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因曾是济水之源而得名。济水,古在哪里?今又在何方?曾流经哪些地方,留给我们什么?探究与思考……愈发觉得济水的神秘。作为地地道道的济源人,生活在庙街村边,对济水产生传奇而神秘的想法,来源于小时候经常陪妈妈到村东北角,利用“济水”之水洗衣服。有一次,我禁不住问她:“家里洗衣机不用,为什么要到这里洗?”妈妈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这里水天然、清澈、柔顺,比洗衣机还洗得干净,既经济又实惠,又余留清香……”温柔而坚定的话语里,无不流露着骄傲与自豪,也因此让我对济水情有独钟。二十多年来,我无数次邀约亲朋好友走进济渎庙,走近小北海,凝视神秘的“喷泉”从池底喷涌,浮想联翩;也无数次与向长辈们请教有关济水的神奇传说,心潮澎湃;更有时候,寻觅济水逝去的痕迹,追根溯源……越来越清晰济水的神秘所在,越来越来清晰济水精神的实质、愚公移山的内涵,越来越深沉地热爱济源——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济水,乃古代四渎“江、河、淮、济”之一。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和其它三渎不同的是,济水虽然在形态上已经湮灭,然而它却永远保留在神州大地的典籍里,永远流淌在华夏子孙的血液中。济南(济水之南)、济阳(济水之北)济阴、济宁……太多的城市名字都与济水不无关联,也足以印证济水的神奇魅力!济水的神秘,莫过于“三隐三现”的传说,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睱思与推测——恩泽后世的周易八卦中的阴和阳,闻名世界的太极中的刚与柔,也许都曾经从“济水”变迁中汲取过营养。济水发源于济源以北王屋山,济源为盆地,源头之水从王屋山以地下河或地下众泉汇流的形式向东南潜流,在济源和龙潭两个地方涌出,汇流形成今日的珠龙河(又叫猪龙河),时分时合,时隐时现,时清时浊,一路向东,在今天的梨林镇东南处汇合,蜿蜒流淌,再向东北方向流淌三十多公里后,与沁河合流,最后注入炎黄子孙的母亲河——黄河。济水的神秘,不仅仅因为它留给人们许多历史传说,而是它带给人们厚重而深髓的文字魅力。“济”字,取于“济水”,使用率很高,它本身及其引申的词汇褒义满满,极富正能量。“济”字演变为动词:过河、渡过。比如:同舟共济、直挂云帆济沧海等;“济”字,引申为帮助穷困之人。比如:济世、救济、赈济、接济等;“济”字,派生出很多“暖心”的成语:济世救人、济世安邦、济世之才、表里相济、刚柔并济、和衷共济、同舟共济、劫富济贫、恩威并济、人才济济……今天,我们所说的“五位一体”中的“经济”二字,也与济水有着紧密联系。“经”字,最早是指织布机上的纵向纱线,而左右横向穿梭的线称为“纬”。地理上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古代济水清清,从西向东流动,流速平缓,很适合在南北方向开沟挖渠,引来济水,灌溉农田。因此,在济水沿线的土地上建立了许多村庄、集镇,“在南北方向引济水灌溉农田的活动”,也成为了最初的“经济”二字的由来。后来,逐渐被古人引用为社会生产活动。而现代词典中对经济的解释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结合现代和古代的解释,就不难理解什么是“经济”,与济水的紧密联系了。济水的神秘,神秘的济水,济水,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表象上的神秘,留给人们更多的是精神。唐太宗李世民问大臣许敬宗:“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水甚细而尊四渎,何也?”许敬宗答曰:“渎之为言独也,不因余水独能赴海也,济潜流屡绝,状虽微细,独而尊也。”济水虽然细微,却能独流入海,这种不达于海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也正是始终位列四渎的原因。也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使得千百年来,这条早已消失的河流一直没有被人遗忘,始终流淌在每一个人心中。神秘的济水,我永远爱你!济水之源的济源,我也永远爱你!因你骨子里流淌着济水那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与愚公精神、引沁济漭精神一起,恩泽后世、滋润万代。
作者简介:卢跃进,河南济源北海中学教师,文学爱好者,自由撰稿人。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手机:13849531938;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