • 李富轩:古体诗11首

    古体诗11首 李富轩 无题5首 1 无事独吟诗仿禅,有闲步登瑜珈山.烟迷九派孤鹜静,霞满三峡落日圆.骑鹤焉能上巴蜀,乘舟轻易游江干.清香三千朝圣女,身是菩提心是莲. 2 步摇云鬓香风幽,霞帔鸾幛满玉楼 ...

  • 李富轩:水中芙蓉话莲花

    水中芙蓉话莲花 李富轩 莲自古就为文人雅士喜爱,宋儒周敦颐的<爱莲说>将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风范,评其高乎牡丹的雍容华贵.而"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 ...

  • 李富轩:护门送书话戌狗

    护门送书话戌狗 李富轩 <易·说卦>曰:"艮为狗."王充在<论衡·物势篇>中进一步解释说:"戌,土也,其禽犬也."现在一般认为狗在十二生 ...

  • 李富轩:菊花 ​

    菊 花 李富轩 一提起菊花,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来,其实,菊花原本不叫菊,而称鞠,<埤雅>上说:"菊本作鞠,从鞠穷也, ...

  • 【诗词楼阁】甘肃甘谷县朵金轩文化传媒公司经理李富元老师作品(第一期)

          春分 文/李富元(在垚) 是的,我相信,春分节气 就那么卓绝的一斧劈开苍穹 才使石头溅火迸裂,有了一段 蓬勃萌芽.轰轰烈烈地生长. 草木疏影,以细柔气息 吹醒世间物象中的万杆骨节 声似寒箫 ...

  • 形意拳大师李仲轩说,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

    形意拳大师李仲轩说,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深度思考,练拳就是比谁先忘掉.先忘掉就能先知道. <逝去的武林>一书的精彩拳论颇多.李仲轩先生的学拳经历和行拳体悟,让我深受启发. 李仲轩先生说: ...

  • 渐行渐远的端午节习俗

    渐行渐远的端午节习俗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在过去的年代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那香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