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觑的”小屁孩”
一起怀着希望,拥抱暖意,不负春光,不负梦想。
其实,他们也不是小屁孩,已经五年级了。只不过在我这个“老母亲“眼里,他们是小屁孩。不过,还真不能小瞧他们。
因为学校开张教研活动要孩子们写书评,我就带孩子们梳理写书评的方法,也写了下水文。呵呵,孩子们交上来的书评还是真不错。不过,有一篇书评却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本想着直接点评这篇习作,可是一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把这个案例抛给孩子们,看看他们会怎么想。下午的线上交流时,我把那份书评拍到群里,请大家评评这篇书评写得怎么样?
令我吃惊的是,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问题所在,讲的还头头是道,没有想到看起来懵懂的孩子们对巴金老先生的《家》还是有自己的感悟的。
一个孩子说得特别有意思:他的书评写得像挥泪大甩卖,不太尊重巴金先生。
一个孩子说:没有表达出《家》的悲伤情,过于幽默,巴金爷爷九泉之下会难过的。
一个孩子说:他写的书评没有表达出巴金先生对旧社会是批判和讽刺,甚至还有点喜剧感,太不合适了。
一个孩子说:他写的书评应该是一本喜剧或者不太严肃的书的书评,不应该是这种文学巨著的书评!
一个孩子说:这似乎让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家穿上连衣裙高跟鞋,太不搭了。
……
最后我都没有再做梳理,孩子们已经知道书评如何写最合适。
这位同学很善于捕捉写作素材,紧接着第二天就写出了微习作《成长路上的“财富“》,呵呵,还是形神兼具,很不错。
反思:如果不是在这种特殊时期,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可能会立刻找到孩子,个别指出来;可能也不会在群里开展大讨论;可能同学们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真知灼见”;可能这场精彩的发言就错过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