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马路“老码头”
“老码头”是原来的十六铺,位于中山南路以东,外马路以西的新码头街两侧,这里的临江弄堂、老式石库门群落,有着最上海的传奇的大亨们故事。闲坐屋顶的欧式露台,看黄浦江江水滔滔,楼下曾是黄金荣、杜月笙的仓库。如今,老码头将更好地融合上海这座城市的艺术、文化、商业与风尚,呈现给世人别具一格的海派风情。
老码头地处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505弄,原来是上海油脂厂,经黄浦区经委倾力打造的上海滩创意产业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2008年十佳创意产业园以及2009年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已然成为南外滩板块的时尚新地标。
经过几年的保护性开发,在改造之后的十六铺码头南外滩地区,以老上海文化、历史为背景的老码头成为了区域内的时尚新地标,也成为海内外游客前来上海旅游时绝对值得一去的所在。
项目以老上海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保持了最富上海韵味的“石库门”建筑特点。同时,项目还巧妙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玻璃、钢结构,部分建筑经过巧妙设计,原本看似平淡的空间变的精巧、典雅、别具匠心,深受时尚、创意人士和企业的青睐。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805180000349 吉庆里清小东门街道
1947年地图显示有:民生实业公司仓库,中山南路489弄吉庆里。
出弄是毛家园路,东走外马路临江畔。外马路依水傍城,曾是上海的水上门户,承载了百余年前的开埠记忆。
外马路453号,1935年建,钢筋水泥结构五层,长90.5米,仓库外墙建有铁质吸壁逃生扶梯,库内楼梯坡度小,踏板宽,便于工人搬运货物,每层有通气小型翻窗,前中后部位都装有升降机。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805190000185民生仓库旧址 民国 小东门街道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805180000186大储栈仓库旧址 清 小东门街道
外马路574号,1902年由实业家张謇建造。原为棉花仓库,上海沦陷时为日军占据,国民政府接管后继续堆存军需物资。现存库房两栋,北栋早于南栋,分别称为大储西栈,大储新栈,均三层楼,钢筋水泥结构,青砖填充墙体。建造时因考虑工人劳作,每级台阶又宽又低又长。现为药材仓库,没改变用途。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805190000188 合众仓库旧址民国小东门街道
外马路574号,建于1930年,朱志尧创办合众仓库公司,并建造码头和仓库,仓库为四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全长101米;呈圆弧形船头状,和北面的民生仓库一起,犹如停在黄浦江西岸的一艘巨轮,北面为大型配电房。
董家渡码头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原名北仓渡,为郑洛书先生设。后浦东董姓人氏为方便来往渡客,用一艘能坐23人的双桨船在此来回摆渡,每人每次收费三个铜板,遂改称董家渡。民国七年(1918)税务局将渡口改建为码头,称董家渡码头,有露天仓库与水泥结构的驳岸。1976年由上海港务局改建,改建后的码头分外码头、内码头。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945180000189董家渡码头旧址 清 小东门街道
会馆码头街,联排石库门建筑。
会馆码头街123号。
商船会馆旧照,据说已经修缮开放。
商船会馆
1964年,市环卫局在外马路1022号(原市木材公司板材仓库土地),建造1座可贮粪1100吨的大型地下贮粪池。在贮粪池前建有1条机动车和人力车卸粪槽,粪池上面建有楼房,停车场,面积450平方米,还建有可容纳粪便80~100吨集粪池、冲洗粪车水沉淀池各一只。贮粪池至黄浦江边码头,埋设地下输粪管道,经过马路、防汛墙与引桥输粪管相接,粪便输送上船。在码头边设置混凝土引桥,伸至黄浦江中6米。
1965年9月动工,1967年1月竣工,共投资30万元。由于潮汛高于粪槽地平线时,因外高内低,地下输粪管道淌粪无压力,粪便输送不到船上;由于粪便内夹有纱布头、木柴梗等杂物,地下输粪管容易堵塞。贮粪池输引技术问题不能解决,只好移作他用。
外马路1060号幸福码头
外马路1060号幸福码头主楼现丝绸博物馆。
杜兹设计老厂房空间改造项目。改造的8号楼位于中山南路1029号幸福码头时尚创意园内,始建于1969年,前身为上海幸福摩托车厂的校车车间,建筑面积约2022平方米,杜兹设计对这座建筑进行了全面整修。项目的业主为热爱运动的80后年轻人,希望在老厂房大空间大层高的条件下,除满足办公的需求,还要有一个室内足球场以及配套的健身空间。
整栋建筑的结构体系为典型的双跨三角屋架单层厂房,跨度15米。至本次改造前已有数次改造加固,但屋面结构受力体系未变动,原混凝土三角屋架下有水平钢索连接,十分不利空间的利用,设计师将钢结构人字桁架拖换原T形梁屋架;取消了水平钢索,钢索受拉转换为下弦箱形钢管受拉,T形混凝土梁受压转换为上弦U形钢梁受压,内衬加劲肋。施工顺序为先吊装钢桁架后拆除钢索,在钢索卸载过程中人字桁架底端将会产生水平位移,因此屋架一端设置了单向滑动支座,释放了位移且不影响屋面防水等建筑构造。此人字桁架的改造为本项目的核心措施,在满足屋盖安全的情况下为业主赢得了1.7米的室内净高,且不用拆除屋盖,有效减少了工期和造价,它的成功改造为建筑空间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是本项目改造的决定性因素。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805180000292 三泰仓库旧址清小东门街道。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名“上海医院”,创建于1904年。医院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多稼路1号。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945180000175 上海医院旧址清小东门街道
外马路1178号新昌仓库位于丰记码头街
1927年黄金荣开始运作航运货物装卸,建造新昌仓库和码头。仓库占地面积1.5千平方米,双屋顶二层砖木结构建筑。为方便工人搬运货物,楼梯坡度小,踏板宽,间距窄,没有升降电梯专供搬运特殊物品。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805190000187新昌仓库旧址 民国 小东门街道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805190000369 薛家浜屠宰场旧址 民国 小东门街道
外马路1218号薛家浜屠宰场旧址
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原名薛家浜猪羊公作。1950年收归国有,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薛家浜屠宰场旧址原有三幢建筑,1981年进行配套改建,现主要建筑共有四幢,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现还为上海市食品公司。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945190000420南码头 民国 小东门街道
原名南仓渡,建于1522年,清乾隆年间已是黄浦“八长渡”之一。该渡起初为义渡性质,负责人称为渡夫头,用小码头船载客。1920年向老公茂船厂订造“天桥”渡轮1艘,并建造了浦东、浦西浮码头。1947年10月10日,开启上海市区第一条黄浦江车辆轮渡航线。1950年3月成立南码头济渡公司,1955年6月1日并入上海市轮渡公司,定名为南南线轮渡。码头现为双泊位客渡码头。站房四层框架结构,现代派风格。主楼候船大厅平面为长方型,南北两翼为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