缕狼烟燃千载 烽燧连绵佑万民

一缕狼烟燃千载  烽燧连绵佑万民——走近市区“广仁岭汉代烽燧遗址(遗存)”

张子龙

(李春锋/拍摄)

左通辽沈,右引回回,北控蒙古,南治天下。”康熙帝曾这样定位承德。诚然,5000年的红山文化,3000年的山戎文化,1000年的契丹文明,300年的山庄文化......完全可以这样说,历史在承德这片厚土放缓了脚步,沉淀了无数的传奇和遗迹。这其中,就有本文要和大家共同品味的历史文化——“广仁岭烽燧遗址(遗存)”,因其地处现在繁华的市区,追古扶今情韵更加显现。

揭秘:

“广仁岭烽燧”前世今生

倘若不是工作的原因,我不会想到,就在现如今市区范围内的这块土地上,很早以前,起过“狼烟”。

我一直认为,对于沉睡很久的历史文化遗址(遗存)而言,是有其灵性的。在我们有幸对其朝拜的那一刻,其实是一种注定的缘分使然。或许这份“缘”还没有到,所以,至今我尚未到现场领略“广仁岭烽燧” 遗址(遗存)的风采。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其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的尊崇,恰恰因为我尚未与其近距离接触,才更加增添了我对其无限的畅想。

从掌握资料看,“广仁岭烽燧遗址(遗存)”又称“广仁岭烽火台遗址(遗存)”,位于双桥区水泉沟镇高庙村西约1.5千米处广仁岭隧道顶部。专家推测遗址历史文化年代为汉代,依据遗址所在位置及面积相对狭小情况,分析该遗址可能为一处军事防御设施。

据查,烽燧是古代的“报警系统”。它往外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但也有独立存在发挥预警防御作用的。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春秋时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而唐时白天燃烟叫燧,夜晚放火叫烽,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比如,汉王朝把建设、使用烽燧作为加强国家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起到发送信息、守护交通、照料来往使者的作用。遇到战争,调动军力会聚于此,完成军事任务。

长城是中国的象征。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先生曾说,长城是由城墙、关隘、城堡、烽燧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2020年11月,唐代烽燧入选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您是不是没有这样遐想过,就在我们今天承德的市区广仁岭上,一直酣睡着烽燧这一长城之“子”。

悠悠岁月过千年,曾经的“广仁岭烽燧”,如今只剩遗址,或是以一个土墩等遗存形式留下。但是,它是烽燧,它是古时战争的产物,它默默见证着历史烟云。直到今天,因为它的存在,因为岁月的积累,完全可以让我们听到它的声音,以及历史的呼唤。

有资料说,古时对烽燧的设置是有规定的:每30里置一烽燧,如有山冈阻隔,可于适宜、近便之处设置,以能相互望见为宜,不必局限此制,否则,烽火传递就会出现中断,延误军情。烽燧的构筑方式因地制宜,每座烽燧的高度基本上都在10米左右。那么,发现敌情后,负责传递军情的士兵又是用什么作为信号呢?

唐人段成式著《酉阳杂俎·广动植》中云:“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故唐代的燧烟亦有燃烧狼粪者,比喻战争发生的“狼烟”一词大概由此而来,或许,“狼烟四起”的成语与此不无关系。

民族融合的见证,一直是我们承德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元素,以及承德形象的鲜明表达之一。“广仁岭烽燧”,这一处有着超越千年历史的印痕,记录了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的爱恨情仇,不正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吗?!

寻踪:

广仁岭上故事多

烽燧遗址(遗存)出现在广仁岭上,可能并非偶然,因为,广仁岭上故事多。

《清一统志·承德府二》中记载:广仁岭“即古墨斗岭,岭之西南为滦平县界,自滦平县至热河,为辇路必经之地。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发帑开治, 经路平坦,赐名广仁岭”。

广仁岭是清代皇帝从北京到避暑山庄的必经之路。有典籍显示,最早它叫热河岭,康熙皇帝于1718年赐名“广仁岭”。岭上原是原始古道,山高路陡,崎岖难行,康熙皇帝命国库出钱地方治理,才有了平坦的山中小路,并命人刻了“广仁岭”的碑石,立在山上,并在山的东麓建万寿亭一座。1773年,乾隆皇帝当政时期,热河府又在广仁岭上建了一座碑亭,亭中御碑镌刻着乾隆皇帝的《雨中过广仁岭》诗。据《热河府志》记载,乾隆皇帝写过许多首过广仁岭的诗。清代在广仁岭上还建有关帝庙和观音大土庙,有飞瀑流泉,林深草密,寺庙掩映的景观。乾隆皇帝曾经描述过这里“瀑响千岩”、“烟迷万树”。

清代诗人吴锡林说这里“松声吹水入,云气压山低”。当年,每当清朝皇帝来避暑山庄,蒙古王公和地方官员都要到广仁岭上跪迎圣驾。山上的亭子也被称作“接龙亭”。而平时来往的官员和行路人都要到梁顶的庙中稍息片刻。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广仁岭山上的建筑及韵味只能在书籍中寻味了。

在避暑山庄正宫区主殿“澹泊敬诚”殿的门楣之上,悬挂着3块金漆云龙陡匾,是乾隆皇帝退居太上皇之后的三年来承德时留下来的,这3块诗匾是后人们研究乾隆皇帝晚年心绪的珍贵的历史实物资料,其中两块与广仁岭相关。

之一:

祖功避暑建山庄,夏五来临岁以常。

佳蔚屡沾昨真渥,浓云复作晓淑凉。

骋观农景时晴好,兼意旅情减泞良。

岭过广仁看色喜,今居太上耀辉光。

丙辰仲夏日  御笔

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首次以太上皇身份来到避暑山庄时,过了广仁岭后,看到美好的景色,乾隆皇帝心里感到更加欢喜。

之二:

夜雨朝晴行路宜,广仁岭过众情怡。

山庄避暑上皇合,御骑习劳子帝随。

讵为耽吟智仁乐,每勤示政旰宵为。

更思秋狝多年罢,家法绳承莫怠之。

丁巳夏月上浣  御笔

本诗作于嘉庆二年(1797),夏月。诗中,乾隆皇帝表示,夜间下雨早晨晴,正适宜行路,过了广仁岭之后“打架”的心情都很愉快。不过,当太上皇已经一年多的乾隆皇帝,看到儿子嘉庆皇帝并没有大的作为,自己还要操心政务,就连奉为祖制的家法也已多年没有举行了,乾隆皇帝再也无法像一年前那样轻松愉悦,他已经开始为以后担忧了。于是在诗中最后,提出了对恢复秋狝的“渴望”。

探幽:

“烽燧文化”意蕴深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此佳作,出自诗仙李白的《塞下曲六首》中。

诗圣杜甫在《春望》中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有诗《烽火》:“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王城富且乐,曷不事光辉。勿言日已暮,相见恐行希。愿君熟念此,秉烛夜中归。我歌宁自感,乃独泪沾衣。”

“野阴远阁雪风乾,向暮维舟水色寒。火号荧荧今夜烛,因知江北报平安。”宋末元初诗人董嗣杲在《晚泊烽火矶》中这样描述。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即使在今天,品唐代杨炯《从军行》诗作,其磅礴之大气依旧自然流露,看吧: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朝廷的将帅刚出了宫门,身着铁甲的骑士就直捣据点。

南宋·孝宗、宁宗时期著名学者、诗人、经学家马之纯作品《烽火台》如是说,“此到西陵路五千,烽台列置若星连。欲知万骑还千骑,只看三烟与两烟。不用赤囊来塞下,可须羽檄报军前。如何向日缘褒姒,无事蓬蓬火又燃。”

“一带东流当复阙,筑台相望水云间。丽华应不如褒姒,几许狼烟得破颜。”出自北宋杨备诗作《烽火台》。

古人唐彦谦诗作《登兴元城观烽火》,“汉川城上角三呼,扈跸防边列万夫。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颜无。”

细心的朋友可能留意到了上面几首古诗中,有提到褒姒(bāo sì)这一名字的。细查,又牵出一个历史典故,叫“烽火戏诸侯”。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再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之后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此外——汉家还有烽火燃(唐李白《战城南》);烽火被冈峦(唐杜甫《垂老别》);沙场烽火连胡月(唐祖咏《望蓟门》);城头烽火不曾灭(魏晋蔡琰《胡笳十八拍》;烽火入咸阳(南北朝鲍照);烽火夜烧原(南北朝庾信《咏怀》);古戍苍苍烽火寒(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烽火照高台(宋陆游《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扬州路(宋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凡此等等,不胜枚举。话说到此,笔者突然萌生一个不成熟的建议:相关部门是否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搜集更多的相关古籍,在日后前置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有关烽燧内容的古诗词等以制作碑林的形式,布置在“广仁岭烽燧”遗址(遗存)周边。

若如此,距避暑山庄不远,一处饱蘸家国情怀、富集历史文化的风景,何愁不“火”?!

一缕狼烟燃千载,烽燧连绵佑万民。正是有着一处处历史印记为佐证,才交织出美妙悠长的历史文化交响曲。借助“广仁岭烽燧”遗址(遗存)放眼望去,融汇着中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清廷皇家文化、满蒙民俗文化的承德这片土地,因为古人眷顾,有着沉淀、积存了一处处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风韵独特、绚丽多彩!

(0)

相关推荐

  • 【行参菩提】吕琴玲丨今日犹唱阳关曲(散文)

    jgyxcpt 在行走中享受快乐,参悟人生真谛.中国380位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推荐中国当下最优秀的行走散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度过鸣沙山之夜,我们没有急着去看莫高窟,而是 ...

  • 鄂州三江口地区发现古烟墩

    这个身世不凡的山丘,位于段店镇中塆村五径山塆北,北临长江,山高不足十米.然而在当地村民的眼中,它身上却有着传奇的故事,并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胭脂山.据村民们讲,当年闯王李自成败北过江,经此南下入湘 ...

  •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赏析【德馨大唐品诗阁】(第五篇)

    当今诗坛文人辈出,"心静"诗文词赋,笔锋潇洒,情感细腻,追唐赶宋,词风大有李清照之隐影,但比李清照来的更浪漫.更向上,籍此将其个人诗词精品分篇推荐给大家,以飨读者

  • 宋代官窑:历经千载,依旧高贵

    宋代官窑瓷器 ,官瓷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 ...

  • 美景山东丨蒲松龄纪念馆: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是郭沫若先生1962年为清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蒲松龄题写的一副对联. 今天的美景山东,为您推介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一处著名的 ...

  • 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

    图丨芥子工房 <幽梦影>是一本妙书. 张潮与好友的唱和,浸透了传统中国文人教养的生活观.知识分子品味,中国文人的生活态度.藉著张潮的眼睛,让我们发现琐碎生活竟然如此不凡,月亮.石头或一棵树 ...

  •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诗与书法的完美结合

    遗世独立,与古为徒 郭亚群:网名心静,福建莆田人.爱文.爱花.爱摄影.喜山水.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现为中诗协官网签约诗人.中诗协研究会会员. 里姚降人姚鹰厦先生现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 ...

  • 文风千载:汉代书法刻石,美到让人心醉

    国际艺术微刊 · 最受欢迎公众号 国内外艺术名家·绘画·雕塑·书法·设计·文学·音乐 西汉碑刻: 东汉刻石 END 国风艺术在线◎每日与您分享 发   现   艺   术   的   美   好

  • 千载而下,若合符契,中国《二十四品》之纤秾与西方印象主义

    纤秾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二十四品>一般认为是唐末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部诗歌美学专 ...

  • 明月流千载,诗酒俱风流

    明月流千载 诗酒俱风流 说起文化传承,传承的可以是技艺,是审美,更多的可能还是一种精神境界.古人的言行事迹,文章诗赋里所呈现的对理想社会的思考,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独特个性的张扬,脱俗志趣的挥洒,一代 ...

  • 古代经典中五字对偶名言(16) ●立千载...

    古代经典中五字对偶名言(16) ●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 ●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 ●立品同白玉:读书到青云. ●无心求富贵:富贵逼人来.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