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桥之洗马桥
出福州南门兜南去,就到宽阔繁华的“八一七”中路北段———洗马路。数百米长的洗马路的南端有座近十米长的桥,这就是名传千古的洗马桥。桥下是洗马河,今属东西河的一段。
唐末五代闽国时期(909———945),闽王王审知(862———925)扩建福州城池,其南城关叫宁越门(今南门兜)。紧挨宁越门外有条城濠,濠上有座九仙桥。宋开宝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钱昱再扩建福州城池,史称“外城”。外城的南门城关从宁越门向南延拓数百米,称“合沙门”。此门东西城墙长“三百二十九丈,其门楼六间,敌楼三十间”。合沙门外也开挖了一条城濠,濠上有桥,曰“洗马桥”。清道光年间的《榕城考古略》载:“洗马桥,旧为木梁,(宋)外城濠也。”另据宋《三山志》记:“合沙门外时,洗官马于此。”可见洗马桥初为木梁桥,桥下城濠曾专供官府、军队洗马之用,故有洗马河之名,进而依河而名就有了洗马桥、洗马路之称呼。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廷下堕城令,外城的合沙门等城门和城墙均被堕毁。合沙门虽然仅存三四年,但其城门桥———洗马桥的地名却流传至今。再说唐末宁越门外的那座九仙桥,桥下的水奔流到明清两代尚有数千米长,但由于“太平日久,淤成平地,竟于濠上架屋,屋下窃埋尸首”,不久此河就消亡了。然而,合沙门外的洗马河迄今依旧东流,实属不易。
洗马桥北的洗马街和桥南的茶亭街,历史不长,只是到明清两代才渐渐形成街市。古时,这里是南门城外的一片旷野中的一条南北走向狭窄的古道,是入城、晋京的驿道,供人们步行、乘轿、骑马之用。及至清末,这里仍是一条狭窄的石板小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福州拓建南北通道,洗马路加宽到15米,改洗马桥的木梁桥为一般的公路桥。斗转星移,现在这段路已成为车水马龙的、现代化的通衢大道了。
洗马桥东,今儿童医院旧址,明代时有一座私家花园“南园”。《榕城考古略》记:“南园,在洗马桥东,明状元陈谨别业,有岗阜三石,今废。”陈谨(1521———1566)福州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癸丑科状元。想当年,陈状元在此吟诵着“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的诗句,是何等的潇洒。俱往矣,风物已逐流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