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器焕发新异彩
玉器中的人物造型与图纹,由于其材料小,不易表现,所以远不如其他质地的雕塑品那样浑厚而有气势,然而它却又常以小巧精美而取胜。如果注意积累各种有关资料,认真加以分析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各个时期的风俗习尚,同时按照时代顺序,排比探寻一下各时期人物造型的特点,找出规律,对我们的鉴定也是很有意义的。
清代玉器制作所用材料主要是以新疆和田玉。一般优质的白玉被皇 家贵 族所垄断,主要精品的治玉。俗话说“好玉用好工”,这一点在清代玉器的体现上尤为凸出。现代仿古艺术品制玉除一些精仿会使用新疆和田白玉外,很少有籽料或大块优质材料来制作仿古玉器的。一般都借助和田玉本身的绺裂、脏、石皮、礓皮来表现所谓的沧桑感,且材料多为疏松表现,较广泛的是用青白玉料,残旧料和边角料或残件改制。由于好的、真正的和田玉来源价格较贵较,作伪者还经常使用新开发出来的代用料,如俄料、韩料、宽甸玉、罗甸玉、祁连山料、龙溪料、以及各种地方蛇纹石、石英石来替代玉石。这些材料的结构、硬度、密度都与和田玉材有明显的差别。
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初期采取了落后的跑马圈地和民族歧视政策,破坏了生产,造成社会混乱。但是不久由于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所谓“康乾盛世”。玉器生产在明代琢玉工艺的基础上也逐步得到发展。当时制作玉器,除了为汉族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服务之外,最主要的是供满族皇 室、王公贵戚、八旗上层人物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政教领 袖和贵 族、台吉等的需要。清代玉器生产空 前繁荣的物质条件是由于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西北额鲁特蒙古、新疆回部问题的解决,打通了和阗玉石进入中原的通道。在民间,尽管严格查禁,可是制止不了玉石走私,在北京、苏州、上海、广州等市场上,每年有大量玉石出售。年例春秋两季贡玉,更有大批玉材按时运入清宫,用来制作内廷需要的玉器。清代玉器手工艺的中 心是苏州专诸巷,这里集中了许多能工巧匠,他们继承了前明的琢玉技巧,并实行专 业分工、协作配合,技术精益求精,创制了难以计数的优 秀作品。
乾隆时期的玉器雕琢精致,线条流畅自然,有一气呵成之感。玉器表面均抛光十分细腻,呈现蜡状光泽,所以后世把乾隆时期的玉器做工又称之为“乾隆工”。
乾隆时期的仿古件大量生产,为玉器制造加工、销售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繁荣和辉煌。自乾隆以后,古玩商界为适应收藏、玩赏古玉器的社会风气,还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这个时期的独特时代感工艺,由于大量的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中国嘉德“良玉美妍——工艺品珍赏”拍品总数为198件,成 交113件,成 交率57.07%,成 交价额2015.95万元;香港佳士得拍卖,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专场成 交额超过两亿港币,成 交率62.79%。;北京保利中国玉器专场,成 交额达3560.745万元,成 交率54.34%??这些专拍中,大部分拍品为明清时代的玉器佳作,成 交情况喜人。
清代玉器的用料主要是和田玉,数量最多的是白玉和青玉,除软玉和硬玉外,水晶、碧玺、芙蓉石、绿松石、玛瑙等也被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