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投153万千瓦的中标结果的暗示:装备投资结硕果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信息均来自网络公开或招标公开信息,文章涉及内容均为个人观点,不含对任何企业和公司的评价和褒奖。
就在昨天,6月16日,国家能源集团下属6个风电项目,153万千瓦陆上风电风电机组公布中标结果,这一次,远景能源实现了大满贯,共中标内蒙古巴盟大基地标段一、标段四、吉林乾安余字风电项目3个风电项目,中标规模达95万千瓦,占此次风电机组采购的62%,也是2021年目前单次招标中标容量最大的其中一个(华电中车中标100万千瓦),近期低调的中车株洲所这次也收获颇丰,中标吉林乾安大基地标段一、标段二2个风电项目,中标规模为50万千瓦,占此次风电机组采购的32%,也是自华电中标100万千瓦之后又一次大容量中标。
这一次,最低价并未成为中标人!
内蒙古巴盟大基地标段一和标段四中标候选人第一名均为远景能源,需要注意的是,金风科技以2280元/kW的报价投标,单位千瓦报价比远景能源低70元,但仅位居第二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为94000万元,投标单价为2350元/kW,也就是说,最低价并未成为中标人。
资料来自国际风电网公开信息
  • 大同天镇项目同样情况:联合动力2750元/kw为第一中标人,高出第二名明阳智能153元/kw,同样是最低价并未中标

  • 乾安大基地第一标段同样情况:株洲所以2369元/kw为第一中标人,高出第二中标人远景2250元/Kw,价格低第一中标人119元/kw。

6个标段,4个标段非低价中标,在平价风电时代,100元/kw以上的价格差异对投资收益是有一定影响的,从当前各家的风机技术参数看,技术差异并不大所以这次的非低价中标并非偶然。
巴彦淖尔风光(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次的中标结果出人意外?
在这里,我们梳理一下这次两个区域的项目基本情况,吉林乾安的大基地项目和内蒙巴彦淖尔大基地项目都属于大基地项目,巴彦淖尔的大基地项目是直接采用竞争性配置方式,神华新能源一举获得80万千瓦(和内蒙古淖尔开源实业有限公司。同时,该项目标段三开发商为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和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
而在2020年8月16日,远景投资建设的智能风机装备制造项目在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9亿元,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52亩,建成后具备年产风电整机500台(套)能力。作为当前资源招商装备产业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典案例,远景的风电装备基地投资无疑为本地化装备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风电装配车间(照片来自网络)
就在今年1月份开始,中车株洲所就开始了与乾安县投资合作的沟通,最终乾安县未来丰富的风资源发展潜力让中车选择了乾安县,这一次中车株洲所中标,显然也是装备本地化的承诺。
投资换订单,或许大家不愿意谈这个话题,但实际上这是行业发展的一种探索,是否可行或者科学,还需要时间证明,但可以肯定的是,本地化装备一方面可以降低部分交付成本,一方面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只要装备性价比具有竞争力,本地化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由此可见,本轮招标中标结果也是情理之中。
产业投资到装备本地化:已成为风机主机厂获取订单的基本商业模式
湖北在2021年新能源工作方案就公开提出了投资换资源的操作模式,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质疑他的不公平。实际上一旦做法作为一个公平竞争标准,大家都可以来竞争,那就是公平的。究竟投资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作为一个企业,敢于投资是一方面要对未来市场有信心,一方面还要企业担当,敢于坚守承诺。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风机装备企业的生产基地,到今天为止已经超过100个(几个月前统计,包括主机,产业链约90个左右),通过资源招商,引进装备投资,然后资源与装备进行关联,装备本地化使用,已经成为各地风电光伏发展的一个通用模式。当然,这里我们也看到,装备本地化的前提是必须能满足客户的基本性价比,从这一轮国华招标结构看,风机的价格目前还是处于低位水平。
装备本地化:或成为未来区域风电发展的一个通行做法
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违背了公开招标的基本原则,但我个人认为如果在同等性价比基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优先采用本地化装备,这是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一方面增加了GDP,带动就业,拉动产业链,同时增加利税,并不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当然,这里对装备投资企业而言,就需要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有极高风险把控能力,一方面还得有较厉害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否则投资也会不了了之。这里就有一个现实案例:南京风电投资宣威风电装备基地,未来如何我们不做评价。
风电装备竞争的商业模式发生改变,也就意味着行业的竞争格局也会发生改变,如何做好企业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或许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