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案例:积压物资处理流程优化
一、背景
积压物资是指因设计变更、工艺路线调整、质量改进等原因造成仓库积压的外购零部件、自制件、工具工装等。
A企业是一家集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后市场及部分零部件再制造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化企业。A公司每年对仓库积压的物资处理费用就高达上千万元,伴随着降本增效的理念逐渐成为年度的主题,仓库积压物资处理流程自然就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二、现状与核心问题
每个季度末,各部门仓库人员盘点所属仓库内的所有物资,并针对超过规定期限的疑似积压物资提出处理申请,具体流程现状如下:
主要问题如下:
1. 重复利用率不高:对于各相关部门评审未通过的积压物资,返回原仓库继续使用,经调研发现此类物资重复利用率不高,导致后续会被重复提出报废申请。
2. 浪费严重:对于部分物资完好或因设计、工艺变更而淘汰的物资,经评估可能会被再次使用的频率较低,其报废成本较高。
3. 处理时间较长:对于待处理的积压物资,从提出申请到报废处理需近两个月时间,不仅造成了仓库的大量积压占用场地,而且影响了仓库的定期盘点和账实不符。
4. 设计或工程变更频繁:经调查分析发现,公司相当大比例的积压物资是由于在设计或工程阶段的变更引起的,因频繁的变更,评审的不充分,导致物资的浪费与积压。
三、优化思路与方案
为提高仓库积压物资的价值使用率,降低报废成本,加快资产周转速度,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 增加价值人员的评审:为提高积压物资的评审有效性及重复利用率,后续在评审环节增加后市场及再制造专家的评审,增加仓库积压物资的有效充分利用,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 针对不同情境分类处理:为提高积压物资的使用率,将待处理的物资按不同状态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物资评审完全不合格的直接进行报废处理;对于再制造可修复使用的,低价转让给内部再制造部门进行修复后再折扣销售;对于物资合格且符合公司销售政策的,资产转移至后市场公司进行正常零部件销售。
3. 限制时间要求:在相对处理时间较慢的评审与处理环节上,增加处理时间要求,加速库存物资的周转速度。
4. 搭建设计与工程变更评审机制:针对研发及工艺工程师的频繁变更导致的物料积压,要求工程师在选择物料时以标准模块化件+个性化件搭配为主,并成立了针对设计与工艺变更的专家评审机制,规避无效变更,同时将变更信息进行内部有效传递,降低积压物资风险。
优化后流程如下:
四、优化效果
1. 提高了资产利用率:通过对仓库积压物资的分类分流管理,至少提高了30%积压物资的再利用价值,直接为公司每年节省上百万元。
2. 流程运转效率显著提升:在未设置时间要求的情况下,流程平均需2个月时间才能完成,通过设置时间与考核挂钩,提升了50%的流程速度。
五、对其他企业的启发点/亮点
1. 流程优化过程中不只是删减、简化、整合、自动化可以为流程创造价值,增加关键价值环节同样可以为流程创造价值。
2. 积压物资的处理并非只有报废一条路,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时减少浪费也是另外一种价值增值的体现。
投稿征集:在呆滞物料处理上,您所在的企业有其他经验分享吗?请私信6300111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