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的诗和她背的黑锅(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让我们先来听一个人的词《转应曲 送人南还》

堤柳。堤柳。不系东行马首。

空馀千缕秋霜。凝泪思君断肠。

肠断。肠断。又听催归声唤。

在文学典籍里,这首词的作者标注为陈沅,不熟悉那段事情的人很难将诗人陈沅与“秦淮八艳”中影响力巨大,替男人们背黑锅的陈圆圆联系在一起。

其实她俩是一个人。

陈圆圆本来姓邢,她的爸爸是苏州一个货郎。在她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去世,她被给了陈姓姨夫家,于是就姓了陈。

在陈圆圆的故事现场里,应该说最著名的男主角是吴三桂。据说这个手握重兵,本能对明朝力挽狂澜的将军,因为大顺朝开国功勋刘宗敏霸占了陈圆圆,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与后金人联手,把李自成们赶出了北京。

于是,明朝灭亡了。

这符合自妲己以来的“红颜祸水”思维模式,就像一部分人对于杨贵妃的认识那样。杨贵妃幸亏有白居易、洪升们不停地给“辟谣”,唠唠叨叨地说“真爱呀真爱呀,不参与国家大事啊”这些,人们从诗和戏词中略略改变了对胖妞的印象。

陈圆圆也有“御用”的诗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伟业,他的《圆圆曲》专为陈圆圆定制,但是远不如白居易或洪升对杨贵妃的直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陈圆圆身上纠结了太多敏感人物和敏感事件,而这时,前朝之事的馒头上还冒着热气。

更重要的是,经过一千多年的文化积累、传承、学习,大清的皇帝心里要比大唐的皇帝心里少了根蜡烛,有点阴暗。

这让在顺治朝当过几年官的吴伟业不能放开想象力,直抒胸臆。吴伟业与陈圆圆其实是老乡,而且还见过不止一面。

因为有一段时间,陈圆圆与秦淮八艳的另一位女子卞玉京在北京合住,而吴伟业是卞玉京的粉丝,“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就是对卞小姐的赞美。伟业经常去看卞玉京,他们又都是风雅中人,陈圆圆与吴伟业讨论一下诗词,是免不了的。

八卦传统里喜欢扒一下“趟过男人河”的陈圆圆河中的石子儿,依照时间顺序,吴三桂属于他最后一个有名有姓的丈夫。

最早被记载下来的是女性诗歌丛刊的编辑邹枢,邹枢也是苏州人,是个帅哥。传统说法是他俩阴差阳错没能成功,然后不甘寂寞的邹枢移情别恋了,这给初恋的陈圆圆打击很大。邹枢后来编了《十美词纪》,收录了包括陈圆圆、卞玉京等十个美人的诗词。也许就是拜邹先生的努力,使我们能看到祸水红颜之外的陈沅,一个女诗人。

第二个对陈圆圆起到关键作用的男人姓田叫田弘遇,据说这个政客因为自己在宫里当妃子的女儿病死,感觉朝中没了眼线,于是将天生尤物陈圆圆强买来,准备给崇祯送一个美貌贴身小保姆。

可惜崇祯那时候手忙脚乱,每天忙着换大臣,进行机构改革,缩减编制,这事儿还影响了地方招待所的一名所长,他叫李自成,李自成因此失业在家,有很多时间琢磨下一步的出路。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

陈圆圆与崇祯皇帝擦肩而过,而一直对她有些暧昧的明末超级骚男“冒襄”这时候已经被董小宛拿下,耐心不足的田老板则顺手把陈圆圆送给了大将军吴三桂,陈圆圆成了吴之妾。现在想来,幸亏陈圆圆没有与崇祯结缘,不然看这个真名叫朱由检的男人怎么在死前处理自己的老婆和女儿,估计入宫的陈圆圆就没机会为大明灭亡背黑锅了。

朱由检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从心理学上我想可能是这样考虑的:反正我准备自杀了,你们是我的,我不能叫别人使用。

作为一个男人,他连放生都没学会,可见宫里的教育的确成问题。

话说冒襄的一妻七妾之一董小宛也写诗,比如这首《秋闺》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

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虽说格局小了点,但还说得过去。别忘了16、17世纪之前,除了赵明诚这样的活宝,没几个人愿意承认女人写的诗,所以,李清照成为著名词人是与遇见了一个好丈夫有很大关系的。
    接着轮到李自成手下的猛将刘宗敏上场了。

铁匠刘宗敏进了北京城,一把就将陈圆圆捋回卧室。

内心充满仇恨的刘宗敏,白天运用铁匠技术发明带铁刺儿的刑具,逼迫明朝旧官交出金银财宝,晚上吃完羊肉泡馍,就在满屋的黄金白银里用房中术报复这些剥削者的形象代言人陈圆圆。

怎一个“过瘾”二字了之?

这消息传到了三海关总兵吴三桂那里,吴三桂发现自己头发绿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吴三桂“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勾结着清兵把刘宗敏他们给赶出了北京,夺回了所爱。

自此,随着吴三桂征战的陈圆圆正如她在一首 《荷叶杯 有所思》词中写的那样。

自笑愁多欢少。痴了。

底事倩传杯。酒一巡时肠九回。

推不开。推不开。

直至吴三桂为云南王,陈圆圆也年长色衰了,就手被吴三桂任命为歌舞团团长,训练新招来的女演员们。

与王士禛齐名的吴伟业,是那个时代的著名诗人,他对陈圆圆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为他鸣不平,故而写了《圆圆曲》。而此时敏感的文人们都看得出,熟稔汉族文化的努尔哈赤家族已经在后院磨刀霍霍,眼里瞥着风花雪月的江南。他们将长时间地用文人的脑袋做抵押,换取《四库全书》般的大一统文化。他们的子孙中,还要出现一位一个人顶一个大唐的诗人——弘历,以42613首的诗歌数量,空前可能也绝后。用计算器算了一下,依照他88岁的高寿,就算生下来当场就作诗,死前最后一句话说的也是诗,他平均每天也得写1.3首以上。就这产量,我估计就算在现在的诗歌大繁荣、低门槛的时代,也没有人能超过他了。

选一首乾隆的《黄瓜》诗看一下。

《黄瓜》

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

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这貌似开启了200余年后某个诗歌流派的意思。

命运就是不可捉摸,假如不是遇到了姓田的老东西,假如陕西那一带不发生连年旱灾,陈沅的日子可能是这样过的:

《丑奴儿令 梅花》

【陈沅】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衙。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然而历史不能假设,等到了金庸的《鹿鼎记》里,陈圆圆成为吴三桂的小妾不假,可是她的女儿阿珂的生父却是李自成,真叫一个乱字,不知道李自成啥时候背着刘宗敏与陈圆圆有了爱情。

等到戏说最终战胜历史的时候,陈圆圆可能又多了一口黑锅。

而清诗大家吴伟业1671年病逝前留下遗言,要求以僧服入殓,并于墓碑上题“诗人吴梅村之墓”,他绝口不提他的官衔。

那我们就用吴梅村的《圆圆曲》再一次向吴梅村致敬吧。

《圆圆曲》

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0)

相关推荐

  • 【清涵点评】用诗词说说明末那些事

    希音堂 一个诗词爱好者的心灵驿站 希音堂周活动点评集 点评人:清涵 第19期周活动的题目: 崇祯.李自成.吴三桂.陈圆圆,任选一人,或多人,写一首五律.可以单写人物,也可以写和这几人有关的历史事件.最 ...

  • 吴伟业

    吴伟业(1609年5月20日-1672年12月24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江苏太仓(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明崇祯朝.清顺治朝官员.明崇祯四年(163 ...

  • 四百多年前,文坛盟主的生前情和身后名

    崇祯十四年初春,秦淮河边柳丝柔软,衬得一川金粉也清媚入骨,孙楚楼下,一对才子佳人在此相识.才子写诗,"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恰击中她风尘里一颗冰雪琉璃心. 佳人叫卞赛赛 ...

  • 1-12年级必背208篇古诗文,每天背一篇(附音频)

    近年来,高考.中考语文试卷中,古诗文和传统文化比重,越来越高,但对很多学生来说,阅读古文还是有一些难度,有距离感. 小编把1-12年级必背古诗文,整理成特辑,可以让孩子唱着歌.轻轻松松就把古诗背下来. ...

  • 200篇经典古诗词!速速收藏背起来(附音频吟唱)

    这里涵盖了中小学阶段所有需要背诵的古诗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整理如下: 1-6年级(75篇).7-9年级(6 ...

  • 高中英语3500个单词背诵及练习汇总,暑假提前背!(附音频)

    你是否还在为背不住高考必考3500个单词而发愁? 你是否还在因为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七选五中的单词不认识,做卷时看不懂题目.选不对答案而苦恼? 每天记单词.背范文.刷阅读题,花费大量的时间,成绩依旧没 ...

  • 西域人写的汉语诗(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历史的大众传播似乎缺少一些俯瞰的视角,反而是太多"从南向北"的认识角度,这使得人们常常会忽略了一些事实. 比如有考古学家发现,在最近的一次大冰川来临之前,欧亚大陆东部的交流走向,很 ...

  • 满园美女满园诗(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今天说的是一千年还不一定能出一位的大师的故事,这个大师不姓王也不姓张,他姓袁.我们先听听他60岁的时候,在他老家杭州西湖边上,他给他的姐姐袁女士的一首诗: <大姊索诗> [袁枚] 六旬谁把 ...

  • “布袋和尚”的大胆诗(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这个布袋和尚是清末的人物,他叫黄遵宪. 在黄遵宪三岁的时候,他的广东老乡洪秀全正在广西的金田村发动一场武装起义,雪球出乎意料地越滚越大,三年后吞没了江南自晚明以来积累的富庶和优雅. 一直到1864年太 ...

  • 写诗撩妹儿的祖师爷(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2200多年前,西汉有一种职务叫武骑常侍,就是皇帝出门打猎的时候跟随在身边的一个工种,要求骑术和射术都要好,还要足够的楞,遇见狮子老虎受到轻伤,向人发起进攻的时候,敢于冲上去肉搏. 一看这就是个武夫的 ...

  • 把自己活成了诗的杨万里(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小池>让人们从少年儿童时期就知道中国有个大诗人叫杨万里,诗中充满童趣又清新活泼的意象,令各个年龄的人都如同初嚼甘蔗 ...

  • 是谁第一个发现了李白的诗才?(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公元735年,长安城,初来乍到的李白已经34周岁了. 他怀着自荐的诗稿<蜀道难>渴求着被发现. 在李白的心里,对自己的才华还是自信满满的,然而,自信是一回事儿,被认同是另一回事儿,那是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