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午日三首(一)》赏析
诗文赏析
梅尧臣《午日三首(一)》赏析
文/墨吟
图:梅尧臣画像
有酒【1】不病饮【2】,况无菖蒲根。
空怀楚风俗,角黍【3】吊沉魂。
佳人五色缕【4】,道士绛【5】囊符。
瘦臂【6】不中系,百邪何用驱?
诗人简介: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梅宛陵。梅尧臣论诗注重政治内容,对宋初以来的靡丽文风表示不满,在写作技巧上重视细致深入,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
赏析:在所有端午诗中,这是比较独特的一首,诗人用反写的手法来纪念屈原,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的愤懑情绪。
诗人说:端午这一天饮雄黄酒不见得好,饮酒过量反而有伤脾胃,况且也没有菖蒲根来健胃。人们空怀着楚地的风俗,将粽子投江以纪念屈原的沉魂。姑娘们颈上挂着彩色的香袋,道士们在门上贴赤红色的门符,这样难道就能驱邪吗?我看只要政治清明,让贪官污吏们都骨瘦如柴,使他们藏于肥袖中的受贿银两难以系牢,原形毕露,那又何必在乎在端午这一天用种种方法去驱邪呢?
注释
【1】酒:指雄黄酒。
【2】病饮:过量饮酒。这里不用“痛饮”或“豪饮”,是此诗独特之处。
【3】角黍:即粽子。
【4】五色缕:彩色的香袋。
【5】绛:赤红色。
【6】瘦臂:即肥袖。犹言“衣带宽”即指“人消瘦”一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