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是太极拳道虚实变化的中心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和美太极

何谓“重心”? 先知重力后知重心。

  重力者,乃地球引力也。地球吸引其它物体的力,此力方向指向地心。物体能落到地上,乃此地心引力之结果,称重力也。

  重心者,地球上任何物体都受重力的影响。物体各部分受重力影响,产生合力之作用点,谓之物体之重心。

  重心是拳道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或曰:中心问题。人为万物之灵,地球上一自然物体。在拳道训练中,人要进行各种姿势变换,做出各种动作,以求适应拳道之各种姿势之变化,从而引起人之重心变化问题。只有重心变化,才能引起各种动作姿势之变化。故,重心是拳道虚实变化之根本,虚实变化之中心。

  重心变化之方向性。拳道修炼中,人之姿势不管千变万化,而重心变化则主要有“上、下、左、右、前、后、中”七个方位,除此而外,则由它们之组合而已。

   重心变化之重要性。各派太极拳都讲“立身中正”,何谓“立身中正”?如何检验“立身中正”否?且看分析,“立身中正”本意为,不前俯,不后仰,不左偏,不右倚之谓也。根据解剖学术语,人身运动之方向以三种轴表示,即矢状轴(前后轴)、额状轴(左右轴)、垂直轴(上下轴)。如图五所示。

  为拳道叙述方便,乃将各轴分别谓:中轴(垂直轴、上下轴)、纵轴(矢状轴、前后轴)、横轴(额状轴、左右轴)。由图可知,立身中正时人身中轴线和重力线重合。如果人身中轴线和重力线有夹角时,则立身不正。夹角越大,则倾斜越重,否则相反。由此可知,中轴线和重力线平行与重合,决定着立身中正的标准程度。此标准于拳道技击之修炼,养生之修炼用处极大,也为拳家不传之秘。在本书中会经常提到。

  从养生讲,人身中轴线乃为之中脉,上从百会穴,下至会阴穴,中经上丹田泥丸,中丹田膻中,下丹田神阙(气海)。中脉乃天人地之精气贯通之脉,元精、元气、元神,三元发生之处,人之生物场、电磁场、意念场之聚散基地也,人身能量之储蓄库也。自古至今,修道之人,无不重视此中脉之修炼。

  从技击讲,人身中轴线,通常拳家只讲人身中线或中心线,“守中用中,得其环中”,“守住中线不偏离”,“以中线分开,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右半身,各不逾其中线”。其实,应守中轴线更为确切。因技击时,敌来之不仅前方,还有后方,左方,右方,或更多之方位,而中轴线能处乱不变,方能处一不变,以一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宗者,中轴也。谓之:守住中轴虚实变,万般变化尽管变,以我不变应万变,不变为无法,万变为有法,不变应万变,无法胜有法。

  由上可知,重心变化可谓重要也。此乃从虚实变化之法门入手之缘起,其实更重要的乃为克服重心和重力之阻力,为拳家修炼,增加功力的最重要之基础,不可不明辨也。

  重心和重力在修炼功力方面之重要作用。因重心乃为一物体受地心引力之合力点,故而重心从本质上讲,乃为一重力也。重力乃地心引力,按阴阳之理,有引力则有斥力,有重力则有轻力。斥力乃为引力之反,轻力乃为重力之反。拳家修炼拳道,克服引力作用,则必须具备斥力。克服重力之作用,则必须具备其轻力。此斥力与轻力,乃为太极拳道修炼者的内力。内力越大,外表越轻松自然,越轻松自然而内力越大也。故久练太极拳道者,外似轻松无比,实则内力越雄浑。克服重力与引力之过程,乃为增长轻力与斥力,即内力之过程。也谓之太极拳道修炼家之功力矣。

  自我重心之控制,谓练知己之功夫。在拳架训练中,为增加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功夫水准。在前进时,重心先不动,即:重力线和中轴线不发生位移。而步先向前探出,增加一腿的悬吊之功力,然后缓慢将前腿脚落地,再将重心随脚而缓慢移之前脚,再将后腿脚缓慢拖带向前靠拢重心向前位移之距离,完成整个身体重心的向前位移。在向后退时,重心先不动,一脚先向后退步,待退至非向后移重心才能稳固时,重心再缓慢向后移至先出之脚之上,然后脚则随重心移过后,缓慢拖带后脚,也为增加悬吊之功力,逐渐使后退之脚撵上前退之脚,使重心完全后移。在向左移步时,左脚先向左探出,重心不动,增加左脚腿悬吊之功力,待重心非向左移动不可时,重心才移向左脚,左脚落实重心完全移向左方后,右脚靠重心之拖带缓慢将右脚腿移向左方,而使重心完全左移。在向右移步时,右脚先向右探出,重心不动,增加右脚腿悬吊之功力,待重心不向右移,右脚就要落地之时,右脚落地,重心右移,而左脚则缓慢向右移,形成右脚拖带左脚,增加左脚之悬吊之功,待至左脚完全移向右脚时,重心完全移向右脚。重心上提时,自动吸气,腿渐上长伸展。重心下落时,自动呼气,腿部缓慢弯曲。此谓升降起落也。通过以上练习,在整个行拳过程中,自我会逐渐了解自身重心之变化和功力增长之感受,此谓知己之功夫。自我重心控制范围越大,其功力越大,推手与散手时越能控制自我并能承受对方较大之功力的压迫。学者不可不知也。

  总之,重力线和中轴线夹角越小,重心变化越快,虚实转换越快,这正如拳论云:“小则灵,大则滞。”技击中越灵敏,便于实战之快速变化。重力线和中轴线夹角越大,重心变化越慢,虚实转换越慢,则下盘之功力增加越大,正是:“先有开扩,后有紧凑。”则正是前期拳架要盘大之原因矣。

  可见,重心是拳道虚实变化之中心也。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0)

相关推荐

  • 把握太极拳的虚实变幻,这个根本问题还真绕不过去!

    王宗岳说"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董英杰曰:"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尽在虚实二字运用."虚实转换是太极拳的首要机理和第一要义,是太极拳保持中正稳定平衡 ...

  • 太极云手:万里澄空云为手,循环无迹舒广袖

    疗金句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 云手,有前辈称其为太极拳的母式,在养生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价值,练习时心神安静,全身舒展.松弛,对于消化系 ...

  • 剪映制作前后景虚实变化的景深效果,关键帧、特效和蒙版的神组合

    剪映制作前后景虚实变化的景深效果,关键帧、特效和蒙版的神组合

  • 太极分虚实,实腿支撑体重,虚腿维持平衡

    太极分虚实,实腿支撑体重,虚腿维持平衡 练习太极拳分为4个步骤 步骤1:把配件打磨合格. 人体有9组关节,其中内关节5组,分别是:颈肩背腰胯:外关节4组,分别是:膝足肘手.人体有3个体腔,分别是:胸廓 ...

  • 太极拳必经太极功、太极拳、太极拳道三大阶段,方堪自许略窥门径

    原创太极拳天下第一门2021-03-11 15:24:26 太极拳在预先熟习传统十三势拳路的基础上,继续深造,就必须经过太极功.太极拳.太极拳道的三大阶段.如此之后,方堪自许略窥门径. 太极功是练阴劲 ...

  • 传说中素描的“虚实变化”,应该就是这样的!

    素描静物中虚实关系很重要 虚实关系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整体虚实. 对于素描整体的意识很强烈,要多注重大的整体关系,让画面充满艺术感和美感.起形时候,先要构造一个大的素描关系,即空间关系.虚实 ...

  • 练太极拳容易,修太极拳道难!句句真理

    在<太极拳论>最后结束语中,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此遗论是太极拳论的结束,也是拳论之精华. <十三势歌诀>云:&q ...

  • 广美教授的女性素描,虚实变化富有灵气、十分生动!

    大家知道广州美院教授区础坚吗?有没有欣赏过他画的素描作品,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就是美院老师的人像素描作品图片欣赏.让我们一起来好好欣赏这些优秀的素描作品图片吧.他画的作品都是以客观写实的手法去绘画的. ...

  • 如何用线条,表现虚实变化?

    笔画是书法的基本构件,也是作品平面构成的基本单元.用湿浓之墨和干枯之墨书写笔画(以下简称浓笔和枯笔)时,在营造局部黑白对比上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有人这样论述:"浓墨.湿墨对空间的分割非常肯定 ...

  • 如何用线条表现虚实变化?

    笔画是书法的基本构件,也是作品平面构成的基本单元.用湿浓之墨和干枯之墨书写笔画(以下简称浓笔和枯笔)时,在营造局部黑白对比上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有人这样论述:"浓墨.湿墨对空间的分割非常肯定 ...

  • 太极拳道盘架要领

    ​       太极拳道盘架要领 节节贯穿,上下相随,气宜鼓荡.往来贴背. 头部:头顶要悬,虚领顶劲. 顶要领,颈要竖,颏要收 .  五官端正:眉要慈,眼要渺,耳要贴,鼻要端 ,口要闭 .四稍要齐.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