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无法逃离衰老,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不用活得太久
寿命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在寿命问题上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当然,古人对寿命问题的关注点主要是在如何延长寿命,对今人来说,如何提升生命质量则更为重要。
毕竟在今人脑海里,他们已经不再抱有长生不老的幻想,所以,活在当下,尽力提升生活质量是更为现实。所以,在现在,如果还有人问“一个人活到多少岁合适?”这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那么在心理学家看来,生命该是什么样子的?
谁也逃离不了衰老
随着年岁增长,机体机能会不断走下坡,人也就呈现出衰老状态。
确实,上天是公平的,他赋予了人们新生,同样也赐予他们衰老。对比超级富豪,虽然我们在财富上存在巨大差异,但衰老这些我们都是平等拥有的。
乐观点看,当人们都老去,对世事看淡了,钱多钱少的意义也就没多大了。
与衰老一起来的,除了身上的老态特征,还有疾病的到来。确实,在医院里,前来看病的人多数是老人群体,这些人或许没有大病,但身体机能下降时的家身体在抵抗力方面也会变弱,于是容易染上疾病。
反观那些年纪虽大,但却没什么病痛的老人,他们的人生可算是幸福。
有个词叫做无疾而终,老人们能以这种方式离开人世,也算是喜事一桩。毕竟对比那些被病痛折磨得失去尊严的老人,这些老人在熟睡中过世,真的太幸福了。
对老一辈的人来说,无疾而终的人大多是生前做了很多善事,所谓善有善报,于是他们能体面地过世。
所以,在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活到多少岁合适?只要离开的时候没有痛苦、没有任何牵挂,这个时间是最好的。
看透生死
与第一点类似,谁也逃离不了衰老,死亡也一样。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总会有离去的一天。只不过离开的时候怎么样才合适?
心理学家说,当人们看透生死,不畏生死的时候,这时候离去是较为合适的。
在我们的教育里,很难看到关于死亡的任何论述。基于此,很多人对死亡是有着巨大的疑惑,当疑惑不断积累,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感会越来越强。
假如我们的教育里有众多关于死亡的解读,很多贴地气的解读,人们对死亡会更坦然。事实上,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死亡来临之时人还有很多遗憾。
像某些人,活着的时候没有目标,每天浑浑噩噩,当他们真要离开人世,他们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还没做。懂得思考、懂得奋斗的人生是精彩的,缺乏思考、行动的人生是毫无价值的。
如果是百无聊赖地生存,每天千篇一律,这样的日子哪怕你能有一百多岁的寿命,或许你的内心早已充满厌倦感。
有尊严、有意识地活着
身体机能出现变化,朝着糟糕的方向进发,这会令人沮丧,也会令家属们压力剧增。李韬(化名)的爷爷今年六十七岁了,前五年精神还很不错,但在六十五岁之后,记忆力开始变差,以往某些名字读两遍就能记住,如今是努力大半天还是没印入脑子。
看到爷爷好像出现什么状况了,家人赶紧把爷爷送到医院。经过医生诊治,李涛与家人被告知爷爷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俗称的老人痴呆症。
患上这个病,意味着老人会逐渐遗忘往事,昔日的亲人在他眼中逐渐会变成陌生人。
事实上,结合人体衰老的相关研究,人在65岁以后,身体上的毛病会逐渐增多,如果某些毛病对身体影响较大,人的生活质量将会大大降低。
除了患者本人生活质量下降,家人们因为照顾患者,其生活压力、质量也会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对一些经济条件不大理想的家庭,当家里出现了一个长期病患,这或许又将是一个因病致穷的典型案例。
从这个角度看,人活到什么岁数合适,或许是丢掉尊严之前了。当然,生命我们是要敬畏的,在病痛面前,尽力医治是必须的。
人活到多少岁不是重点,只要人活得开心自在,看淡生死,这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活在当下,尽力讨好自己,也是时下对生命的最好诠释。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A New Slant on Vulnerability: Courage Not Conformity. (2020).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