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旧时光,放歌新时代”征文034】遗落的敦育堂
【旧时光品牌故事】
“回首旧时光,放歌新时代”征文——
遗落的敦育堂
罗芳连
每年的中元节前,一般是农历七月十三日,都会去娘家吃一顿饭。娘家所在院落较大,大约有三十多户人家,自然形成的三个生产小组共着一个三进的大厅堂,在做红白喜事时,尤为方便,几十张桌子几乎不需在露天下就可摆完。七月半时,大厅更为重要。三个组的人从七月十一日早餐开始,一直到七月十四日晚,轮流到大厅内给老客敬饭。
从孩提时代开始,每年我都一直很盼望这一天。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难得开荤,但敬老客了,老爸一定会去买点好菜,鸡鸭鱼肉等三牲齐全,至少要凑六大碗,所以我像盼过年一样盼着这一天的来临。后来自己成年成家了,生活条件也好起来了,不是盼着有好吃的,而是喜欢祭老客时的那种气氛,叔伯婶婶们都能凑到一块,一起把祭老客的东西搬到大厅里去,祭完后,又一起把东西搬回家,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开怀畅饮,其乐融融,令人回味无穷。
时过境迁,现在的院落似乎越来越大了,长期居住在家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但如果有婚嫁类的喜事,他们都是在这大厅內拜堂成亲的。那些年事已高的老人们已相继离开了人世,而他们告别人世的仪式皆是在大厅举行的,大厅已成了院中人喜怒哀乐的最好见证者。
历史无言,大厅也一直沉默着。我去过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荫家堂,尽管那里有让世人称奇的一百零八间,有为后世敬仰的富商申承述,但我依然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的大厅也有个响当当的名字,他叫"敦育堂",十来年前,大厅上方一直悬挂着一块听说是乾隆时期很有作为的大学士陈大受(祁阳县人)亲手题写有”敦育堂"的烫金大匾,大匾长约六尺,宽四尺,挂在最上层的大厅上方,恢宏大气,让人肃然起敬。只可惜在十年前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被几个觊觎已久的文贼偷走了。听说那匾至少值十多万元呢。后又听说这匾已卖到衡阳某文物店了,市场价值三十万元。可惜我当时也没关注什么,要不拍张照片留存也好啊。(可喜的是后来一既是房亲又是同事的贵人告诉我,她家电脑里存有此匾额的照片)
今日,我重访大厅,或许因为拜访过了苏州的沈万三大厅,双峰曾国藩的富厚堂、白玉堂,凤凰边城沈从文的大厅等,也或许因为赏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一直孰视无睹的敦育堂忽然有了特殊的情感。我感觉走进去,似正在推开一重厚厚的历史帷幕,然后窥视到了久远的深重的轶闻往事。我带小女踏着青苔,穿过深巷,越过天井,摸摸雕花窗,靠在纯木造的楼房墙边,想静静地憩息一会。一切也都是静默的,仿佛在低低地诉说什么,又仿佛在期待什么……
驻足在生命长河里的敦育堂啊,心疼您只能如残缺的夕阳,守着残存的余辉,冷眼静观一切人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