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难经》中提到“五邪” 分别是正邪、虚邪、实邪、微邪、贼邪。以心脏为例。
此刻心脏发病,则心即为正邪。
由肝致心发病,肝则为心的虚邪。
由脾致心发病,脾为心之实邪。
由肺致心发病,肺为心之微邪。
由肾致心发病,肾为心之贼邪。
如下图所示。
所以《难经》的第十难、七十五难、七十七难中才说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这两句话。懂得这两句话,则中医脏腑补泻关系则明已。“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这句话最熟悉不过了,老师天天讲。但它的原理没有说的太详尽,看到《难经》才知道为什么。肝产生问题导致心的疾病,则通过补肝来治心,因肝为心的虚邪。脾产生问题导致心的疾病,则通过泻脾来治心,因脾为心的实邪。举个例子,当我们心火过旺的时候,如果单单泻心火,会发现效果不持久,火很快又会回来。但如果在这时因势利导而泻脾经,则效果完全不同!当心火过旺的时候,心就会克肺,而肺则会相对虚。这时泻脾可以做到既让心脏的火往脾走从而把火散掉,这股气同时又会输送到肺来补肺,从而使肺强不被火克,所以这种情况下泻脾有一举两得的效果,起到整体调节疏导的作用。中医反对头痛医头,哪里有问题治哪里,即在于此。人体五脏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治疗时一定要考虑五脏这条关系网。中医治的是“关系”而不是哪一个脏腑,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没有独立存在的,都是在相互关系中才能生存。若是肺导致心的病为微邪,即很微弱,因五脏火是克金的,所以即使肺病牵连致心脏也不会很重,但如果反过来则完全不同,如果心脏有病导致肺病则为贼邪,本来心就是克肺,如果再由心发病致使肺的问题则会相对更加严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