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叹为观止的古代镶嵌技艺! 2024-08-02 15:19:18 绦环和绦钩的流行肇始于宋。绦环是绦带所系之环,其材料有金、铜、铁、玉、玛瑙等。《老乞大》记绦环如下:“系腰也按四季。春里系金绦环;夏里系玉绦环,最低的是菜玉,最高的是羊脂玉;秋里系减金钩子,寻常的不用,都是玲珑花样的;冬里系金厢宝石闹装,又系有综眼的乌犀系腰。”《朴通事谚解·上》舍人打扮“刺通袖膝襕罗贴里上,珊瑚钩子系腰。”定陵所出共14件,全部出自万历帝棺内西端,绝大多数置于北侧,少数在南侧。从形制上看,有云头形、三菱形、心字形、长条形、长方形、椭圆形。从工艺上看,全为花丝镶嵌,或嵌宝石或嵌珍珠。梁庄王墓出土有6套18件,其中一套残。鎏金嵌珠宝方胜形带扣(三菱形金带饰W181)背面两端有灵芝花形饰圆钮两个。底部由三菱形、灵芝花、“卮杯”形组成的花丝金托,其上正中嵌猫眼石一块,两端及四周嵌红宝石四块、绿宝石二块、珍珠四颗。据《天水冰山录》,孙机先生认为当为“金厢玉叠方胜宝石绦环”。鎏金松鹤长方形带扣(长条形金带饰W37)背面两端有花丝制作的灵芝纹方形钮两个。底以窗格形纹为地,中心嵌一“寿”字,上部两侧嵌松竹;下部嵌梅花、灵芝和仙鹤。四壁镶串枝灵芝形。正面中间一行嵌宝石五块,中间一块为祖母绿,左右两边各为方形红宝石一块和长方形蓝宝石一块,两侧焊制流云纹并嵌珍珠十二颗。碧玉嵌宝石龙首带钩(W187)碧玉制。钩雕作龙首形,背部为一圆形钮,上刻一灵芝纹。龙额嵌珍珠一颗;腹部嵌红、蓝宝石各二块,黄宝石一块。腰系绦钩的明宪宗(左)和腰系绦环的明宣宗(中、右)定陵出土玉革带,共10条,出土时玉饰件都完好无损,带鞓多已腐朽残断。梁庄王墓出土有7条,分素面玉带、青白玉镂空云龙纹带两种。据《天水冰山录》载,查抄严嵩家时,玉带达200多条;查抄朱宁家时,玉带达2500余条。白玉革带鱼尾雀舌白玉革带W88,带用红色素缎中间夹皮革一层制成。带版为白玉,其中两块一端为圆弧状的长方形玉带版,在圆弧的一端套有鎏金银包头,其上各嵌红宝石二块、蓝宝石一块。定陵出土首饰多达240余件,分别为:簪195件、钗5件、耳坠10件、耳勺3件、金环8件、金饰1件、围髻1件、抹额1件等。240余件首饰中金簪多达135件(其中万历帝56件,孝端后38件,孝靖后41件)。银簪39件,其中37件为银鎏金,全为孝靖后所有。首饰上共镶嵌各类宝石587颗(现存数),珍珠305颗(现存数,有的已碳化或脱落),其中光簪上就用宝石526颗、珍珠231颗。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顶簪(镶珠宝鎏金银簪 J126)通长25厘米,重122.9克。顶簪簪首整个图案分作花、蝶两部布置在铺展于下的构架上。花部托起两枚白玉碾成的一大一小两重菊瓣,顶端又一个素托,里面用宝石嵌作花心。蝶部在下方装饰玉花和珠蕾,花枝间用片材卷作两个相叠的圆管,高高擎出一个蝶样轮廓的托座,上面一只掐丝填嵌做成的蝴蝶,螺丝须子的顶端各穿一颗珍珠。嵌宝石白玉龟金簪头面的插戴本身也是一项专门的技艺,以至于当时富贵之家女子欲盛妆出行,需雇专司其业的“插带婆”代为从事。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一“绣花娘·插带婆·瞎先生”条曰:“插带婆者,富贵大家妇女赴人筵席,金玉珠翠首饰甚多,自不能簪妆,则专雇此辈。颜色间杂,四面均匀。一首之大,几如合抱。即一插带,顷刻费银二三钱。”白玉佛字嵌宝石金簪头面一副规模具见规模者,当数定陵所出两位皇后的簪钗。孝端后狄髻上插戴得很是齐整,依照题材与形制,可析作完整的两副:金镶玉嵌宝寿福禄首饰一副一十二件,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首饰一副一十二件。孝靖后其中的“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首饰”,包括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挑心一,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顶簪一,金累丝镶宝珠蝶赶花小插、金镶宝蝴蝶小插各一,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小插一对,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啄针一枚,如果本因成对者均成对,一副首饰也是一十二件。宪宗元宵行乐图 宫中妃嫔明代女子盛装是用各种首饰把满头装饰得几乎不露发,各式簪钗的命名也因此多着眼于它的插戴位置,挑心的得名即因它是自下而上用挑的方式簪戴于狄髻的正面之当心。最常见的是佛像挑心,它的起源也许可以追溯到北宋。作为女子首饰的佛像挑心,它的大为流行要到明代,而其造型来源更可能是观音宝冠上的化佛。挑心的装饰主题,明前期以佛像为多,背后多是焊接与簪首垂直的一柄簪脚。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 赞 (0) 相关推荐 古代的红蓝宝石珍珠,放到今天到底有多值钱 欢迎来到<珠宝玉之窗>,珠宝玉石虽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精致起来.所以,就让我们透过<珠宝玉之窗>,一起来了解珠宝玉的时尚世界吧! 喜欢古代首饰的 ... 让人拍手叫绝的皇家技艺------花丝镶嵌 何为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又名"细金工艺",其技艺繁琐而复杂,包括两种工艺:花丝和镶嵌.花丝的原料是金.银.铜,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拔成细丝,编结成型,镶嵌辅以挫. ... 青丝渐绾玉搔头,簪就三千繁华梦——明代发簪赏析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对于发簪的记录早已出现,<说文解字>中记载:"笄,簪也".笄(jī)是古人用来固定发髻的用具,也是一种饰物,后世称为"簪" ... 古玉界:中国古代玉带具的沿革(一) 玉带具引言 "带"作为腰间的束扎物是中国古代服饰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 先秦法服的"带"之"革带"和"大带" 战国两汉钩环 ... 古玉界: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玉器 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玉器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 古玉界:珠圆玉润— 珠子在古代中国意义非凡 珠子在古代中国意义非凡,古人习惯"珠玉"连称.在许多流传下来的成语及顾问诗句中都能找到珠子的踪迹,比如:"珠圆玉润""抱玉握珠" ... 古玉界:玉卮—古代贵族的盛酒器 卮(zhī),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产生于战国时期,秦汉时非常普及.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上,项羽赐樊哙酒,用的便是卮.卮的造型比较奇特,大部分的卮有盖,有些则无盖,其筒状杯壁的 ... 古玉界:与其他古代艺术品相比较,古玉具有哪些优势? 与其他古代艺术品相比较,古玉具有以下优势: 1.文化内涵丰富.古玉是历史的佐证,是文化的载体,在它身上可以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现象,宗教思想.礼仪制度.审美情趣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玉器 ... 古玉界:八款“时尚”配饰,原来古代男人更爱美! 一.蹀躞带 [dié xiè] 蹀躞带,俗称腰带,这个腰带是一种多功能的腰带,它是从魏晋时传入中原的,到了唐代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而且一定要把七种东西挂在上面,分别为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 ... 古玉界:技艺精湛的汉玉“阴刻线”与“游丝工” 古今藏家玩玉.论者说玉,无不对汉玉"游丝工"阴线刻技法的精微.奇巧.圆熟.唯美推崇备至,然拘于早期文献记载阙疑.传世器与出土物中可比勘互校的典型器不多等原因,关于汉玉"游 ... 古玉界:林间小道试铲,探出商朝宫殿,精美玉器叹为观止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的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在这片神奇的"废墟"上,单一座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就多达755件,几乎包括了商王朝中心 ... 古玉界:腰间富贵(那些大美无言的古代玉带钩)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 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带钩是身份象征,带钩所用的材质.制作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