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整理全了!康熙青花鉴定的基本知识
中华陶瓷历史悠久长远,实在要追溯的话,可以追溯到商代中期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极粗糙。之后慢慢的开始演变,如同人类历史一样。到了明清时期的瓷器在品种与制瓷工艺方面都达到了高峰,在陶瓷史上可谓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尤为青花瓷是最 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瓷器,其最早出现在唐朝,到了元朝开始慢慢走向成熟,明代更是青花瓷的繁盛时期,用真正的巅 峰则是在清朝,准确的来是应该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康熙朝的青花瓷可以说是历代青花瓷器的巅 峰时期。不但有陈设瓷,还有大量日常生活日用瓷,更是有集中西文化融合一体的外销瓷。各种器型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可谓是盛世之征兆。
康熙青花的色料明澈清晰,至少有青花五彩之誉。除去使用上等青料的因素以外,其独到之处还表现在成功地运用了分水技法,这种技法源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的墨分五色,将青料分出头浓,二浓等不同深浅浓淡的多种色调,在根据画面的不同需要调配使用。
康熙中期青花瓷器的胎与釉结合紧密,整体釉色浑然一致。此期出现了用淘洗精细的浆泥制作瓷胎,俗称“浆胎”,它的特点是质地精细,手头偏轻,制成器物多为印盒、水盂等小件器物。
康熙青花的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等现象,底足内施薄釉且泛白,底足多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都较大,很多器物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折角处较为挺直,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为流行,里圈一般比外圈低,两圈间露胎的地方无釉,圈足较为宽厚。
康朝中期时候,也就是康熙十九年,清官窑开始建造,同时也大量开始书写本朝年款,“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四字青花楷书款“康熙年制”书写于器物底部和内心,有单圈,双圈款。还有双方款,凹雕,凸雕,楷书,草书等。
青花瓷是一种高温烧制的釉下彩瓷,其着色剂是氧化钻,一种与水不溶的暗灰色粉末,在逐体上创作而后施以透明釉,然后在1320度高温下烧制。青花瓷,充满中国的水墨之韵,是最 具代表性的中国瓷器。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形式更是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一种器型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式样,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铜器式样祭器、外销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