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真正靠不住的,可能是你自己的大脑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够驾驭自己的思想。但事实上,人们的决策和行为常常被许多看不见的因素影响。比如,直觉常常导致人们追求错误的东西,人们的感知和记忆并不可靠,人们对于自己心理状态的感知和记忆尤其不可靠。

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主流经济学关于理性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都被认为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公理,它让我们相信,人们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出于理性计算,都符合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但以丹尼尔·卡尼曼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家告诉我们,理性其实不那么可靠,人们的决策过程其实充斥着偏见和谬误,甚至是自欺欺人。

领导者和我们每个人在制定和做出重要决策时,尤其容易落入意想不到的思维陷阱。

图片来源:   发(弗朗西斯科·卡涅多摄)

1

-THE  FIRST-

快思考与慢思考

关于人类大脑,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人的思考模式分为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系统,快思考是指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慢思考则是指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

依赖直觉的快思考运行起来速度快,不怎么消耗脑力,不用意识控制;慢思考,需要保持足够的专注力,主动控制。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眼前的这两条线,你觉得哪根长?

相信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说:第一根。

但实际上,这两条线是一样长的。

再比如,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展示了这张图片:

看到这位女性的脸时,你可以确定且迅速地判断这位年轻女性的头发是黑色的,你还知道她正在生气。

此外,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其行为进行推测:

你感觉到这位女性正要说一些刻薄的话,也许声音又大又刺耳。

丹尼尔·卡尼曼说,推测被观察对象即将做出的举动并不难,这种活动是无意识的,而且毫不费力。

这就是快思考。

那慢思考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面对“17乘以24”这道算术题时,你可能知道答案的大概范围,但是除了少数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士之外,如果你不花点时间去计算的话,就无法得到正确答案。

这个计算过程对你来说,需要集中注意力,刻意并且努力进行,还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这就是慢思考。

丹尼尔·卡尼曼通过各种心理学实验结果证明了一件事:人在主观上,往往觉得自己是理性的,是理性在掌控着自己的决策。但实际上,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才是你行动的依据,你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在直觉系统的指引下,在无意识之间完成的。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需要集中注意力,但是由于人类大脑天生具有惰性,不愿意多付出这些注意力。在这种惰性的作用下,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往往会对依赖直觉系统的直观判断无条件接受。依赖直觉的快思考,也就成为了人们决策和行为的真正主宰。尤其是在人精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就会更加弱势。

关于这一点,丹尼尔·卡尼曼列举了一个更加有趣的实验结果:

审核官审核犯人的保释申请,成功率跟审核官吃没吃饭有很大关系,实验表明,审核官在饭后审,通过率高达65%,几乎是平均水平的两倍。通过率最低的是什么时候呢?是在审核官饭前的时段,那时候审核官又饿又累,没什么精力,往往不会认真判断,直接弃权,也就意味着保释申请不通过。

丹尼尔·卡尼曼认为,人的直觉系统与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处于一种合作分工的状态,如果能实现这两种模式的合理分工合作,人的思考和决策将会事半功倍。

2

-THE  SECOND-

依赖直觉与快思考

会导致三种错误

丹尼尔·卡尼曼对直觉导致的偏见和失误,进行了非常系统深入的研究,在书里也列举了大量现象,比较典型的有三种。

而这三种现象,也是许多领导者容易落入的思维陷阱。

1 过度关注“典型”导致的偏见

人们会过度关注典型事件,而忽视了典型背后的概率。

丹尼尔·卡尼曼团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人在纽约地铁里阅读《纽约时报》,然后让你猜测她的学历,她是有博士学位,还是连大学文凭都没有。实验结果显示,大多数人想都没想,就选择了博士学位这个选项,这是基于典型性偏好做出的判断,但从概率来说,这个答案肯定是不明智的。

因为在人群里,有博士学位的人和没有大学文凭的人,相差的是很多的。而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快思考系统会对“看报纸”这个典型特征过分关注,很容易让你忽视基础概率,这就是典型性偏好导致的偏见。

丹尼尔·卡尼曼还列举了著名的琳达实验。实验人员先虚拟一位女性琳达,然后开始描述她,她关心社会歧视问题,她曾经参加反核示威游行等等,然后让志愿者来判断琳达的身份。关于琳达的身份有两个选项,一个说琳达是一位银行出纳,另一个说琳达是一位银行出纳,并且积极参与女权运动。

按道理说,第一个选项的概率更大,但实验结果显示,选第二个选项的人更多。这就是因为人们更愿意选典型特征更多、细节更丰富的选项,而忽视了一个统计学原理——特征越多,概率越低。

2 把“容易出现”与“概率较高”弄混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了这样一个现象:如果一件事情更容易出现在大脑里,人们就认为这件事情更容易发生。

比如,你看新闻,发现上个月发生了一起飞机相撞事件,那你出远门就容易选择开车或者坐火车。如果依靠理性,你应该去认真计算各种交通工具的事故概率才对。这种现象被称为“可得性偏好”。

又比如,以色列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可事实上,在恐怖活动中死亡的人数,远远小于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由于新闻媒体更关注恐怖事件,经常报道恐怖事件,这就导致公众更容易联想到恐怖事件,而不是去计算背后的概率。所以即便是袭击规模不大的恐怖事件,也能引起社会的巨大恐慌。

丹尼尔·卡尼曼认为,可得性偏好的成因,在于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快思考系统会将“容易出现”和“概率较高”弄混,宁可做依赖直觉的判断,也懒得启动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进行科学的概率运算。

3 喜欢错误的解释因果关系

丹尼尔·卡尼曼认为,人类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快思考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对事物进行因果关系解释。

但是,它的解释是合理的吗?不一定,这在两种情况下特别容易导致偏见:

第一种情况,是对随机事件进行因果关系解释。比如二战期间,德国发射V型火箭袭击伦敦,伦敦人发现,在不同地区,爆炸点不一样。很多人相信,在没有爆炸的地点一定藏着德国的间谍。但是严谨的统计分析显示,爆炸点的分布只是典型的随机事件。

第二种情况,人们会对回归平均值的结果进行因果关系解释。例如,高空滑雪技巧比赛,运动员要是这回做出一个完美动作,下一次就很有可能出现失误。

但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快思考系统往往对统计学原理缺乏直观理解,总是要用因果关系去解释。比如,要是下一次动作表现不好,你会认为,运动员已经领先了,所以特别紧张,发挥失常。如果下一个动作表现得更好,你就会认为,运动员已经拿到了高分,心情放松,也就能更好发挥竞技状态了。

丹尼尔·卡尼曼指出,这样的判断往往没有什么事实根据,只不过是你大脑里的直觉式的快思考自动生成了因果关系解释。因果性偏好的成因,可能和人类与生俱来的合理化天性有关,所见所知的各种事物,都需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合理化解释。

3

-THE THIRD-

如何改进思考方式

根据上述分析,既然偏见和失误往往与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快思考占主导地位有关,那么要解决问题,从原理上来说很简单,就是放慢思考,主动激活需要保持足够专注力的,主动控制的慢思考,来对直觉思考结果进行理性检验,弥补直觉思考的缺陷,减少那些由直觉产生的偏见和错觉。

丹尼尔·卡尼曼认为,慢思考系统是懒惰的,要让这个懒惰的系统变得勤快起来,就需要刻意的提示,可以是自我提示,也可以是来自于外部的提示。就好像一个人特别爱睡懒觉,起不来床,为了让自己按时起床,他或者需要上个闹钟,这是自我提示,或者让家人到点把自己叫起来,这是外部提示。

这两种方式相比较,外部提示往往是更加有效的。这背后又跟人的一种心理特征相关:你质疑别人往往会比质疑自己更加轻松,特别是在自己面临重大决策压力的时候,自己对自己的决策进行质疑,将会导致巨大的心理痛苦。这就是成语“旁观者清”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当你独自奋斗、独自决策的时候,身边可能不会有多少旁观者,而当你身处一个机构之中,身边就会有很多旁观者。这些旁观者会用他们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慢思考,来帮你纠正自己的快思考可能导致的错误。

所以,集体讨论决策虽然会有效率不高的问题,但在很多情况下却还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可以启动很多人的慢思考,减少快思考可能带来的偏见与失误。

如何改进人们的思考方式?丹尼尔·卡尼曼还教了人们有趣的一招,叫做“事前验尸”。就是让人们在对一件事情做决策时,先假设这件事情将来会失败,然后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下导致这件事失败的可能原因,同时把这些原因按重要性和概率进行排序,这样可以未雨绸缪,预防这些失败因素,提高工作的成功率。

实际上,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激活慢思考、启动慢思考的集体决策方法。

丹尼尔·卡尼曼还有一招,叫做饮水机闲谈,就是让决策者在决策之前,到比较轻松的环境,比如办公室的饮水机旁,听听大家的闲谈和批评。去面对这些批评虽然不容易,但是比起自己鼓起勇气自我批评,还是容易得多。而无论是听别人的闲言碎语,还是自我反思自我批评,目的都是一个,让思考慢下来,让你的慢思考系统运转起来,尽量避免直觉思维的快思考可能给你带来的偏见和失误。

主流经济学关于理性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都被认为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公理,它让我们相信,我们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出于理性计算,都符合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但以丹尼尔·卡尼曼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家告诉我们,理性其实不那么可靠,我们的决策过程其实充斥着偏见和谬误,甚至是自欺欺人。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普林斯顿大学尤金·希金斯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普林斯顿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及国际事务学院荣誉教授。凭借与阿莫斯·特维斯基对决策制定问题的开先河之研究,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被公认为是社会思想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堪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相媲美。

END

编辑|丁凝  主编|张宁

校对|谷红欣  视觉|牛大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