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庄旧事 (下)【王来宝】

(血战之前小庄堂的繁华景像)
会赶得累了,二哥说带我到姜医生家串串。
村中一条通止方的小路,把小庄村一分为二。路东住的全是聚族而居的姜姓人家。姜家在村内是大户院,算是耕读之家。出了几个医生和教书先生。听说有个叫雨山的医生,很善割疮,他的手脚重,几刀子下去就能把疮割得干干净净。使患者疼痛短少受罪。锁子医生是习中医的,他家在南屯供销社南屋开了个诊所。在家中也有药柜,这不,村里过会,这几天在家坐诊。我们小孩去那儿主要是看有“宝塔糖”没有,那药人们叫它“糖三尖”。那时农村卫生条件差,小孩肚里多生蛔虫,经常肚疼。这“糖三尖”甜甜的,很管用,小孩们都爱吃。我们让姜医生仔细瞧过后,他给我们一人开了六个“糖三尖”。我们来姜家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另外听大人们说,姜家老太刚嫁到这里,就有一窝蜜蜂在她的新靴厨里安了家,后来越分越多,在院子里建了几个蜂窝。可是老太去世后,蜂也飞走了。如今只见院子西边有两个蜂窝,蜂儿们飞进飞出,不知是不是那些蜂又飞回来了,也不好意思多问,只好带着遗憾离开。
穿过会上拥挤的人群,我们经过戏园来到戏园东北角入口处,那里是各处供销社的摊点,摊上各样花布、日用百货琳琅满目。我大哥他们供销社也来了,爹娘也在摊前,原来今天有一件喜事---帮我大哥相媳妇。我的准大嫂早来了,她和她的伙伴们就在离大哥摊位不远的地方,向这边张望。大哥的同事偷偷指点给我们“相看”,大哥红着一张脸忙着招呼顾客。大家问我们啥意见,我俩小毛孩懂个啥,找了个理由离开了。
(当年抗日战场---今日小庄村西头)
顺着山脊我们登上翠屏山顶,说是山,其实是个小坡,从下到上不到100米。不知哪位文人给它起了这样好听的一个名字。人们说《水浒》里说的杨雄大闹翠屏山就在这里。还说杨雄是翟家村人,那里姓杨的都是他的后代,石秀是南山村人,是姓石的祖先。大了看过《水浒》才知道真不是那回事,老百姓的想象力也真丰富!
站在山顶向北望,山下就是止方村。环顾四周,田野里的麦苗开始返青,有好几处杏花正在开放,好像一团团粉色的烟雾。在阳光的照射下,淅河水泛着银光,向着东方缓缓流淌,蓝天白云下,村庄里炊烟袅袅,一派祥和的景象。
扭头向下走,看到一个碉堡一样的建筑物,坍了半边,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给几个年轻人作介绍,说这是神父的墓,被老日炸坍一半,里边台阶上的绿箱子是神父的木头(棺材),这老日连死人都不叫安生!又指着西边一带,说这里原有将近200间美好的建筑,当时老日的炮弹像雨点一样密集地落下,房屋全轰成了平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确实不像有过房子的样子,有好多地方人们设了岸,种成了地。
告别了老人,怀着对日寇的满腔仇恨,我们顺着西边的小路下到山脚。望见一群人正在围观着什么。二哥说那是在看天主堂的水井。来到井边,往下望,底下黑洞洞的。有人拿起一块石头投到井里,只听到“乒乓”,“乒乓”的一阵响,好大一会才听到“咚”的一声,可见井有多么深。
回家吃过午饭,我们缠着老爹说说小庄天主堂和老日毁坏它的事。爹说:“听老人们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意大利传教士来咱县选盖教堂的地方,他们认为翠屏山是块风水宝地,就在山的南坡建了占地20亩的天主堂,共建有小修道院、女学院、教会坟地、孤儿院四处院落,有近200间房屋。还在教堂上下建了又高又厚的城墙,配上周围茂盛的树木,成了远近闻名的一处景点。”
“咱队里挨路东的那块地叫城里地,路西那块叫城西地,都是因为与天主堂城墙有关而起名。”
“老日为啥轰炸小庄堂,与四十军106师李铁头师长在这领兵抗日有关。听曾在咱家住过的后来幸存的106师的董班长说过:李振清是山东人,曾在东北抗日,屡立战功,一路打老日来到河南,因军功升为师长,他耿直、爱国、不怕死,敢带领部下跟老日硬钢,也多次因坚决抗日向上司庞炳勋抗命。因此,军队内,百姓中都叫他“李铁头”。
(106师血战日寇的第一道防线——黑山垴)
民国三十一年(1942),老日来林县扫荡,李铁头随40军(军部在三井村)来到小庄一带抗日。他是主力师106师师长,师部在七泉村,小庄一带驻有他的一个旅。他把指挥部设在小庄堂的一座石墓内,亲自坐镇指挥。在小庄堂外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在咱村的黑山垴,第二道在咱村的小中心(又叫老牛坡),第三道防线设在小庄堂城墙根儿。南城墙、西城墙一直到止方西头挖有地下坑道,上面用木板、门板棚盖,隔不多远留一个射击孔,在小庄村东也修有坚固的防御工事。
第一天天明,老日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一、二道防线展开疯狂进攻,守军尽管重武器只有几挺重机枪,可是却顽强地打退了老日的三次冲锋。老日见难以取胜,又从别处调来大量援兵,经过一夜激战,双方损失惨重。106师所部寡不敌众,只好在第二天天明时退回小庄堂工事内,奋起反击。一连两天两夜,打的都是阵地战。到第三天上午,日军用大炮轰击,城墙被轰开三处豁口,教堂所有房屋被轰成平地。
李铁头跳出掩体,赤裸上身,怀抱一挺机枪向敌愤怒扫射,见长官如此拼命,士气大振,个个跳出掩体,奋死杀敌。子弹打光,师长带着部下展开肉搏战,硬是把几次冲进城内的老日赶尽杀绝了。
第四天早晨,日军见沾不了便宜,率残部撤离战场。106师所部也损失惨重,只好撤到三井。”
(106师血战日寇的第二道防线——老牛坡)
听了父亲的讲述,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原来小庄堂还发生过这样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抗日战争中像李铁头及其部下的这样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铁血男儿真值得敬仰!
“狡猾的老日见我军撤走,乘机杀了回马枪。他们一是为大量死去的日军收尸,二是为了报复敢于帮助中国军队的老百姓。他们放火把小庄百姓的房屋烧成灰烬,把山后止方村的房子烧毁2000多间,两个村子的大部分人跑脱,没有跑连利的人都遭了难!”
“老日窜到咱村后,烧房子200多间,杀人33个,死的有80老翁,有吃奶的幼儿。你俊啟哥的爷爷燕林老人被老日抓住,活活汤死在开水锅里”。
我爹又说:“还听董班长说:李师长领兵到白云山后,更加修好了防御工事,还在东姚镇上修好用于巷战的工事。老日这次进犯白云山和东姚镇,还带了摄影机,记录交战实况,结果又吃了大亏,被李铁头领兵打得狼狼败败。听说后来在长治兵营放映,很多日军官兵都哀号:妈呀,回不了国了!”听到日军的哀号,我们觉得真解气!
小庄这位历史的见证者,它的旧事,无不昭示人们“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忘战必致危殆”等无数先烈和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理;更昭示人们:不要说什么岁月静好,分明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难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不做好本职工作吗?
【作者简介】:王来宝,祖籍桂林镇,大专文化,从小喜爱文学,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退休后开始写作,处女作《又到六月六》在红旗渠报发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