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所以要珍惜当下的生活。的确,有的人今天还好好的,明天就突然病倒了,然而,在众多疾病中,突然发作并导致一病不起的,非中风莫属。而中风这种疾病,大多属于突发,而且疾病发作迅速,如果得到及时的救治,也往往会留下后遗症。这个后遗症如果不好好治疗,可能后半生只能躺在病床或者轮椅上了,所以,这种疾病不得不引起人们对它的高度重视。所谓中风,最主要的症状主要是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瘫痪等症状。而中风的出现,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及时抢救,对于中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然而,中风患者救治成功后,后遗症依然需要继续治疗。今天,为你介绍一张验方。它专门适用于中风初起、神志不清、语言不灵、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水浓痰过多的人。生石决30克,牡蛎30克,代赭石24克(三味药打碎先煎)。淮牛膝30克,生白芍18克,钩藤15克,法半夏10克,川贝9克,胆南星9克,石菖蒲6克,决明子30克,黄芩9克,竹沥60克(加生姜汁数滴,分三次冲服),水煎服。您若是我们的老读者,应该知道,我们所介绍的每一张方剂,均源于经典。要么是上古经方,要么是时方验方,要么是近现代名老中医的经验自拟用方,总之是确有根据的。上面这张方,源于我国贵州省名老中医袁家玑先生的临床经验方。袁师生于1913年,曾经从师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1936年就在贵阳挂牌行医,不久蜚声当地,成为贵阳四大名医之一。后来,袁师历任贵阳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及贵州分会理事长等职务,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袁师对中风以及冠心病的治疗,造诣颇深。上面此方,被很多中医学专著收录、研究、介绍,在中医治疗中风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在很多时候,中风患者的身体,是被三股病邪搞乱了。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中风者,有很多平时血压较高、偶发眩晕、火气很大、说话声音洪亮、面红目赤。这就是阴虚有热、肝风内动的征兆。其次,这中风患者发病前,往往体胖,肥头大耳,腹部肥硕,嗜睡、反应迟钝。这又很可能是痰瘀内阻的表现。杏林讲坛
杏林讲坛,中医大讲坛。分享中医知识干货、传播中医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智慧、免费领取中医电子书籍等。每周公开课等你学习。弘扬传统中医知识,交流中医文化~
公众号
所以,当风热之邪交煽,使得气血逆乱的时候,就容易让痰、热、风邪三股病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中风发作。因此,化痰、清热、息风,乃是治疗中风的三条必由之路。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中风发作初期阶段,能不能把上面这三件事情做好,对是否可以恢复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做得好,患者恢复如常并非不可能。上面所介绍的这张方剂,就是这一治疗思路的典型体现。首先,我们要息风。用什么?用生石决、牡蛎、代赭石和白芍。大家可知道,在治疗中风的方剂里,生石决、牡蛎和代赭石三味药,往往是急先锋。它们的作用在于镇肝潜阳。如果说内动之肝风,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那么这三味药就仿佛定海神针一样,令肝阳镇定、下潜,肝风随之而熄灭。可以说,在治疗中风初起的时候,这三味药是无论如何也少不了的。如果说生石决、牡蛎、代赭石为强硬之法,那么白芍的运用,则是以柔克刚之策,综合实现了软硬兼施息肝风的思路。白芍,能够养阴,合营,养肝血,柔肝体。肝血得以滋养,肝木涵养有源,肝木就不至于“随风飘摆”了。所以说,这生石决、牡蛎、代赭石和白芍的联用,乃是息肝风之妙法。接下来,我们要清热。用什么?用钩藤、决明子、黄芩和牛膝。钩藤,性味甘,凉,归肝、心包经,功在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决明子,性味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功在清热明目,尤其善于清肝经之风热。那黄芩,乃是苦寒降火之品。这三味用在这里清火,不足为奇。我们要重点介绍的,是那牛膝。牛膝,性味苦、酸,平,归肝、肾经。我们很多时候知道它可以补肝肾强筋骨。其实,它更为卓越的作用,在于逐瘀通经,引血下行。为什么说能引血下行的牛膝可以帮助我们清热呢?原来,对于中风患者而言,气血随火热上升。重用牛膝引气血下行,就会引其浮越之火下行。因此,牛膝和钩藤、决明子的搭配,乃是清热的妙笔。最后,我们要化痰开窍,用的是法半夏、贝母、胆南星、石菖蒲和竹沥。其中的前四味药,如果您经常看我们文章的,对它们而言当十分熟悉了。这里重点和您说的,是竹沥。竹沥,为禾本科植物或竹状乔木或灌木淡竹的茎秆经加工火烤沥出的黑色粘稠液汁。我国华东、中南、西南产竹地区均可制造。它的作用在于清热化痰,性味甘、大寒,入心、胃、大肠经。它特别善于治疗中风不语,痰迷癫狂,所以是治疗中风的要药。而且,此药在中风发作后要迅速使用。使用越及时,效果越好。《本草衍义》就说:“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府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就这样,这组方剂,药分三队,各司其责,将中风的因由一一化解。所以,如果辨证准确,应用及时,是可以帮助患者很好恢复身体的。有医案记载,部分患者服用十余剂而恢复语言和神志。方剂虽好,但毕竟是当代中医临床家的静态经验总结。如果要借鉴应用,务必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求最佳之疗效。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