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268):生死未卜——释“卜”

本文约3370字,阅读约需要7分钟

(本号逢双日更新,敬请关注)


汉字探微

(268

生死未卜——释“卜”

朱英贵

一、“卜”字小引

成语“生死未卜”的意思是“或生或死,结果尚难预料”。其中的“卜”字是预测、预料的意思。所谓“卜”,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选择对策。“卜”是上古时代的人们通过一定手段实现预测未来的活动,是认识手段的一种,它并不像一些人误解的那样,纯粹靠胡说八道蒙人,而是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其中有相当多的指标是非常客观的,不许随意歪曲的。从某种角度来看,“卜”能用一套系统来解释人们所能遇到的问题,这本身就颇有哲学的意味。下面我们将借助对“卜”字字形字义的解读来了解“卜”这一预测活动的操作过程。

二、“卜”字的字形解读

“卜”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卜”字的甲骨文为独体象形字,象“占卜行为”或“卜兆”之形。金文、说文古文、小篆的字形都跟甲骨文一脉相承。如何理解“占卜行为”或“卜兆”?这要涉及到占卜的方法。“卜”是以火灼龟壳,然后再根据其出现的裂纹形状来预测吉凶福祸。用龟甲占卜大致要经过两个步骤:其一是凿、钻、灼,“凿”是在甲骨背面(不是表面而是里面)挖出枣核形凹槽,“钻”是在槽的一边用刀或钻头钻出圆形的穴,“灼”是用木炭条火在钻、凿的地方烧灼,使因钻凿而表面变薄的甲骨正面出现爆裂的卜兆(裂纹);其二是根据卜兆辨别吉凶祸福,并将卜问的结果刻在甲骨之上。

据《说文解字》卷三卜部:“卜,灼剥龜也,象灸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從橫也。凡卜之屬皆从卜。”许慎对“卜”字的解释有两种看法:其一是“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据此可理解为,“卜”字的长竖画代表龟甲,短斜画代表燃烧的木炭条,“灼剥龟也”就是烧灼剥下来的龟甲的意思,“卜”字的一长竖和一短斜正是“象灸龟之形”;其二是“一曰象龟兆之纵横也”,据此可理解为,还有一种看法认为长竖画和短斜画都是“龟兆”的代表,即都是烧灼龟甲后出现的借以预测吉凶的裂纹。《说文》的这两种解释都是有道理的,由于许慎并未见到过甲骨文字的实物,也就不知道利用龟甲占卜的过程,能做出如此两种解释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甲骨卜辞

三、“卜”字的造字本义

综上所述,“卜”象“灸龟”之形,即用燃烧的荆木条灸灼龟甲使之出现裂纹借以预测吉凶的活动(动词义),“卜”也象“卜兆”之形,即用燃烧的荆木条灸灼龟甲后出现的借以预测吉凶的裂纹(名词义),统而言之,“卜”的造字本义就是“占卜”或“贞卜”的预测过程。据《书·洛诰》记载“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孔传:“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周礼·大卜》注:“问龟曰卜。”

占卜是上古时代的人类预测吉凶的重要活动,凡祭祀、征伐、田猎、出入、年成、风雨、疾病等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殷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期、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文字,故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卜辞有一定的格式。一条完整的卜辞,可分为前辞、命辞、占辞、验词等部分。前辞,也叫叙辞,记占卜的时间和人名。命辞,指所要占卜的事项。占辞,记兆文所示的占卜结果。验辞,记事后应验的情况。

之所以把“卜”这种预测吉凶的重要活动叫做“占卜”,是因为“占”(从卜从口)的含义就是将“卜”得的内容用口说出来,先卜后占,卜人将感悟到的吉凶征兆告知相关的人员。而“卜”这种预测吉凶的重要活动又可以叫做“贞卜”,这也是“贞”的含义(从卜从贝,一说从卜从鼎省)。其实“贞”字的含义当为将“卜”得的内容记录下来(锲刻在甲骨之上),先卜后贞,是两道重要程序,正因为有了“贞”这道程序,才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甲骨卜辞。

甲骨卜辞

四、“卜”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卜”的本义就是借助龟甲占卜或贞卜的预测过程。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裂纹来预测吉凶,叫卜。后泛称用各种形式(如用铜钱、牙牌等)预测吉凶,也可以叫卜。

例如:“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这句话将“卜”与“筮”对文并列,可见二者含义相近但有区别,《礼记·曲礼》云:“龟为卜,蓍为筮。”可见“卜”一定要借助龟甲来运作,而“筮”只需借助草木之茎即可。再如:“初,晋献公欲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左传·僖公四年》)这段话是说,晋献公先用“卜”的方法预测骊姬,结果是“不吉”,再用“筮”的方法预测骊姬,结果是“吉”。又如:“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序,亦有决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国不同俗。”(《史记·龟策列传》)又如:“主妇说她会用牌卜命运。”(丁玲《韦护》第二章)

“卜”字由其占卜预测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几种引申义:

其一,表示推测,预料。例如:“试延以公主,起(吴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再如:“仆自卜固无取。”(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又如:“卢(卢携)虽人物甚陋,观其文章有首尾。斯人也,以是卜之,他日必为大用乎。”(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又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因为人们可以根据卜得的征兆选择如何行动,由此又可引申出选择、挑选的意思。例如:“非宅是卜,唯邻是卜。”(《左传·昭公三年》)这里的意思是,不一定要选择居处,但一定要选择邻居。再如:“系舟蛮井路,卜宅楚村墟。”(唐·杜甫《秋野》)又如:“今士大夫去就,常以台谏官贤否为卜。”(宋·叶适《中奉大夫林公墓志铭》)又如:“我欲清修,卜来此地,把茅堂小构。”(明·陈所闻《驻马听·九里松》曲)

其二,因为卜得的征兆是上天赐予的,故又可引申表示赐予,给予。例如:“卜尔百福,如几如式。”(《诗·小雅·楚茨》)意思是,赐予你许多好福泽,福来如同有定期,福来如同有程式。再如:“君曰卜尔,万寿无疆。”(《诗·小雅·天保》)毛传:“卜,予也。”

由此又可引申出报、报答的意思。例如:“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诗·小雅·大田》)郑玄笺:“秉如字,执持也。《韩诗》作卜。卜,报也。”再如:“凡闻当世贤公卿大夫之名,则必蕲一见,以卜特达之知。”(宋·王安石《上蒋侍郎书》)

其三,指称卜人,卜官(从事占卜活动的人)。例如:“举巫医,卜有所,长具药,宫养之,及有方技者,若工第之。”(《墨子·迎敌祠篇》)此中的“卜”即从事占卜活动的方士,孙诒让在《墨子间诂》中对“长具药”的解释是“医之长掌具药备用”。从以上记载,可见最早的军医是由巫医和方士担任的。再如:“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其四元曲中代指扮演老妇人的角色。例如:“卜儿哭上科。”(元·关汉卿《窦娥冤》)

“卜”字除了上述四方面的引申义之外,在现代汉语中还可用作“萝卜”的“卜”(读作bo)以及用作形容连续不断响声的拟声词。例如:卜通(常形容钝响或心跳);卜楞(时常迭用,形容不紧不慢连续不断的钝响)等,这些用法的“卜”只是借用而已,跟“卜”字的本义并无意义演变的联系。

根据上面对“卜”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卜”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五、含有“”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卜”字在常用成语中通常体现占卜、预料、选择等含义,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形:

其一是表示占卜行为的意思例如:“握粟出卜”,据《诗·小雅·小宛》云:“握粟出卜,自何能谷。”郑玄笺:“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手握粟米来占卜,吉兆出自哪颗谷?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又如:“未卜先知”意谓没有占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预见。

其二是表示预料、预测的意思例如:“吉凶未卜”,“吉凶”指吉利与不吉利,引申为祸福、成败的意思,意谓无法预测是福是祸、是成是败。又如:“卜昼卜夜”,意思是我预料他白天宴饮享乐,不料想他夜晚还是如此,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源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

其三是表示选择、挑选的意思,例如:“唯邻是卜”,“邻”为“卜”的前置宾语,“唯……是……”是强调宾语前置的表达格式,意思是“卜邻”,指找住房最重要的是应该选择邻居。又如:“求神问卜”意谓遇有疑难,求神灵帮助,或靠卜卦来选择定夺。

相关链接:

      汉字探微(266):祭神祭祖——释“祭”

汉字探微(267):时馐之奠——释“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