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阶级在共产党旗帜下联合起来
五月的珠江南岸,微风习习,舒适惬意。绿树掩映下,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西路230号一幢民国建筑别具一格,白色外墙、木质门窗,透出静谧古朴之感。在阳光的照耀下,楼顶一颗巨大的红色五角星格外醒目,展现出大气恢宏之势。
1922年5月1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以下简称“一劳大”)在此召开。来自全国12个城市的173名工会代表在此聚首,发出了“全世界劳动者和被压迫人民联合起来”的时代强音。刚成立不足一年的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出发,开创了全国工人联合起来的新纪元。
工会伴随工人运动应运而生。近百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会历经峥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数量的增长只是一个窗口,但从中可以见证一个组织延续的生机和活力。“一劳大”的星星之火,何以燎原?让我们回到历史现场,探寻其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密码。
工运形势风起云涌,“一劳大”在广州筹备召开
步入“一劳大”旧址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浮雕,数名工人眼神坚毅目视前方,展示工人阶级团结一致的英姿和风采。沿指示牌穿过大厅,一座黄色外墙的礼堂出现在眼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数名党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现场气氛庄严肃穆。“一劳大”旧址工作人员介绍,1922年5月1日,“一劳大”就在这个礼堂里开幕。
时间回到99年前。那时在封建军阀统治下,社会苦难深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工人直接受到帝国主义的严重剥削,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简直和牛马奴隶一样”。在不同性质工会团体的支持下,不堪重负的中国工人奋起反抗,各地工人运动日见活跃。但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工人组织,罢工斗争多处于零星分散、各自为战的状态。
1921年7月,自中国共产党诞生起,就宣告自己是工人的政党。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正式成立,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第一个公开机构。后相继在北京、汉口、长沙、广州、济南设立分部,罗章龙、包惠僧、毛泽东、谭平山、王烬美分别担任负责人。
在工人运动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争取和团结这些工人团体联合起来反帝反军阀,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组织。1922年4月10日,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向全国发出通告,邀请全国各工人团体派代表到广州参加会议。
“一劳大”为何选在广州召开?据史料分析,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广州的政治氛围比较宽松。“一劳大”按当时法令应属“非法集会”,只有在南方政府所在地广州才有可能召开。二是孙中山本人的大力支持。1918年以后,得到孙中山的大力支持,广州工会蓬勃发展。三是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的宣传和组织发动。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胜利,毗邻港澳的广州进一步成为工人运动的中心。
确定“一劳大”在广州召开后,具体选择何处作为会场呢?谭平山曾在广东机器工会开办机械工人夜校,对里面非常熟悉。考虑到广东机器工会礼堂庞大坚固,认为这里最适合开会,于是提出借用。然而,却遭到广东机器工会主持人国民党人的拒绝。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大会才得以在大礼堂召开。
通过10项决议,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走向联合
沿铺着水磨石的旋转楼梯而上,记者来到“一劳大”旧址二楼陈列馆。罢工海员和香港市民庆祝罢工胜利、中共广东支部发表的《敬告罢工海员》、部分与会代表的合影……馆内展出近180张泛黄老照片凝固历史瞬间,诉说着党领导工人阶级争取自由的历程。广东机械总工会汽车业支会章、茶居酒楼工人使用过的打蛋器、理发工会的理发凳……100多件老物件历久弥新,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峥嵘往事。
1922年5月1日,参会代表齐聚广州,在广州市立第一公园召开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会后,举行数万人的示威大游行。游行队伍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旗帜的引导下浩浩荡荡前进,人们拿着小旗高呼“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八小时工作日万岁”“五一劳动节万岁”等口号。
当日下午,“一劳大”在广东机器工会礼堂开幕。到会代表173人,代表全国12个大城市的110多个工会组织、34万名有组织的工人。大会通过了10项决议案,如《八小时工作制案》《罢工援助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在全国总工会未成立前承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总通讯机关案》等。1922年5月6日,为期6天的“一劳大”胜利闭幕。
这次大会是中国工运史上的创举,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走向联合、走向团结。正如《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号召的那样:“全国男女工人们!我们手携着手大踏步向前进罢!”
“一劳大”后,工人运动继续高涨。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参加罢工,推动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向纵深发展,党在群众中和社会上的政治影响日益扩大。
历经百年焕发光芒,旧址成爱国教育基地
走出二楼陈列馆,在出口处的留言本上,有不少学生和市民记录下自己的参观体验。广州市培正中学的史同学写道:“当时的工人们很辛苦,是他们的不懈努力,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向伟人们学习,做个对国家有益的人。”广东警官学院的孙先生表示。署名为“一名历史爱好者”的来访者写道,“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小时工作制”写入劳动法。“一劳大”通过的“八小时工作制”经过各个时期不断深化,最后被写进1995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如今,“996工作制”从互联网公司向各个行业蔓延,“过劳”“亚健康”等话题屡屡成为焦点,“八小时工作制”的重要性愈发突显。
中国工会从这里出发。“一劳大”召开的3年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1925年5月1日“二劳大”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宣布取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领导全国的工会。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会以280.9万个工会组织、3亿名会员的庞大体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
红色地标散发光芒照亮后人。在中共党史和工运史上,“一劳大”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如今,这里成了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以及广州市职工和工会活动的主要阵地。历史的硝烟散去,而镌刻在红色遗地遗迹上的中国工人精神将代代传承,成为我们奋勇争先、昂首前行的强大动能。(本栏目联合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推出)
三次全国劳动大会极大促进工人运动发展
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奠定了广州在中国工运史上的开拓性地位,也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这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均在三次工人运动高潮前后,其中第一次大会召开于工运高潮期间,后两次召开于工运高潮前夕。全国劳动大会的斗争决议案在工运高潮中得到实践运用,大会所确定的全国性工人组织对于工运高潮进行协调、组织、领导,全国劳动大会代表返回各地之后实际参与工运高潮。
在广州召开的三次全国劳动大会,是中国工人阶级团结奋斗的盛会,不仅促进了广东工人运动大发展,而且使中国工人走向国际,与国际工人运动联合,实现民族革命与世界革命联结。
香港海员大罢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导火索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
时间:1925年5月1日—5月7日
地点:广东广州
出席代表:到会277名代表,代表着165个工人团体及全国54万有组织的工人
本次大会做了“四件大事”:一是工农携手实现大联合;二是加入赤色职工国际;三是铲除工贼;四是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大会通过了《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的决议案》《经济斗争的决议案》《工农联合的决议案》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等30多个文件。选举组成了全总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推举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邓培和刘文松为副委员长,邓中夏为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大会决定,中华全国总工会作为组织和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关,设在广州市越秀南路93号惠州会馆,并在上海设立办事处。
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不久,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为了支援上海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及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的省港大罢工爆发,参加罢工的人数达到25万人,罢工坚持了16个月,是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准备北伐战争,起了巨大作用。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位于广州越秀南路93号惠州会馆
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增强了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北伐的信心
时间:1926年5月1日—5月12日
会议内容:
中共中央发出了《中国共产党致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信》,号召“全国工农及一切劳苦群众大团结”,“抵抗一切特权阶级的压迫”。此次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中国职工运动总策略决议案》等18项决议,还向国民政府递交了《为促进北伐向国民政府请愿书》,表示拥护和支持国民政府出兵北伐,并号召全国工人投身和支持北伐战争,这极大鼓舞与增强了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北伐的信心。另外,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之地位报告的决议》《劳动法大纲决议案》等30多个文件。大会选出了全总第三届执委35名、候补执委17名,选举苏兆征为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刘少奇为秘书长。
此次劳动大会不仅是一次一年一度的例行大会,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经过五卅运动以来一次长期战斗后的会议,是省港罢工尚在激荡不已而做最后冲刺时的会议,同时也是从北方至长江中下游,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与一切反动派成立联合阵线,中国工人阶级与中国共产党敦促广东革命政权加强革命联合、准备北伐前的会议。
编校:李雪娇 刘明铭
制作:黄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