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吗?不让孩子玩粑粑是一种虐待

你相信吗?不让孩子玩粑粑是一种虐待。

对于1-3岁的孩子来说,排泄机能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和快感来源,因而对肛门相关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因此获得满足。

(图片来源:pixabay)

关于孩子的大小便问题,相信家长没少费心,特别是小一点的孩子,简直像个“定时炸弹”,不知啥时候会出状况……

很多孩子明明已经学会了自主排便,可到了某段时间,总会“故意”的在裤子里排便;

要么就是一直憋着不上厕所,实在憋不住了,就弄在裤子里;

每次上完厕所后,总是盯着自己的“排泄物”研究个不停,甚至用自己的小手去摸摸到底是什么感觉。

(图片来源:pixabay)

其实,孩子的这种表现并不是有什么问题, 而是他进入到一个心理阶段——肛门期。那么究竟什么是肛门期?

什么是肛门期?

肛门期(anal stage)或者肛欲期的概念来自于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阐述了,婴儿会过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等五个阶段发育成熟。

这套性心理发展理论和其他基于性的心理分析案例共同构架起整套弗洛伊德理论。

(图片来源:pixabay)

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口唇期(0-1岁,也称口欲期):其快乐来源为口、唇和手指头,儿童在吸吮、吞咽和喂食等口腔活动中获得本能和性的满足,口唇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饥饿需求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口腔粘膜的刺激。

肛门期(1-3岁,也称肛欲期):其快乐来源为忍受和排粪便、肌紧张的控制,儿童在进行大小便时体验到愉快。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排便的训练,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排便行为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一方面,他想根据自己意愿排便获得满足,另一方面,他又受到父母的控制,必须忍耐和等待。

性器期(3-6岁,也称性蕾期):其快乐来源为生殖部位的幻想和对异性父母的爱恋,儿童开始体验到俄狄浦斯和厄勒克特拉情结。如果在这个阶段男孩被当作女孩抚养,成人后容易形成同性恋或易装癖。

潜伏期(6-12岁):由于道德观、羞耻心的发展,这个时期儿童的性欲开始转向外部,注意发展各种为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如学习和体育等,这也正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时期。

两性期(也称生殖器):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整个成年期。儿童的性欲逐渐转向异性,并以组建家庭、繁衍后代为目的。

(图片来源:pixabay)

正确的如厕训练到底有多重要?

 “如厕训练”是每位家长育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件“大事儿”。

对孩子来说,学会自己如厕,在成长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因为不懂,多少父母为了孩子大小便这些屎尿屁的事儿烦恼不堪……多少孩子因此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图片来源:pixabay)

在肛门期,父母通常都会开始给孩子进行如厕训练。

这时候,孩子会第一次发觉到控制排尿排便和排泄所带来的快感。

所以在这个阶段中,有一些孩子会故意憋住,长时间地不排尿或者不排便来获得快感。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在控制和排泄上做出抉择,而恰恰这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过渡。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过早地给孩子做如厕训练、尤其是当父母的要求不能配合孩子的控制能力,而且过于严厉、总是羞辱孩子的话,就会给孩子形成「肛门便秘型性格(anal retentive character)」。

也就是说,孩子可能会因此开始对细节很痴迷固执,比方说会有洁癖,对自己的意见总是过分坚持。

《和莎莫的500天》女主对男主说:“同学都叫我肛门期女孩,我被归类在爱整洁干净的肛门期。”女主就是典型的肛门便秘型性格。

(电影《和莎莫的500天》截图)

而当父母在这个阶段过于放纵,孩子能够随意在不合适的场合中解在裤子里,能够随意玩弄粪便,便会形成「肛门排放型性格(anal expulsive character)」。

孩子会因此粗心马虎、杂乱无章、不讲规则、不计后果,而且还会表现为有时过于善于分享,有时又过于凶暴,喜欢挑衅。

(图片来源:pixabay)

如何让孩子平稳地度过肛门期?

虽然目前很多心理学家对弗洛伊德的这一套理论持有保留意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在肛门期父母对孩子过度地控制或者放纵,就真的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行为。

那么孩子肛门期究竟该如何对待呢?

1、平静且不动声色地将孩子的裤子换下,不打乱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

家长要明白,肛门期是孩子的性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孩子练习自主掌控肛门和尿道括约肌的阶段,要从内心接纳和尊重孩子的发展。

当孩子出现肛门期的表现时,家长最明智的做法是平和地告诉孩子这不是什么问题,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就可以了。

(图片来源:pixabay)

孩子肛门期,出现尿湿裤子、解大便在裤子上,或者尿频的现象时,家长不要责备、耻笑孩子,不要将孩子尿湿裤子作为家人的谈资,也不要说“记得下次去卫生间”之类的话。

因为孩子已经知道大小便要去卫生间,现在他是在练习自己控制的时候。家长的责备,或者只是提醒,都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更加紧张,使结束肛门期的时间延长。

2、不要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憋尿或者憋大便,不要打搅孩子对排泄物的研究。

家长发现孩子正在有意识地憋大便、憋尿的时候,不要随意打断这一过程。因为,这时孩子正在体验粪脍摩擦直肠肛门粘膜带来的快感,还有对粪便的排出与控制。

当孩子对自己的排泄物进行研究的时候,家长不要训斥孩子不讲卫生,而是温和地告诉孩子,不要将大小便到处涂抹,大小便里面有细菌,如果不洗干净手上的大小便,就会得病。

不过,家长要记得协助孩子把手洗干净。

(图片来源:pixabay)

3、家长要与老师积极沟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3岁的孩子,正值幼儿园时期,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尿湿裤子或将大便解在裤子里,就可能会受到老师的责罚和羞辱。

家长要和老师进行沟通,在老师的配合下,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老师要理解孩子“肛门期”的现象,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地上洗手间,如果孩子弄脏裤子了,平静地给他换上干净的裤子即可。

(图片来源:pixabay)

作为父母,尝试去了解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正常发展过程,就可以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各种行为,让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发展自己的身心。

参考文献:

[1](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徐胤译. 性学三论[M]. 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

[2] 张金健,精神分析学派的早期经验理论对人格教育的启示[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 第6期:42-44.

[3]吴红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 基础教育,2004(12):1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