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陆地诗词》(62):咏桂林
咏桂林
陆地
秦皇平越桂成林,
春满两江化玉奔。
独秀七星龙脊上,
伏波迭彩竖笛音。
Ode to Guilin
By Lu Di
Tr. Zhao Yanchun
Emperor First made it a cassia wood;
Filled with spring, two emerald rivers flow.
On Dragon Back seven stars shine, so hued.
Upon the waves there lingers a flute blow.
注解
秦皇平越桂成林——
世人皆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却鲜有人知道“桂林”的起源。作者不以桂林的山水开篇,而以历史起源起笔,更加为桂林美景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色。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而在桂平市西南的布山。而之所以得名“桂林”,确实与其境内桂树成林也有关。
春满两江化玉奔——
碧波荡漾的桂林水,凝聚着大自然的恩赐与钟爱。漓江和西江两大江河流淌出的不仅是自然美,更孕育出一方山水中的质朴人性。如诗如画的漓江发源于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继续南流至梧州汇入西江。整个江流盘绕在万千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景色十分秀美。在桂林的江水之上游览,最绝妙之处,就是不用考虑天气的影响,因为不同天气漓江景色有不同特点。春暖花开的季节,江水清澈如玉带般奔涌,使人心旷神怡。
独秀七星龙脊上——
七星岩以雄伟、宽广、曲折、深邃著称,早在五六世纪就有了文字记载,古时候曾叫栖霞洞、仙李洞、碧虚岩,是一座石灰岩发育较完全,景物较丰富,保护较完好的地下宫殿。洞内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变幻莫测,玄妙无穷,组成一幅幅绚丽的图景。宫殿内引进了激光、光导、多媒体等多项高新技术,虚实相间、动静结合地为人们展现一幅全新的洞内奇观,原本就以“栖霞真境”之称名列桂林古八景的七星岩,更加瑰丽、迷人。
龙脊梯田开垦于元代到清初,整整650年。梯田处处有,可像龙脊梯田这样大规模的集中实属罕见。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辟了梯田。梯田如链似带,把一座座山峰环绕成一只只巨大的螺蛳,袅袅地萦绕在它上空的龙脊壮族山歌,缥缈成一缕缕轻烟,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像天与地自然绘就的一幅幅巨大抽象画。
伏波迭彩竖笛音——
此句一语双关,既巧妙地点出了桂林的迭彩山、伏波山和芦笛岩等风景名胜,又极富诗情画意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神姿仙态。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洞口原来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积累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人们称赞芦笛岩是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来芦笛岩游览,芦笛岩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迹
环绕桂林的山,平地拔起,神姿迥异,大小约四十余座,人们多以该山形所似之物为之命名。如漓江沿岸的迭彩、伏波、象鼻、斗鸡等。迭彩山因形同彩绸皱褶而得名。伏波山位于广西桂林漓江之滨,是一座依水傍水的孤峰,汉代时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曾经过此地,故得名。伏波山又因孤峰雄峙,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洄澜,有“伏波胜景”之美称。每年春夏,江水暴涨,山麓遏阻急浪狂澜,使江水倒转回旋,有降伏波涛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