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偶作(美图配诗文)》
《立春偶作》
倚梅妍媚晓春至,佳人携手弄芳菲。
吟赏百花兴未央,尤喜杨柳绿柔美。
注释: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其“立”乃始建也,而“立春”二字,可理解为“春气始而建立也”。通常立春是每年的2月4日或5日。
妍媚,拼音是[ yán mèi ],指 1.美丽可爱的女子。 2.谓美丽可爱。
芳菲,拼音是[fāng fēi ],指:1、花草香美的样子。2、芳香的花草。 其近义词是芳香、芬芳。
吟赏 ,拼音是[ yín shǎng ] ,指吟咏欣赏。
未央,拼音是[wèiyāng],指未已;未尽 。譬如,夜如何其?夜未央。——《诗·小雅·庭燎》;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楚辞·离骚》。
(诗文作者:宾阳县大桥中学陈怨蜚)
名词解释:立春
立春,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春,大地回春、万象更新,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新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