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印尼之四: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7月17日,由印尼经济统筹部和中国驻印尼大使馆联合主办、印尼中国商会总会承办、印中商务中心协办的“外国人在印尼就业政策与程序论坛”在雅加达举行。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经商参处公使衔参赞王立平出席论坛并致辞。
本号授权发表王立平公参致辞全文。
王立平公参表示,当前中印尼关系快速发展,两国经贸合作硕果累累。但在中印尼经贸合作总体向好的同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正如中国古诗“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所蕴含的道理,中国企业难以及时足额办理工作签就是其中之一。去年5月的中印尼高层经济对话会上,两国政府部门也就此展开了积极对话。
王立平公参分享了四点看法。
第一,从中国在印尼的投资规模、项目性质和带动印尼就业来看,在印尼工作的中国人并不算多。目前,投资已经成为中印尼经贸合作的最大亮点。从投资规模看,据BKPM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对印尼的直接投资达6亿美元,占印尼外资总额的8.2%,保持了印尼第三大外资来源国的地位,仅次于新加坡和日本。BKPM是根据企业注册地统计外来资金,事实上,许多中国企业是通过在新加坡和香港的离岸公司投资印尼,如果加上这一部分投资,中国已经成为印尼第一大外资来源国。从项目性质看,在印尼的中国企业大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观察,在此类项目的建设初期,往往需要较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由于印尼当地符合条件的人员相对不足,需从中国引入一些,但随着项目的顺利推进,从中国引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也将逐步减少。从带动印尼就业看,中国人到印尼工作对促进印尼就业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中国企业投资的一个大项目,可为印尼创造一万多个就业机会,一个较大的项目也可创造数千个就业机会;从总体看,一个在印尼工作的中国人可直接带动十个左右的印尼当地人就业,间接带动的印尼当地就业则更多。由此可见,相对于中国的投资规模、项目性质和带动就业的数量而言,目前在印尼工作的中国人并不算多,中国成为在印尼工作的外国人最多的国家,不足为奇。
第二,在印尼工作的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是普通工人。据了解,来印尼工作的中国人,绝大部分系高级管理人员、工程师和技术工人,非熟练的普通工人只是少数。控制成本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引进中国人的成本远高于聘用印尼当地人。在印尼引进一名中国普通工人,一年的成本,包括申请工作签、工资、机票、食宿等费用至少得3万美元,是一名印尼当地工人的十倍左右。任何聪明的中国企业都不愿干这种不合算的买卖。
第三,从中国对外开放的经验和做法来看,宜理性看待外国人工作的现象,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更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中国的广州和义乌,是中国吸引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的代表性城市,前者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省份的省会,后者在短短几十年里已从一个小城市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这两座城市,长期居住着20万以上的外国商人和来华打工者,但他们直接促进了中国的出口,促进了当地消费,间接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因此中国政府对他们采取宽容的政策,努力为其提供便利,逐步实现管理的正规化。从中国企业外派人员来看,目前,中国政府制订了严格的管理规定,严厉打击非法外派劳务;中国驻印尼大使馆要求中国企业严守印尼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员工本地化水平,加快实现“从‘中国队伍、中国速度’向‘印尼队伍、中国速度’转变’’;在印尼的许多中资企业也正在积极培训印尼员工,大力减少中国员工的数量。例如,在印尼的某中国电力企业,在开工前即招录100名印尼大学生,送至中国开展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并承担全部费用,培训结束后即参与电站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第四,对印尼政府管控外国人到印尼工作表示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的问题。印尼是全球第四大人口国,一半人口在3 0岁以下,因此对印尼政府为保障本国国民就业、管控在印尼工作的外国人的数量的做法表示理解。希望印尼政府在大力吸引外资和为中国企业及时足额办理工作签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毕竟,中国企业引进少量技术和管理人员,只是为了在印尼的投资项目能顺利运转,而这些项目的正常运转将引导中国企业扩大在印尼的投资,进而为印尼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王立平公参表示,为逐步解决好中国企业申请工作签的困难,凸显中印尼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加大中印尼在人力资源培训领域的合作。当前,中国企业难以及时在印尼聘用足够的技术管理人员,而印尼又严格控制外国企业申请工作签的数量,为有效化解这一矛盾,建议大力加强中印尼在人力资源培训领域的合作。中国政府现在每年向印尼提供的各类培训名额在1000名左右,培训内容包括政策制定、经济管理、工业园区开发、海藻种植、铁路运输、电站管理、冶金等众多领域,主要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印尼两国政府可加强沟通,用足用好这些培训机会。今后一个时期,中印尼可重点在培训熟练技术工人上加强合作,中国企业愿意与印尼有关部门合作,培训熟练的技术工人,满足投资项目的实际需要;也希望印尼政府出台特殊政策,鼓励双方的职业技工学校开展合作,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冶金、电站运营、厂房操作等各领域的熟练工人,满足在印尼中资企业的用工需求,并协助印尼降低失业率。
二是建议印尼有关部门在受理工作签申请上,分类施策,体现灵活。当前,中国企业仍然需要从国内引进一些技术和管理人员,有时为排除技术性故障,亟需引进仅需在印尼工作数日的专家。有些重点的投资和工程承包项目则仍需引进较长时间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通过印尼政府内部的协调和连动,将项目审批与其所需工作签数量的审批相挂钩,完全可以避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最终出现项目的资金、机械设备已经运达,而技术和管理人员还没取得工作签的尴尬局面。
三是加强合作,正确引导舆论。“大量中国劳工涌入印尼”的谣言此前在印尼流传,中国驻印尼使馆已经注意到去年佐科总统和印尼政府与官员及时予以了澄清,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虽然现在这一谣言已经平息,但还是有必要分析谣言的成因。一种可能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可能有人偶然在某一项目现场看到几个中国工人、或者长相类似中国工人,就以偏概全、捕风捉影,误以为外国来印尼工作都是中国来的。另一种是歪曲事实,故意造谣。对此,应该提高警惕,对于类似谣言,应及时澄清,以维护好当前中印尼经贸合作的大好局面。
王立平公参还代表中国驻印尼使馆,对在论坛上详细介绍印尼外籍劳工签证法规、程序和投资许可政策的印尼劳工部、移民总局和BKPM等部门的官员表示感谢,并希望中印尼经贸合作再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