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王永寿/时来运转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360个人图书馆七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王永寿
老孟的眉头一天比一天锁得更紧,一看就没有舒心的事。这不,两个儿子,一个36岁,一个33岁,都未成家,这事落在哪个父母身上能不揪心?
村里人给他两个儿子下了死定义——绝对单身。想结婚,下辈子;想发财,这辈子也别想。
这话老孟在人群不远处听到过不止一回,每一次听到他都装聋作哑,每一次听到他都扎心地痛,暗地里黯然伤神。能有啥法子,没有底气跟人家斗嘴。
要说他两个儿子讨不到老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家住在村后山凹独门独户,交通不便不说,两个儿子既没手艺,也没创业的能耐,窝在山沟沟里耗日子,长相也怪吓人的,矮不说,又黑不溜秋,跟非洲人一个模样。不少人跟老孟开玩笑:你老婆在梦里和非洲人好上生的吧?咋生出两个黑人来,这样的面孔,这样的山旮旯,谁会把自己的亲闺女往这火坑里推。
因为两个儿子未成家,老孟好像低人一等,说话没底气,也不敢在人堆里发声。
老孟每次到村里,青黄色的脸上,都散落着惶惶不安的神色,怕大家冷嘲热讽。有人老取笑他,老孟,三根棒子天天大比武,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了吧?更有甚者说,老孟呀,孟家的香火,怕是到你手上接不上了……这些话,像往他胸口塞了块抹布,堵得不行。
老孟简直不敢出门,幸而离村子有一里多地,没紧要的事绝不去村里遛达,免得遭人白眼。
老孟一家子,就这样活在村里人的闲话旋涡中。
老孟每天在土地上劳作得满身土戗戗,加上胡子拉碴,六十岁的他,比古稀之年者还老一大截。
野百合也有春天。没想到,老孟竟然时来运转了!
一条高铁线延伸过来穿过村子山凹,不偏不斜穿老孟院子而过,老孟的房子得拆迁了!
乡里村里干部找到老孟做拆迁工作。
老孟说,国家建设是大事,支持国家建设,俺没意见!
老孟有一座三层楼房,楼房旁边还有好几幢祖上留下来的瓦房,瓦房空着,屋里堆着柴草和农具。
经过评估组评估,老孟的楼房、瓦房宅基地加一起,总共得到补偿金479万元。并且拆迁后新房安置到镇中心地段。
老孟一听要补偿479万,吃惊地张大了嘴巴,下巴差一点掉下来,脸上的线条马上舒展开来,有掩饰不住的微笑,眼里速即闪着亮,内心激动得心潮起伏。心想,终于要扬眉吐气了,幸福岁月光顾咱老孟了。
老孟因拆迁,土鸡飞上枝头变凤凰。
老孟一家子,成了村里人热议的话题,这个说,我想把外甥女介绍给老孟的大儿子;那个说,我大舅子的女儿幼师毕业,不知老孟的小儿子看得上不?能够跟老孟结亲,算是有福人家,老孟为人厚道,是咱村里百里挑一的好人呐!
老孟两个儿子买了小车,衣着很光鲜,又盖了漂亮的小洋楼。
替老孟儿子说媒的人络绎不绝,媒人一提拆迁户,个个姑娘马上应允,既不嫌矮,也不嫌黑。说浓缩是精华,黑才是健康色。两个儿子的婚事很快就有了着落,并且两姑娘都靓着哩!
老孟到理发店捯饬一番,新衣裳上身,看上去像五十来岁的样儿。以前大家都嘲笑老孟,而今大家与他碰面,都浮起讨好的笑容,叔呀伯呀喊得挺热乎的。
老孟像螃蟹上蒸屉,成了村里的红人。
老孟一直板结的面孔,因拆迁而活泛起来。心情棒极了,像长满了羽毛,扑棱扑棱的,感觉拆迁户真爽,说话大着嗓门也没人敢顶撞他。以前一动嘴,人家就凶他。嘿!人有了钱连放屁都有道理,无钱不如鬼。
老孟感觉自己身体里面百花盛开,常常会情不自禁发起笑来,再是自言自语叨着,是做梦吧?不!是现实。再瞧瞧自己的新房,又看看两个水灵灵的儿媳,再掐掐自已的大腿,痛得“啊唷唷”叫出声来,才感觉好运真砸到自己头上了。
往事不堪回首,想起来就心颤,人生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哈!穷不长根,富不长苗,人不会穷一辈子。一条高铁,好像专程伸过来搭救我老孟的,摘我老孟的“穷”帽子,实现我老孟的尘世梦想,现在儿媳有了,儿子创业也有经济基础了……
老孟兴奋得无法入眠,微笑溢满了整个面孔,那双眼睛在黑暗里嘀溜溜地转着,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
作者简介
王永寿,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已在《河南文学》《微型小说月报》《小小说月刊》《金山》《今古传奇》、《海外文摘》等刊发表。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