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被讨厌的勇气》3、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上方绿色标示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 ◆ ◆
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
赞赏晓书童
晓书童感激一路陪伴的是这样慷慨的您!
您的赞赏对我极其重要!
解读《被讨厌的勇气》3、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
本期节目的文案有7500字,我大约会用28分钟的时间为您讲述。
晓书童说
各位同学不好意思,这期节目迟到了一个多星期。
这段时间我身体不舒服,不知道怎么搞得就是头晕。我回到昆明跑去医院检查了一下,做了颅脑磁共振平扫,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还去看了颈椎病。拿到检测报告我心想哎,几百块钱的检测费百花了,都没啥问题。现在头晕的症状还是有,还好是没前两天那么严重,我只能在观察一段时间再说了。
身体这个东西,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保养和锻炼,等到需要医院介入的时候,那生活状态会变得极其的糟糕。你看我一点小问题,一个多星期都更新不了节目,我自己也是慌的要死,但也没有办法。
同学们都要注意,别仗着自己年轻就透支身体。最好能长期保持一项运动,我参加工作多年之后才感觉到,一场运动出一身汗的感觉岂止是酣畅淋漓,那简直就是脱胎换骨啊。希望我们自己和家人们的身体都健健康康的吧。
前情回顾
哲人的基本主张是“世界极其简单、每个人都可以改变,并且人人都能获得幸福”
1、我们感觉世界一片混沌是因为我们自己把世界看复杂了。井水常年18度,但夏天喝时感觉的清凉,冬天喝时感觉的温润。我们身处客观世界的同时,也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当中。
2、阿德勒让我们摒弃原因论,相信目的论。禁锢我们的并不是过去。我们都会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寻那些符合现在目的的因素。过去所呈现的意义都是现在的我们所赋予的,我们没有必要去考虑过去的原因,只需要关心现在的目的,那么改变就能从此刻发生。
3、如果自觉难以改变,那是因为自己不断的在下不改变的决心。因为面对变化所产生的不安,以及不变化所带来的不满的时候,没有勇气的人都选择了继续承受后者。
4、我们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亲手选择的。当我们抱怨没有生在富裕家庭的时候,我们就在坦然接受自己的贫穷,当我们抱怨长相不如人的时候,也正在为自己的追求而不可得找到了完美的退路。我们缺乏选择新生活的勇气,也就失去了幸福的勇气,所以我们才会不幸。一切决定的力量都来源于此时此刻的我们自己。
青年自上次的谈话一个星期之后,如约来到哲人的书屋。青年带来了新的问题,哲人将在青年面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彻底的解剖开来。
讨厌自己是在逃避人际关系
青年与哲人说:
在上一次的谈话中,先生说能够愉快的接纳自己,是向好改变的前提,也是获取幸福的关键。但是我实在是找不到喜欢自己的理由,我没有自信,对一切都持悲观态度,还非常注重别人的看法,生活像是在演戏,很不自然。另外我的身材和长相都没有令我满意的。我讨厌自己,这用您说的目的论如何解释呢?难道讨厌自己也是为了某种目的?这对我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哲人说,你之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是因为你下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举个别人的例子吧。有一位女学生曾向我求助,她有脸红恐惧症,一和人说话就害羞脸红。她说一旦治好了就去和自己的男神表白。言下之意就是为了追求爱情,就先要治好病。
但是我的判断并非如此,事实是她自己需要脸红的症状。对她来说最害怕的事情并非是脸红本身,而是被自己喜欢的男孩拒绝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但是只要脸红的症状存在,那他就可以用男神不和我交往是因为我的脸红恐惧症这个借口,来实现自我逃避。而且还可以活在如果治好了脸红我也可以追到男神的幻想之中。
女孩的脸红,是自己所找的借口。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常见的。像是学生会想如果我考上了更好的大学人生就一定会一片光明。上班的职员会想如果我当初没有选择这个行当的话我应该会有很好的收入。但是,即使这些愿望真的实现了,人生就真的如我们所想的一样一帆风顺?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在的自己,不管结果如何,先让自己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
而青年所提出的疑惑,为什么会讨厌自己,为什么只盯着自己的缺点,其实他与脸红的女孩是一样的,都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而他们的目的自然就是避免这样的受伤。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变成一个死死盯着自己缺点的人,尽量不要涉入人际关系当中。万一真的遭到了拒绝也一样的以此安慰自己,因为我是有这样的缺点才会被别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别人也会喜欢我的。所以这样一来,这些缺点,对于自己来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好处的。
青年被哲人的这番话给震住了,因为他洞见了自己一直以来不愿面对的真相。
在阿德勒看来,想在人际关系当中不受伤是不可能的事情,别人必然会伤害到你,你也会伤害到别人。他甚至断言说,一个人所有的烦恼全全部部都来源于人际关系。
一切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
我们来做一个极端想象,如果宇宙中只有你一个人,你会感觉到孤独吗?答案是根本不会。因为只有一个人的话,孤独的概念都不存在。它来源不是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而是感觉自己被他人、社会或想象中的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要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才行。人,只有在社会关系当中才能称之为人。
那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的话,你会感觉到烦恼吗?
我们可能觉得除了人际关系之外的烦恼,还有从个体内心中自发的苦闷,而阿德勒认为这种所谓的“内部烦恼”根本就不存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的话,一切的是非对错,善恶美丑都由他说了算,在没有参照,没有比较的前提下,甚至就连病痛、死亡都不能称之为烦恼。阿德勒说,一切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
举个贴近生活例子,据说阿德勒的身高只有1米55,他也曾苦闷于此。但是1米55的身高真的存在什么客观上的劣势吗?你笑我个子矮够不着高处的东西,我还笑你个子高进门要弯腰呢。
比如说1米7的身高在南方就是中等身材,而在北方就是属于比较矮的,高还是矮,取决于我们与周围人的比较,那同样的,富有和贫穷,卓越与平凡这些概念也全部都来源于比较。
阿德勒曾经羞愧于自己的身高,这就是比较的结果。在客观上并没有劣势的情况下,主观上就产生了自卑感。
也就是说,困扰我们的自卑感并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个子高可以解释成很有震慑力,个子矮也同样也可以解释成让别人轻松、富有亲和力。主观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可以自由的选择,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重新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始终都在我们自己手上。
过去无法改变,但是过去的意义是现在赋予的。客观确实无法改变,但是主观是可以对客观进行解释。
自卑与超越
我在之前提到了阿德勒的那本代表作《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自卑感是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他说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人人都想要超越,想要摆脱这种自卑感。所以书名叫自卑与超越是相当的在理。
为什么会说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呢?正是自卑感在推动着我们进步。我们可能会认为社会意义上的成功者,像是马云这样的企业家,刘德华这样的大明星,或者梅西C罗这样的足球大师,他们肯定不会有自卑感。
阿德勒断言说自卑感人人都有,在个体心理学当中自卑感不是一个贬义词,并不是一种不好的心态,他只是一个中性词而已。人人都有自卑感,而且人人都想弥补这种自卑感,去追求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优越感。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成是希望进步,或者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状态。
所以不管是马云,梅西还是刘德华,他们都一定身处这个状态当中。就像是小孩子都要学走路,学说话,尝试着与周围的人沟通一样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追求。
而且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优越感跟他个人的自卑感有关。阿德勒举了个例子,比方说很多医生小时候经历了家人的死亡之后,就产生了一种自卑感,认为人生不安全。而为了弥补这样的自卑感选择了当医生去和死亡对抗,借此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
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优越感并不是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很多人呢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获得怎样的优越感,只能是慢慢摸索。追求富足的生活也好,向往心灵的自由也罢。你采取怎样的办法弥补自卑感实现优越感,就体现了你的性格,或者按照阿德勒的说法就体现了你的人生态度。
在个体心理学看来,自卑感就像是一个在背后提供推力的发动机,优越感就像是一个在前面牵引着你的火车头,二者共同提供了超越自我的动力。
自卑情结
但是自卑感一旦过了头,那它所提供的就不再是推动力了。人开始变得消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就不再是阿德勒口中的自卑感,而是叫做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才是我们之前日常所说的自卑感,是一种负面的情绪。
自卑情结是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借口来使用的消极的状态。啥意思呢?就像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很多人的抱怨,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的不漂亮所以没有幸福的婚姻。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A所以做不到B的理论就是一种典型的自卑情结。
我们曾以为这样的学历与成功,长相与婚姻之间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但阿德勒把它称之为外部因果律。意思就是我们总是把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有着重大的联系。
在我们的社会上,拥有高学历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这似乎就是一种社会现实啊。但是阿德勒要指出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这种社会现象。如果抱着对此坚信无比的态度,那我们就不单单是不能成功的问题,而是我们根本就不想成功了。
如果对自己的学历是拥有自卑感,那么这会促使我们去弥补自己欠缺的地方,我们该做的事情是刻苦学习和勤奋工作。
但是一旦对自己的学历有了自卑情结,那么我们就不会在为了改变而牺牲玩乐和休闲的时间去努力,也就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便对现在的生活状况不满,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甚至还会用“如果我有高学历我也很容易成功”之类的话来暗示自己。意思就是我只不过是被低学历给埋没了而已,其实真正的我是非常优秀的。
说到这里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想自己,对照着自省一下了。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的时候,哪些时候是激发了我们的自卑感让我们逆流而上,而又有哪些时候我们用自卑情结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放任自己的堕落呢?
优越情结
自卑情结继续发展下去,会出现另外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叫做“优越情结”。反正在阿德勒这里,带情结两个字的都不是好词儿。
当一个人即没有勇气通过努力和成长去改变自己,又没法接受无能的自己的时候。这个人就会用更加简单方便的办法来进行补偿。他会表现的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一句话就是,越自负的人其实越自卑。
比方说虚张声势,像是有的人大力的宣扬自己是权利的拥有者,他可能确实是一位领导,也可以是知名人士,他们通过宣扬自己的权利来显示自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存在。还有虚报履历或者过度追求名牌服饰都是属于具有优越情结的特点。
借助外部的力量来抬高自己的人,终究是活在他人的价值观之中,他过的是别人的人生。
虽然我不懂时尚,但是10根手指全部带满戒指的人,与其说他是审美有问题,不如说他是强烈的自卑情结。
还有,那些骄傲于自我功绩的人,整天只谈自己曾经的辉煌业绩的人,依然称之为优越情结,这样的人恐怕同学们身边都有。
那你可能会问,骄傲于自己的功绩是因为他过去确实很优秀啊,这应该不算是虚假的优越感吧?但阿德勒说,一个人但凡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自卑。因为如果真正的拥有自信的人是不会自大的。这样做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优秀,他担心如果不这么做,周围的人可能就会不认可自己。
关于优越情结最后还有一个较为复杂的例子。称之为夸耀不幸。就是说那些津津乐道甚至是夸耀自己成长史中各种不幸的人。他们借助自己的不幸来显示自己的特别。在生病的时候,受伤的时候,失恋难过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利用它把自己变成特别的存在。
更进一步是以自己的不幸当做武器,用来支配周围的朋友、亲人以及那些关心自己的人。其实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弱者是拥有非常大的特权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婴儿,小婴儿就是通过自己的弱势来支配大人,并且还不受任何人的支配。而夸耀和利用自己不幸的人,不就是巨婴吗?
当我们把不幸当做武器的时候,那我们就会永远都需要不幸,不幸也就会与我们始终相伴。
自己的人生无需与他人竞争
刚才我们说,我们在自卑感的推动之下不断的追求优越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有点是,这里所说的追求优越性,并不与他人的竞争。
我们想象一个场景,在同一个平面上,即有人走在前面,也有人走在后面。虽然行走的速度各不相同,但始终都是在一个平面上。追求优越性是对于自我的超越,而不是要比别人高出一等。
我曾经也在节目中提到过我们都习惯与周围人的进行比较,这总是让我们患得患失。像是一个乞丐不会嫉妒马化腾这个月多赚了几个亿,但是隔壁的乞丐今天多要到了1块钱就会让他心生不爽。阿德勒也说,良好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只来自与理想中的自己的比较。
我们与所有人都同在一个社会,也同在一个平面之上。尽管性别、年龄、外貌,甚至是知识、能力、经验都不一样,虽然不同但是平等。这些所谓的不同并不关乎善恶优劣。有些人确实能力强,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但是我们都走在一个不存在纵轴的水平面上,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价值只在于不断的自我超越。
如果我们只想做自己的话,那么就请从胜负竞争当中全身而退,因为竞争意识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阻碍。
只要有竞争就一定有胜负。你会不断的想,小明上了名牌大学,小刚进了大企业,小军找了这么漂亮的一个女朋友,而我自己确是这个鬼样子。当我们和别人相比的时候,就会产生那个比我好,或者我比这个好的想法,而自卑情结或者优越情结也就随之而来。这个时候对我们而言,其他所有人就都成了竞争对手甚至是敌人。
只要身处竞争之中,即便我现在不是败者,将来我也不想成为败者,那我一刻都不能安心,为了不败我必须一直获胜。之所以很多人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却依然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在他们眼中,整个世界到处都是自己的敌人。
但是实际上,别人真的会这么关注我们吗?会时时刻刻的盯着我们,虎视眈眈的寻找攻击我们的机会吗?根本就不是。
哲人说,我有一位年轻的朋友,他少年的时候总是长时间的对着镜子精致的打扮自己。于是他的奶奶跟他说:“你这么臭美干嘛?其实在意你的脸的就只有你自己。”从那之后,他就活的轻松了许多。
我们总会注意到自己的脸上长出了些许斑点,总觉得自己腿太粗腰太圆,发型不是很得体。而残酷的事实却是,我们对于别人来说根本就没有这么重要,我们可能会因为衣服搭配得不好而尴尬一整天,但是别人压根就不会注意到。甚至就算是我们在大街上倒立,也不会有几个人正眼看我们一下。
所以,从竞争中退出来,我们眼中的竞争对手都将变成伙伴,我们也无需生活在猜忌之中,环境将变的安全与舒适,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大大的减少。
权力之争
在我们重新认识人际关系的过程当中,有一点是哲人特别指出的,是权力之争。我们经常因意见不一致而与别人发生争执,其实争执一开始也许是对错之争,可是争来争去最后都变成了权力之争。最终我们只不过是想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我们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认为自己是多么的正确,都不要以此去责难对方。在人际关系当中,一旦确信“我是对的”,那么很容易步入权力之争的陷阱。也就是说“我是对的”这种坚信就意味着“对方是错的”,最终就会演变成“所以应该听我”的权力之争。
原本主张的对错与胜负是没有一点关系的。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样的意见都应该无所谓。但是很多人就是试图让对方屈服。而还有很多人把承认自己的错误等同于承认失败。
因为有竞争意识,不想失败,所以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结果就选择了错误的道路。其实承认错误,表示歉意,退出权力之争,这一切根本也都不叫做失败。
再次强调,追求优越性并不是通过战胜他人来完成的,摘掉竞争的眼镜之后才能专注于自我的完善。
总结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您接收到了多少的有效信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我觉得价值浓度很高,我自己在写文案的时候也是在反复的阅读,反复的思考。
最后我们梳理下今天说到的内容:
1、能够愉快的接纳自己,是改变的前提,也是获取幸福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自身的缺点,进而讨厌自己,其实背后的动机是妥协、是不想改变,也是在逃避人际关系。
2、人一切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的话,他并不会感受到孤独,他的一切想法都是真理。我们常常受困于那些所谓的客观事实,比方说相貌,身高,甚至是出身和学历。但是这些烦恼都源于与其他人的比较。尽管这些客观事实无法改变,但我们随时都可以对其进行重新的解释。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永远都在我们自己手里,从未旁落。
3、在个体心理学当中,自卑感并非是种贬义,它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正是因为我们想摆脱自卑感,追求优越感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人人都有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希望进步,都在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状态。
4、我们需要警惕的不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结。长时间以来,我们总把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给联系起来,因为长的不好看,所以婚姻不幸福。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永远都可以找到各种理由给自己开脱,这样一来就变成了我们主动放弃了幸福与成功。自卑感会促使我们弥补自己的缺陷,而自卑情结则会让我们有用不完的借口,放任自己的堕落。
5、优越情结,当一个人即没有勇气去改变,也没有勇气接受自己无能的时候,那他就会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补偿,让自己沉浸在虚假的优越之中。有的人变得很自负,不断的借助外部力量抬高自己。有的人不停炫耀自己曾经的功绩,希望以此获得他人的尊重。甚至有的人不断的夸耀自己的不幸,像婴儿一样用自己的弱势来支配周围的人,成为巨婴。
6、自己的人生无需与他人竞争,人与人之间有诸多的不同,外貌、能力、经验。虽然不同但是平等。我们都行走在同一个平面上,确实有人走在前面,但却没有人是走在我们上面。竞争意识会让我们在意胜负,进而把所有人都变成敌人。很多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依然感受不到幸福,是因为他们身陷在无休无止的竞争当中。
7、请小心自己掉入权力之争的陷阱,不管我们认为自己是多么正确,都不要以此去责难他人。我是对的,很快就会演变成你是错的,所以你要听我的。对错与胜负本没有关系,但是很多人都试图让别人臣服于自己的对。即便我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没有什么不好,退出权力之争并不是羞耻,执迷于它才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