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与柔

太极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想学好,须有明师真传,刻苦用功,练中悟、悟中练,三者缺一不可。太极拳犹如一块无穷的宝藏,作为习练者的我们只是在探寻的路上偶有所得,下面就来试谈一下我对太极拳中“松、柔”二字的理解:

一、“松、柔”的含义

所谓的“松、柔”是指以最少的体能内耗去完成身体的合理运动,由松产生的柔劲内含一种“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技术。所以,“松”不是那种无身法、无领劲的“松懈、软塌”。“松”是内家拳特有的名词,由它造就的是一种柔韧劲,之后才可渐入一种“绵里藏针”的高级境界。太极拳是由松、柔入手而逐渐达到刚柔相济、绵里藏针、四两拨千斤。松是柔的基础,但松绝不是仅指外形的松,如松颈、松肩、松腰、松胯等。松是由内而外的。心静体松的要义是精神首先要放松,心为帅、体为兵。没有心的静、心的松,身体的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若求松得透的功夫,必须从心静入手,心与体合一,才是真正的松。柔是指内涵,是指一种柔韧的内劲。“运劲如百炼成钢”。拳论形象而又具体地描述了练就太极功夫的过程。我们都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先将生铁熔化成铁水后,去除多余的碳及其它杂质后,凝结而成钢。铁与钢的差异就在于含杂量的不同,而钢的坚韧性要比铁大得多。这个比喻形象地诠释了通过坚持正确的练功而达到刚柔相济的过程:先使自己身体极度放松,去除拙力和不必要的、产生体能内耗的动作,达到极柔软(可以比喻成熔化的铁水),然后才能形成刚柔相济(最后生成的钢坚不可摧其柔韧度和硬度都比生铁好得多),这就是“极柔软,然后才极坚刚”。

“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一种独特的练功方法,也是一种手段,但不是目的。一方面是意念的放松,保持心情轻松愉快,不要有任何紧张的情绪和压力,即排除一切杂念和紧张状态,集中精力练拳;另一方面是肢体的放松,即排除体内僵力;有意识地使全身关节、器官及肌肉、骨骼松弛、舒展,使其韧带拉长,忌僵硬忌拙劲。特别要注意松颈、松肩、松腰、松胯、松腿部等,尽量以骨骼的自然支撑力把人立起来,一点僵劲都不要,但切不可软弱无力或随随便便。动作轻灵柔和,自如匀称,顺遂流畅;不急不缓,不散不滞,似大海的波涛一浪推着一浪,以达绵里藏针刚柔相济。

二、“松、柔”的目的

“松、柔”的目的是去僵求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放松”是使肢体舒展、放长之后,有沉重的自我感觉,也是劲力的内在感觉;这种感觉应该介乎软、硬之间,既不是软,也不是硬;更不是局部,而是全身。犹如高温溶解生铁,“放松”好似高温溶解拙力。溶解后的铁水似液体但却蕴含着极大的能量,溶解后的拙力似软而非软,它是柔,蕴含着极大的内力。铁水经过锤炼,可以转化为钢,拙力经过训练,可以由柔转化为劲,即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柔相济。

三、“松、柔”的作用

1.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大脑可以得到净化和调整,使思维清晰,反应敏捷。同时,身体的各处普遍受到良性的功能性刺激,使得各系统器官功能协调、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平衡。

2.有利于达到真正的有氧运动,使气血经络畅通,达到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气滞血塞等副作用。

3.做到“松、柔”利于动作转换的轻灵、协调,无论练拳还是实战,每一举动周身上下都要轻灵,劲路要由下到上,由上到下节节贯穿地逐个传动,完整一气,精神要贯注,以内气催外形。动作要连续圆满,要劲起于足,发于腿,统领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使气通达于末梢。这样无论是向前还是退后,向左还是往右都能得机得势,运行自如,否则就会僵硬、笨拙。

4.“松、柔”也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既有利于身体稳固,又有利于发力扎实。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静如山岳,动如江河;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因此,也可以说,不会放松,发力就不会有威力。

5.“松、柔”有利于追求积柔成刚。拳经上说“欲刚先柔,欲扬先抑”,欲求刚先求柔,刚从柔中生,积柔自成刚,而欲柔先求松,由松入手而得柔顺柔韧之劲力;没有松柔,就没有刚劲。

6.也有利于静心慢练,以达到以意行气、内外合一,使得呼吸深长、气沉丹田、心息相依、神气相合,来追求太极之真功、修养身心,在静心慢练的过程中品味太极拳深刻的内涵。

四、怎样才能做到“松、柔”

第一、要思想入静。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散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因此,练拳就要摒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拳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慢练,即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第二、要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行拳法则。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统领,恩师李承祥先生常讲:“没有意,只有形,那是体操。”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第三、要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每个动作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要起落有方,动转有位,周身相随。要掌握好分寸,使动作平常自然,圆润和谐,劲力饱满,阴阳相济。

第四、要动作轻灵,慢中求功,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一个区别。轻起轻落,慢起慢落,点起点落。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不急不躁,使身心放松,没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不用僵力、拙劲、犟劲。日积月累,而成太极柔韧之劲,外形似柔而内中有刚,时间久了自然是刚从柔中生。

第五、运动要适量,做到科学合理,不要负重锻炼。如果运动过量,身体不仅不会感到轻松,反而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同时也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运动量。初学者要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以上是我在跟随恩师李承祥先生学拳过程中,对恩师传授的知识的理解以及自己在练拳过程中对太极拳的“松、柔”二字的一点体会和心得,说来和拳友们共同探讨,有偏颇谬误之处敬请指正以和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我们不断的追求和体悟中得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修心养性其乐融融,来享受太极拳运动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