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缩穴
筋缩穴(jīn suō xue)出自《針灸甲乙經》。《醫學入門》作筋束。屬督脈。筋即筋肉,縮即攣縮,此穴通肝氣,善治筋攣等病,故名筋縮。《說文》:“筋,肉之力也。”為附著在骨上的韌帶,引申為肌肉的通稱。縮,《說文》:“縮,亂也。”縱放掣縮,乃亂之義,攣縮。穴在第9椎節下間,因其脈氣與肝俞相通,肝主筋,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本穴治瘛疭、脊強、天吊諸般抽搐筋攣之癥,因名筋縮。
取穴方法:
筋缩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穴位解析:
筋,肝之所主的风气也。缩,收也,减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本穴物质为中枢穴传来的天部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此阳热风气散热缩合,风气的运行速度收而减慢,故名。
筋缩穴意义: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缓行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督脉传于至阳穴。
功能作用:息风定志。
主治疾病:
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筋挛拘急。
〖人体穴位配伍〗
配角孙穴、瘛脉穴治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
配通里穴治癫痫。
配大椎、人中治小兒驚癇。
配懸樞、脊中、中樞治胃痙攣。
配曲骨、陰谷、行間,有清熱化痰的作用,主治癲癇。
配水道,有溫通陽氣,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脊強,腰痛寒痛。
配太沖、合谷,治抽搐。
配中渚、陽陵泉,治脊背強痛。
配太沖、百會,治眩暈。
配印堂、鳩尾、腰奇,治癲癇。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九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附注】
《針灸甲乙經》:狂走,癲疾,脊強急,目轉上插,筋縮主之。小兒驚癇加瘛疭,脊急強,目轉上插,筋縮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驚癇,狂走,癲疾,脊急強,目轉上垂。
《針灸大成》:主癲疾,狂走,脊急強,目轉反戴,上視,目瞪,癇病多言,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