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也谈乔纳森·弗兰岑的《自由》

这么快又写书评,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仿佛自己真的览遍广场舞娘,众生悲喜只在一瞬。乔纳森·弗兰岑的《自由》比这种感觉要真实得多,即使作为小说而言,也是生活细节的丝丝入扣。依循旧例,南海出版公司中文译本,Kindle有售。

读这本小说时,总会有一种大历史的感觉。它像《光荣与梦想》一样,将海量的信息倾泻而下,贯穿在我们可爱的沃尔特,“奇怪”的帕蒂和不羁的理查德之间。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他们的故事,可即使题目告诉了你这本书的主线,自由依然是最难以把握的一条。在读了不到四分之一时,我的想法是:怎么,难道只要作者是美国人,故事是关于美国家庭普通生活的,就可以命名为自由吗?

这并不是说小说本身晦涩难懂,相反,它太容易了,像传统的小说,或许多了一些表现主义的手法,可并没有故弄玄虚。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想找出一些批判性的句子,来证明它为何被誉为“世纪小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宏大的题目。可惜的是,这本小说通篇叙事,虽然态度激昂,但几乎没有这样的句子。在一半的故事过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支持的论据:

“来这个国家的人,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自由。而如果你没有钱,你就会愈发愤怒地紧抓住你的自由不放。就算抽烟会杀死你,就算你喂不饱你的孩子,就算你的孩子会被疯子们用突击步枪射倒。你可以是个穷人,但有一样东西任何人都无法从你手上夺走,那就是你拥有想怎么糟践你的生活就怎么糟践的自由。”

单独来看,它可以说是很露骨的批判了,但可疑的是这样的激辩只出现了一次,也没有草蛇灰线的伏笔埋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去追寻,而此时用这句话去概括全文显然不合适。在隐隐的相互竞争下,沃尔特和理查德这对老友各自迎来了人生的高点,但关系却即将破碎;帕蒂坠落在自怜的抑郁之中,她和沃尔特的两个孩子都独立到了令人尴尬的程度。在这里,自由完全只是主人公的谈资,人际关系才是掀起波澜的核心。这对小说而言并不奇怪,作者总在恰当的时候提供背景故事,以此塑造更完整的人物性格,推动下一阶段的发展。那继续读下去吧,至少情节不会干枯无力。

最后一部分看得我心情压抑,无法排遣。帕蒂写出心声,毁掉了与沃尔特的信任;沃尔特讲出事实,毁掉了自己一心推动的环保事业;理查德成为被主流接受的音乐人,自此淡出视界。即使这一切的原因都在前四分之一埋下,我还是觉得浑身无力。自由选择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每个人似乎都走上了一条最不符合自己的路。首尾照应的结局愉悦而无力,但着实让我松了一口气,就像自己打碎一个花瓶,又小心翼翼地将其拼全。你知道这个花瓶确实碎了,但重要的是你可以把问题留给下一个触摸它的人,然后就这样走开。

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看似普通的十年,却由于全知不同角度的叙述,将美国的过去和现实相联结。或许应该这么讲:这里所讲的自由,并不是移民时代的那种被限制而需要追求的,而是当今人们继承下来并充分享有的。因此,作者并不讨论追求自由的高尚;成为主要话题的,是怎样去消受这种自由。

或许对这本书来讲,自由这个题目有点太深邃了。社会和自由出了问题,最终还是拿出新教道德来弥补。常听人说,自由不是理所应当的,想要真正享受它,就要付出代价。对于这句话,我已经倦怠很久了。我们为自己创造了这个概念,又不能跳出自然的限定,接受这样的残缺,本身就是一种妥协。自由,多少草莽迸发理性之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