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家长要教育孩子心中有父母
古人云:“为人父母者,必为之计深远。”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一生的重要事业。
中国人说一个孩子,一般就说这个孩子没有家教,说他没有家教,也就是说他父母没有教育好他。
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那么,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呢?
有些人说是善良,有些人说独立坚强,有人说知识本领,都是有道理,但似乎都不够全面。
还有比较直接的,花钱让孩子上最好的辅导班,让孩子将来有好的工作,好的生活,这有点土豪和现实的味道。
生活只有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
家长要教育孩子心中有父母,延伸下去就是敬畏天地。
这样,做人做事的初心就正了,孩子就不会太差,孩子的教育就成功了。
心里有父母,做人不会太坏。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情感的传承,也是美德的首位。
心中有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类所有道德品质中最根本的要求,从而产生和建立更好的品质。
一个孩子心里总是挂念父母,有好吃的就会想着留给父母一些,出门就会报个平安,带点纪念品,凡事总想着让父母开心,不让父母担心,往往都很懂事,很有出息。
孔子曰:立爱自亲始。就是说爱这种情感的培育是从爱亲人开始的。
心中有父母,种下了品的种子,生下了德的根。
从爱父母,尊重父母开始,长大后会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善待他人,甚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心里有父母,他们有一颗仁爱的心。
假如一个人对生他养他的父母不孝顺,不爱护,很难相信他会对別人诚实友好,这样的人越有天分,你就越要小心。
一个母亲曾经伤心地说:我为了孩子早起贪黑,工作再忙也要给他做好三餐。
某天我病倒了,儿子放学回来看我躺在床上,冷冷地问为什么还不做饭。
我说我病了,很难受。
于是他拿钱出去吃饭,回来也不知道给我带些东西,直接甩门钻进他的房间。
那天,我流了一夜泪,心都伤透了。
从小就不为父母着想,从不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认为父母应该为自己做一切。
这种不懂得感恩的人最可怕,因为他们心里只有自己,这种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我们教育孩子眼中有父母,不等于让孩子顺从,每个家长都不希望孩子成为提线木偶,家长别用打压式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感恩。
那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眼中有父母呢?
01.家庭传承
教孩子心里有父母,首先我们心里要有父母,否则再怎么教育都是假的,孩子也不会相信。
我们心里有父母,怎么表达给孩子?这是父母要做的,叫做家庭传承。
实际上,小孩子对说教的事情大多是记不住的,有时还很无聊,他对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印象深刻,这叫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我们很难见到,父母不孝顺他们的父母,而孩子会心中有父母,因为他们从小学会了一个词叫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中国的传统大多是三代同堂,甚至是四代同堂,一代人给一代人看,好的家风就继承了。
现在,小建筑让家庭变得小得不能再小了,很少有三代同堂,两代同堂都不多了,但是现代通信和交通让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
《经常回家看看》中这样唱到,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回家看看,这是心里有父母的最佳体现和传承。
美味可口,想着分给父母一点;抽出时间,常带孩子回家看看父母;遇事,给父母打电话商量,这就够了。
这种小事情,会给孩子留下心中有父母的烙印,也会让孩子养成做人做事要心中有父母的习惯。
02.体验不易
很多父母都喜欢大包大揽。
在他们的眼中,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真正帮自己做什么。
所以,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心理:父母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没有必要感恩。
而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则会让孩子早早就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比如让孩子做家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明白,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份子。
而且孩子会真正懂得父母的不容易,不会觉得自己拥有的一切都理所应当。
家长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他们总是心疼孩子受苦,但这必须要“忍痛”去做,不要让孩子觉得任何事都得来的容易。
父母要“狠心”让孩子经历挫折,告诉孩子想要什么,要懂得自己去争取,不要总依靠父母。
03.仪式践行
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
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
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父母要教孩子做一个眼中有父母的人,一个眼中有父母的孩子才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更容易感觉到快乐和幸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