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果,童年的味道
大年三十,大姐家一如既往要做粉果。这个传统,唯有大姐家继承得好。
粉果,是以糯米粉揉成面团做皮,包以萝卜丝加上猪肉、虾米做馅,包成的一种粄。我们老家的粉果,在揉面皮的时候,要加上一种“艾绒”,这是一种冬天时长在河滩、稻田里的小草,粉嫩粉嫩的,成熟时会开小黄花。我们把它叫做“艾”,但与平常说的艾草不同,书上说的艾草我们叫做“大艾”。这种“小艾”,也有一种香味,但比较淡,没有那种“大艾”香得浓郁。趁着它们还嫩着的时候,我们会采回来,晒干,然后磨成绒。做粉果的时候,就把这些“艾绒”拌在糯米粉里,一起揉。这样,做出来的粉果,就有一种特有的淡淡的香味。后来长大后才从书本上得知,这种“小艾”,在书本上叫做“鼠曲草”,那种“大艾”才是名正言顺的艾草。只是,“鼠曲草”的名字不好记,我们还是愿意把这种矮矮的、长得粉嫩的小草叫做“艾”,把那种长得高的、味道浓郁的艾草叫做“大艾”。
粉果,有的地方也叫做“萝卜粄”,因为它是以萝卜为主做馅的,但是我们老家有个专称——粉果。粉果的形状,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的两种,圆形的像包子,半圆形的像个大饺子。大小,每个粉果以盛一碗为宜。粉果的吃法有多种,有上汤煮着吃的,有蒸的,还有煎的。不过,我最喜欢的是上汤煮,最好是鸡汤,煮熟后连粉果和汤一起舀到碗里,再洒上一点葱花和香菜,简直绝配!其香绕梁三日而不绝。蒸的、煎的就差太远了。不过,个人口味不同,大家也有自己的喜爱。
在我老家,做粉果主要是在“过冬”(冬至节)和大年三十。平时是不大做的,估计是因为冬天的萝卜经霜打后,特别好吃吧。记得也试过用沙葛丝代替萝卜丝,但口感还是差了一大截。小时候特别期待这两个节日,这两个节日都是本地挺重要的节日,因为要拜神祭祖,所以要杀鸡,用鸡汤煮的粉果味道特别好。时至今日,令人念念不忘的,不是鸡腿、鸡肉,而是鸡汤煮粉果。
说来惭愧,虽然我喜欢吃,但是不会做,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吧。幸好,大姐家的儿媳妇学得很好,做出来的味道已经十分地道了。我们说,吃出了童年的味道。这是很高的评价啦。
揉糯米粉,还是要满大力气的
粉皮和馅料,粉皮里黑色的杂质就是拌进去的“艾绒”
开始做粉果啦,人多力量大
来个特写镜头
小朋友也来学
嗯,成品,是不是珠圆玉润?
开始煮啦
煮熟的粉果,流口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