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一捋八王之乱||~12~杨贾纷争(一)
冬去春来,此时已是永平元年(公元291年)元月,距司马亮逃回许昌、杨骏把持朝政已过了八个月。这八个月,是众人翘首以盼,看杨骏如何分配权力,平衡政局,思隆替之宜的八个月。但让人失望的是,杨骏除了专权,什么也不会。
早在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当天,杨骏便闹了个大笑话。他改年号为永熙。按《春秋》之法,新君继位都是逾年后才改元的。“缘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也。(所以未逾年就改元的行为)今可谓辄不知礼也。”众人议论纷纷,杨骏也觉察到自已出丑了,便在第二年初改元永平,“朕夙遭不造,淹恤在疚。赖祖宗遗灵,宰辅忠贤,得以眇身托于群后之上,昧于大道,不明于训,战战兢兢,夕惕若厉。乃者哀迷之际,三事股肱,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犹欲长奉先皇之制,是以有永熙之号。然日月逾迈,已涉新年,开元易纪,礼之旧章。其改永熙二年为永平元年。” 说去年改元是因为朕过于悲痛哀伤,乃至急于遵奉先帝的遗志了,先帝的年号叫“光熙”,朕就改叫“永熙”。虽然文过饰非,也算把这事搪过去了。
如果杨骏不懂古代礼法典籍,违背旧典,仅仅是“不学”,最多就是让人笑话。但接下来他的举措就是“无术”,让人心生怨恨了。
司马炎的遗诏以他为“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领前将军”,这是又当宰相又当总司令。但杨骏还嫌权不够大,又让新皇帝司马衷封自已(相当于自封,因为司马衷是个痴呆)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百官总己以听”。这就过分了。“假节”是臣子在有军事行动的时候,有权对违犯军令的人先斩后奏;“假黄钺”则是臣子代替皇帝出征,生杀予夺,再加上“录朝政,百官总已以听。”专权如此,曹操也得自愧不如。
为了拉拢人心,杨骏开始效仿魏明帝,进行大肆封赏。“增天下位一等,预丧事者二等,复租调一年,二千石已上皆封关中侯。”武帝朝时期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平灭东吴,可平吴所封的爵位,也没杨骏封的多。为此,石崇、何攀都劝他,哪有你这样把爵位当传单一样滥发的,如此下去,恐怕几代以后满朝皆公爵了。而且,杨骏进行大肆封赏的时机也不对,傅祗劝他:“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皇帝刚死,你就和庆功似的大发赏钱,你什么意思,皇帝是我们弄死的?
“陛下圣德光被,皇灵启祚,正位东宫,二十余年,道化宣流,万国归心。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吴会僭逆,几于百年,边境被其荼毒,朝廷为之旰食。先帝决独断之聪,奋神武之略,荡灭逋寇,易于摧枯。然谋臣猛将,犹有致思竭力之效。而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上天眷祐,实在大晋,卜世之数,未知其纪。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杨骏效仿魏明帝大肆封赏,此举是很不得人心的。当年魏明帝曹叡是在父亲曹丕死前不久才被立为储君的,并没有什么政治资本,朝中很多大臣都不认识他。所以他登基之后,为笼拢人心,便普遍给臣下赐爵。
魏明帝此举完全正确,但是杨骏效仿魏明帝,就是东施效颦了。
魏明帝是皇帝,全部朝臣都向他效忠,就是他的最大利益,而朝臣也愿意向他效忠。皇帝拍臣子马屁,体现的是皇恩浩荡,臣子们自然心生感激。但杨骏是权臣,权臣如小三,他的权力都是从皇帝那里偷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不可能得到所有朝臣的拥护。他大规模的封爵,异己者认为,爵位都是皇帝给的,与杨骏无关;而投靠了杨骏的人又认为自已不受重视。
以权臣的身份去做皇帝的事,越俎代庖,杨骏自然是两头不讨好,而且,直接普遍地向下层释放好处,收获到的不会是人才,更多的是投机分子。
作者简介:
大好,一个喜欢阅读的,有点强迫症的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