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名旦与《白蛇传》

《白蛇传》的传说源远流长,它生动地描述了蛇仙白素贞与凡人许仙动人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以及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奇之一。《白蛇传》的故事最初以口头传播,后来民间才有评话、说书、弹词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又逐渐演变成戏曲(剧)表演。由于早期的口口相传,因此《白蛇传》的故事派生出不同的版本与细节。原来的故事到白素贞被镇压到雷峰塔下就结束了,后来有的版本出现了“白蛇产子”的情节,还有的版本有白蛇之子得中状元后“祭塔救母”的皆大欢喜的结局。

四小名旦毛世來(右)、李世芳(中)、張君秋(左)合攝《白蛇傳》劇照(1939年《立言画刊》 第22期)目前发现《白蛇传》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记载于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28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清代初年黄图珌的《雷峰塔》(看山阁本),是最早整理成文字创作流传的戏剧脚本,内容包括“游湖借伞”、“白蛇盗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永镇雷峰”等情节。清代中期以后,《白蛇传》成为戏曲班社常演的剧目,从同治年间的《菊部群英》来看,当时演出《白蛇传》是京剧、昆曲杂糅的,但还是以昆曲为主。清末民初,许多京剧(昆曲)名伶都擅长演出《白蛇传》,从前辈名家陈德霖老夫子开始,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蜚声剧坛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无不以此剧为拿手之作。1940年12月,北平新闻协会在长安大戏院组织了两场盛大的义务戏,第二天的大轴邀请当时非常走红的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和宋德珠一起合作演出了全部《白蛇传·雷峰塔》,在菊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由于在此之前四大名旦没有合作过该剧(只有梅兰芳、尚小云和程砚秋合照的相片存世),所以四小名旦的这次合作被载入史册,成为戏迷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时至今日,四小名旦合演《四白蛇传》的往事已经过去了整整80年,此间许多人以此为题写过不少回忆文章,但对于这次合作演出的组织策划、演出地点、角色分配以及演出场次各有分歧,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这些年笔者一直致力于编写《四小名旦毛世来舞台艺术年谱》,对于四小名旦合演《四白蛇传》的经历进行了细致的考辨,现在就把四小名旦与传统京剧《白蛇传》的“故事”整理出来,以飨广大戏迷朋友。

四小名旦专号(1944年《半月戏剧》第5卷第4期)一、四小名旦合演《四白蛇传》的“首度创意”有好多戏迷认为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和宋德珠是评选出来的,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有的人把1936年秋天北平京报馆组织的“童伶选举”和“四小名旦”混为一谈了,所以才有了“投票评选四小名旦”的说法。1936年的“童选”是由当时的北京《立言报》社长金达志、主编吴宗佑等人专门负责,并聘请了北京好几家报馆的负责人负责监督差点票数,经过评选,李世芳以18414票夺魁当选为“童伶主席”;毛世来以12561票选为“旦部冠军”,其他三位是侯玉兰10900票、宋德珠10112票和白玉薇5134票。其实这次评选只针对北平富连成社和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选举,并不是评选“四小名旦”。直到后来1940年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和宋德珠四位合演《四白蛇传》,因为这一盛举在戏迷圈里引起轰动,又有人认为这是“四小名旦”这一标志性称谓的起始,其实这种说法也是不准确的。早在1938年11月28日,《新北京报》特讯报道:“四小名旦合作戏现已积极进行,李、张、毛、宋合演《白蛇传》是否能实现尚难预定……”;当日《北京益世报》也有相关报道:“四小名旦演《白蛇传》,正在分头接洽中……”。这是目前发现北京报纸上第一次有“四小名旦”的称呼,媒体的宣传不会空穴来风,可见四位新秀虽然年轻,但当时在戏迷圈里都有了基本的观众群。这时李世芳刚刚出科不久,正在家休息,一边调养嗓子一边准备组班演出;毛世来1938年05月初“由沪载誉返平”,也刚刚独立挑班“和平剧社”不到半年;宋德珠由中华戏校毕业,即将组班公演;张君秋受聘“扶风社”(马连良班社)的当家青衣,也刚刚在上海公演后回到北京不久。由于四人当时的声誉都正在最盛的时期,年龄、从艺经历又都差不多,所以“四小名旦”也就应运而生了。至于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最早提出“四小名旦”称谓的,还需进行更细致的考证。但值得肯定的一出《白蛇传》把四位小名旦“栓”在了一起,才有了李、毛、张、宋与这出传统剧目的不解之缘。

1938年11月28日《新北京报》:“四小名旦合作戏现已积极进行”

其实更早在1938年09月23日,天津的《天风画报》就有:“四小名旦声誉鹊起”的报道。从这些史料记载都可已看出,“四小名旦”的称谓要远远要早于1940年。

1938年09月23日《天风画报》“四小名旦声誉鹊起”1938年底,相关人士继北平剧界“花脸大会”之后又有了一个新“创意”,就是要促成李、毛、张、宋四人合作演出《四白蛇传》。最初的设想是宋德珠演《水漫金山》、毛世来演《断桥产子》、李世芳演《梳妆合钵》、张君秋演《仕林祭塔》,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次策划并没有成功。据12月21日《益世报-北京》报道:“……此次合作戏,年前绝不能实现。惟报纸传说既厉,遂有人出头拟办此事,但为外行,与各方均不相识,曾托某戏剧家代约,某君拒之,故喧胜一时之四小名旦合作戏,仍不能实现也。”虽然四小名旦1938年合作演出的计划没能实现,但是两年以后,在各方面的组织协调下,四位青年名旦在长安大戏院联袂登台,留下了一段梨园佳话。二、四小名旦两度联袂《四白蛇传》1940年12月,马上就要迎来崭新的“癸巳”蛇年。北平新闻协会假座长安大戏院主办了两场盛大的合作戏:12月30日大轴由王凤卿、谭富英、金少山合演《鼎盛春秋》;31日的大轴就是《四白蛇传》。报界闻人吴宗佑先生与新新大戏院经理万子和从中协调,促成了四小名旦的首度联袂合作。

1940年12月26日《新北京报》四小名旦演出广告这次大合作戏的最初安排并不是这样,演出前9天,1940年12月21日《戏剧报》报道:“新闻协会主办庆祝大合作戏两场,定30日、31日两晚在长安(大戏院)举行,第一晚:谭(富英)金(少山)王(凤卿)《战长沙》,于(连泉)李(少春)《挑帘裁衣》;第二晚李、毛、张、宋四小名旦《四五花洞》。”

1940年12月21日《戏剧报》第1版慶祝大合作戲兩場直到12月24日,北京《晨报》和《戏剧报》才同时登出广告,两天的大轴戏全都更换了剧目。可见,最初主办方的安排是四小名旦仿照四大名旦合演《四五花洞》,经过商议又换成《四白蛇传》,是不是因为来年是农历蛇年呢?想来也许也会有这种“应节”的原因吧。

1940年12月24日《晨报》第4版

1940年12月24日《戏剧报》第1版这次的《四白蛇传》由李世芳和宋德珠合演“金山寺”,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最后演“祭塔”。从当年媒体的报道,以及部分当事人的回忆来看,四位小名旦对于初次同台都是相当重视的。此时李世芳的嗓音经过休养刚刚恢复,他的“承芳社”不久前开始营业公演。《金山寺》是李世芳在科班时就早已学会并经常上演的熟戏,这次演出又是他首次以剧社“老板”的身份参加合作戏,所以演出前李世芳认真排练、毫不马虎;宋德珠的“颖光社”1939年在上海一炮而红,《金山寺·水斗》“打出手”是他当时冠绝一时的名作,在上曾创下连演十数场的纪录。前不久的一次冬赈戏宋德珠与尚小云先生合作《金山寺》,末场观众已经起堂,因不舍看宋德珠“打出手”而“离座却终不肯去”,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这次的合作宋德珠又怎敢懈怠呢?1939年毛世来的“和平社”就重排公演过《水漫金山寺》,还是重新师从南昆名家“下挂”的,这出戏与《拾玉镯·法门寺》一起贴演美称“双寺”,在各地公演非常受观众欢迎。这次的《断桥亭》是他坐科时唱熟的戏,《合钵》却从未演过,毛世来此次算是破例“钻锅”,必须提前加紧排练;张君秋一副爽亮歌喉,堪称“梨园骄子”,为了唱好《祭塔》,他认真的请尚小云先生指导唱念,非常用功。《戏剧报》1940年12月26日特讯:“……李世芳之《金山寺》为未出科前排就者,身段,唱白,完全科班老路原型。水漫一场,皜衣素服,扮相美极……宋德珠演《水斗》白蛇,大打出手,花样翻新,玲珑惊险……毛世来接演《断桥合钵》之白蛇,尤为难得……张(君秋)为此次《祭塔》,日前特亲赴尚小云处,由尚为之一一改正……”通过这些报道,足以看出年轻有为的四位小名旦对艺术的精益求精。

1940年12月26日《戏剧报》第1版虽然四小名旦合演《白蛇传》最高票价高达5元一张,但是1940年12月31日的长安大戏院依旧车水马龙,观众的掌声、彩声不断。四位小名旦的唱、做、念、打各具风格,精彩的演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位偎凫簃主曾为四人分赋四诗以誌其盛(因报纸年代久远好多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一信有容光似畹华,禅门软语动僧伽。玉京安懼青龙杖,粉髻金山照落霞。(李世芳)二天龙堪擬战修罗,蹴着枪锋凤禽挪。鼓急铙繁声撒豆,梨花万树護杨婆。(宋德珠)三真同残雪断桥边,梦醒□云是孽缘。珠冕□冠同一例,不知头上有青天。(毛世来)四银□□扣白柔荑,河满歌传玉箸啼。欲报母恩休忘父,斯言合与状元提。(张君秋)也正是因为《四白蛇传》的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所以四位小名旦也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红得发紫、声誉更盛。随着这次合作戏的盛况被戏迷们争相奔告,“四小名旦”的称呼也就流传得更广了。这次公演以后,《白蛇传》作为四人的拿手戏更是时常贴演,毛世来为了丰富剧目,将《祭塔》一折也学会并排练,准备公演于广德戏院;无独有偶,张君秋请武旦名家朱桂芳先生说《金山寺》,以丰富自己的演出剧目。他们四人之所以成名,与背后付出的辛苦努力不无关系。

北平各大报纸有关“四小名旦合演《白蛇傳》”的报道

1941年01月02日《戏剧报》第1版四小名旦第二次合演《四白蛇传》是在两年以后的1942年初,同样是新闻协会举办的义务戏,演出地点在新新大戏院。

1942年01月15日《晨报》、《新北京报》四小名旦演出廣告这次的演出安排与上次基本相同,最高的票价订到了4元一张,可见时隔两年,观众们对四位的表演还是很认可的,这时的四位小名旦大多都已经挑班演出,可以说已经渐渐步入他们四人艺术生涯的黄金时代。三、新“四小名旦”合作《四白蛇传》1947年01月,四小名旦李世芳由上海回北京途中遭遇飞机失事,不幸罹难。几个月后,北京的《纪事报》举办了一次“新四小名旦”的选举,这次选出的四位是张君秋、毛世来、陈永玲和许翰英。因为宋德珠的选票滞后,所以被评选为“额外四小名旦”。

新四小名旦選舉票(1947年《北戴河》 第44期)

“四小名旦”選舉揭曉(1947年《纪事报画刊》第66期)1947年10月13日,《纪事报》组织“新四小名旦”发奖庆祝大会,假座北平华乐大戏院演出《全部雷峰塔·白蛇传》,许翰英演“游湖借伞”;陈永玲演“降香水斗”;毛世来和张君秋依然是“断桥合钵”、“状元祭塔”。而且特请须生新秀万小甫反串白蛇踢出手,再加上何佩华、谷玉兰和任志秋分饰小青;徐和才、江世玉的许仙,这出戏可谓是精彩绝伦。

1947年10月13日《华北日报》四小名旦演出广告一个月后的1947年11月19日,津南联谊会为沧青战役地方殉难遗属在华乐戏院举办救济义演,戏码仍然是这出《金山寺·雷峰塔》。只不过小生换了童寿苓和李荣安,其中一位小青也改由张蝶芬扮演。这两次新四小名旦合演《白蛇传》,与七年前的演出本也略有不一样,就是在“金山寺”前加了一场“游湖借伞”,许翰英演这一折戏宗法荀慧生先生的《白娘子》,轻歌曼舞,妩媚动人、亦可谓精彩绝伦。

1947年11月19日《华北日报》四小名旦演出广告1947年新四小名旦两度合演《白蛇传》记录1947年10月13日星期一(全部)雷峰塔 白蛇传搜孤救孤 大赐福张君秋 毛世来 许翰英 陈永玲贾松龄 任志秋 江世玉 田玉林万小甫 曹世嘉 谷玉兰 徐和才何佩华 罗荣贵北京华乐戏院纪事报伶选发奖庆祝大会1947年11月19日星期三(全部)金山寺 雷峰塔捉放曹 长寿星毛世来 张君秋 许翰英 陈永玲贾松龄 李荣安 张蝶芬 谷玉兰曹世嘉 万小甫 童寿苓 何佩华万小甫 娄振奎 李金泉北京华乐戏院津南联谊会为沧青战役地方殉难遗属救济义演(第二天)新四小名旦这一次合演《四白蛇传》后观众向隅者众,简直是欲罢不能。华乐戏院的经理万子和先生又于1947年12月安排加演了两场《白蛇传》,不过当时张君秋已经与上海签订演出合同不能毁约,临时请挑班不久的杨荣环替演“状元祭塔”一折的白素贞。

1947年12月06、07日《华北日报》毛世来、许翰英、陈永玲、杨荣环合演《白蛇传》广告1947年12月毛世来、许翰英、陈永玲、杨荣环合演《白蛇传》记录1947年12月06日星期六白蛇传 金山寺雷峰塔捉放曹 未央宫毛世来 杨荣环 许翰英 陈永玲贾松龄 李荣安 张蝶芬 田玉林万小甫 李世霖 娄振奎 高维廉北京华乐戏院特约合作1947年12月07日星期日白蛇传 金山寺雷峰塔搜孤救孤 辕门射戟毛世来 杨荣环 许翰英 陈永玲贾松龄 李荣安 张蝶芬 田玉林万小甫 李世霖 娄振奎 高维廉到此为止,四小名旦、新四小名旦一共演出过六次《白蛇传》(其中两次由杨荣环替张君秋)。1948年,《戏世界》一度报道四小名旦要在天津合作演出《白蛇传》(《戏世界》   1948年 第358期第8页:四小名旦聯袂赴津,演白蛇傳五場,此場戲尚小雲亦將參加。),并商请尚小云先生加入助阵,但终没有见到戏院的售票广告,不知到底有无此次的合作戏,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四、四小名旦与《白蛇传》各有渊源李世芳与毛世来坐科富连成社,《金山寺·断桥亭》是必修的昆曲剧目。他出科自己挑班演出后,1942年04月率承芳社一行赴沪出演上海黄金大戏院。这次李世芳演唱《金山寺水斗·断桥》时,师兄袁世海提议世芳打出手。梅兰芳先生唱《金山寺》不打出手,如今“小梅”唱《金山寺》打出手,继承中富有新意,又可施展李世芳的才华,虽非新戏却也别开生面。在李世芳变声期间曾请吴玉玲先生来家打把子、练出手,“踢枪”技艺日渐娴熟,这次在上海演出全用上了。唱青衣的的演员能打出手,一时哄动大上海,形成了万人争看“小梅兰芳”的热闹场面。

李世芳早年以及成名后《白蛇传》剧照1946年,李世芳赴上海出演天蟾舞台后没有回北京,留在上海观摩梅先生的表演。梅兰芳先生当时正在中国大戏院公演,为了提携爱徒,梅先生特意让李世芳与自己合作《水漫金山·断桥相会》,这出戏反复帖演了五次之多,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件事。也就在1947年01月02日,师徒俩珠联璧合的精彩演绎轰动沪滨,观众们的喝彩声似乎还没有散去,李世芳却不幸于05日飞机失事,殒命于青岛崂山。06日消息传来时梅兰芳正在中国大戏院后台化妆,无意中听到后险些晕厥过去。爱徒李世芳的英年早逝让梅兰芳陷入了极大的悲痛之中,《水漫金山·断桥相会》这出戏也很多年不愿意再去演出。

1946年12月15日《申报》梅兰芳演出广告毛世来对《白蛇传》这出戏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不但在科班里经常演出,自己挑班以后,首先整理复排的剧目中就有《水漫金山寺》,1939年03月03日在北平广德戏院首演成功。后来拜荀慧生先生之后,毛世来遵循师父的路数排演全部《白蛇传》,由昆曲改唱皮黄,获得了观众们的好评,这出戏也就成了他的保留剧目。解放初,毛世来与杨荣环合作全部《青蛇与白蛇》在天津和上海公演,反复贴演6次之多。后来全国上下不少剧团都改编上演《白蛇传》,1951年毛世来排演了何迟和林彦的改编本,并于同年义演该剧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

1939年06月21日上海《新闻报》毛世来演出广告

1951年06月08日《天津日报》毛世来演出广告

1951年06月17日《北京新民报》毛世来演出广告

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毛世来对《白蛇传》的演出经验做了总结,这出戏也成为他后来教学的主要剧目之一。他在《毛世来谈京剧旦角“四功五法”》一文中说道:“同是枪用法也不一样,如《白蛇传》中有一套快枪,是白素贞跟鹤童、鹿童在打出手之前所用的,也叫'大快枪’,扎的是九个腰封。另外,快枪的打法是一扯两扯,打过来打过去。这里白素贞是双枪改用大刀把的打法,一磕翻身过去,再一磕,又翻转回来,刀一直是交叉在右手上,两个人物没有“幺、二、三”,做完了这些动作,就是九个腰封,有十六枪,这可涉及到“小五套”里的东西了……白素贞转身回来的表演也可变把,在这里双枪可以当棍把使,但反过来棍就不能当枪使,双枪打起来可以扎,如果用棍就不能有扎的动作,所说的区别也就在这里。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使用什么样的武器也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不能随意改变。”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后学者认真地领会、并运用到舞台表演中去。

毛世來之《白蛇传》1939年《戏剧画报》  毛世来《白蛇传》剧照五、四小名旦与《白蛇传》各有渊源张君秋先生是京剧旦角“张派”艺术的创始人,“张派”代表剧目中有一出《金断雷》,是张君秋先生独具风格的一出戏。张先生的《白蛇传》主要演出“金山寺”、“断桥”和“雷峰塔”三折戏,与田汉版《白蛇传》在艺术特色上大有区别。尤其是剧中“祭塔”一场,大段的“反二黄”唱腔难度颇大,是极为挑战正工青衣演唱功底的唱段。

张君秋在上海斌记更新舞台主演《水漫金山 断桥相会 仕林祭塔》节目单《祭塔》是一折很有特点的传统老戏,几乎囊括了旦角“反二黄”的所有唱腔。京剧界曾有“站死的《祭江》、坐死的《祭塔》、跪死的《会审》”之说,据说这折戏基本上有两种路数:一是陈德霖老夫子的路子,他传给了梅兰芳和黄桂秋;另一道蔓儿是胡喜禄先生的路子,尚小云继承后又传给了张君秋。当年尚小云先生演的《祭塔》有100多句唱词,一段【反调】足足要唱半个多小时。张君秋在继承尚派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他看到有些观众看戏时后来就“坐不住了”,便对《祭塔》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保留精华的唱词、唱腔,把最早的《祭塔》【反二黄慢板】36句唱词定型为24句:【反二黄慢板】未开言不由娘珠泪双流,叫一声仕林儿细听从头。峨嵋山苦修炼千年时候,大不该下山来把偶来求。【转反二黄原板】在临安收青儿主仆同走,西湖上与你父会合一舟。借雨伞两下里姻缘成就,盗库银与你父惹下祸忧。端阳节错饮了那雄黄美酒,现原形惊儿父魄散魂丢。为娘我盗仙草在高山行走,遇白鹤险些儿娘把命丢。那南极仙发慈悲天高地厚,赐仙草救儿父才把命留。实指望做夫妻天长地久——天长地久——【转反二黄散板】我的儿啊——【转反二黄慢板】你的父许香愿娘受折磨。恨法海将娘的机关猜透,【转反二黄原板】听法海言和语又用计谋。趁梳妆用宝钵将娘罩扣,镇守在雷峰塔不能出头。娘好比月当空被乌云遮透,娘好比瓦上霜日出方休。喜我儿中状元占了魁首,愿我儿封妻荫子、青史明标在万古留。这样一来,演员唱得带劲、观众听得过瘾,所以很受观众欢迎。最后一句【反二黄散板】按老例儿要翻到高音2,很多演员此时已是强弩之末,能否善始善终全在这最后一搏。张君秋先生这里只用了一个高达6音的平腔,在力度上做了对比,照样能奔下满堂好。

张君秋《金山寺》剧照张君秋《白蛇传》音响资料统计表年代剧目主演剧场备注1948年03月祭塔张君秋上海中国大戏院实况片段1950年10月27日祭塔张君秋香港娱乐戏院实况全剧录音1956年祭塔张君秋中央电台录音中唱密纹唱片发行唱片1957年05月17日断桥 雷峰塔张君秋 刘雪涛 任志秋上海天蟾舞台实况全剧录音1980年代祭塔张君秋及众学生中国戏曲学院课堂教学录像另外,张君秋先生也是唯一留下多部《白蛇传》音响资料的四小名旦,可以说是这出《金断雷》逐渐在张君秋的演出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被后人争相学唱。宋德珠先生开创了京剧武旦“宋派”表演艺术,可以说他的《白蛇传》又是另一种风格路数了。

宋德珠《金山寺》80年代剧照1941宋德珠挑班“颖光社”,正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他在改编传统剧目《金山寺》时,后面加演“花断桥”和“雷火炼塔”的情节,充分发挥了自己“打出手”的绝技。从这以后,宋德珠每每贴演《新雷峰塔》,那别具一格的表演总能令观众如痴如醉。

1941“宋德珠之新雷峰塔别具一格”的报道在《金山寺》中,宋德珠的整套“醉花阴”载歌载舞、仪态万千:“恩爱夫妻难撇掉因此上殷勤来到只怕他听佛法把奴抛枉担着辛苦勤劳”此段表演重在表现白娘子的人物状态:可怜、委屈、埋怨、担忧。“难撇掉”、“把奴抛”通过气息和腰部的一长一松和曲线柔和的形体来体现人物的委屈。“因此上”、“只怕他”展示了运用到极致而又协调的子午相。然后的“大刀下场”的亮相,宋德珠能硬跷矗立台上几分钟之久,如玉树生根,纹丝不动,观众总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宋德珠对于武旦形体动作设计,有开有合,有柔有刚,顺畅圆融,可以说完美地体现了古典美学的精华。上世纪八十年代,宋德珠与女儿丹菊一起把《金山寺》的片段拍成了电视纪录片,可以说他是四小名旦中唯一留下《白蛇传》影像资料的一位名家。

宋德珠、宋丹菊父女拍摄《金山寺》回首往昔,《白蛇传》的故事在戏曲舞台上已经驰骋了一个多世纪,时至今日依然久演不衰。历代名家在这出戏中创造了很多经典,这些精湛的表演艺术,被后人们或继承或运用到其他不同的舞台表演中,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表演方式。现在各大院团排演《白蛇传》,基本都是按照田汉的加工改编版本演出了。“改编本”固然场次紧凑了,故事情节更连贯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曾经为这个戏付出心血的前辈们,但愿这出经典的剧目的不同演出版本,能够被挖掘出来,并永久地传承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