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底啥意思?

三十而立,究竟什么意思呢?

有的人解释说:30岁就要成家立业......但是古代20岁就行冠礼,可以成家了。孔子更是19岁就成家了哦。

有的人解释说:30岁为人处世的原则已经确定不变了......你的意思是说,人的习惯要到30岁才能养成?这才是真正的巨婴!

其实,古代的词语有多种含义,必须放在整体的句式环境中前后对应才能要正确理解其确切含义。

这个原话是这样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的核心是一个“学”字,因此,其整体上就是孔子一生对于作学问的感受。

下面我们来逐句解读。

1、“十有五而志于学”。

《说文解字》载:“志,心之所之也。”志,就是心想去的地方,也就是志向。

翻译过来:十五岁,开始把研究学问作为自己的志向。

2、“三十而立”。

古代立、建同义,指用界碑、旗帜一类的东西围成一圈,以示势力范围。

《左传》记载:”诸侯建国,大夫立家。“

翻译过来:到三十岁的时候,在学问上已经有所建树了。

3、“四十不惑”。

古代迷、惑同义,指沉迷。《说文解字》载:“迷,惑也。”

翻译过来:到四十岁的时候,已经不再沉迷于研究学问了。

干啥去了呢?周游列国,追逐功名利禄。

4、“五十知天命”。

古代命、运同义,天命即天运。

翻译过来:到五十岁的时候,已经知道天地运行的规律了。

5、“六十耳顺”。

很多人把“耳顺”理解为耳朵很通顺,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所以解释不通。

耳通弭,古代一种解绳结的工具,外形颇像牛角,所以叫做“觽”。

其形状颇像弓两端的耳朵,所以又叫“弭”。

顺,即是理顺的意思。

耳顺,实际上是弭顺,即是整理的意思。

翻译过来:到六十岁的时候,开始做整理学问的工作。

根据《史记》记载,这个时候孔子从三千多篇《诗经》中挑选了305篇,每篇都谱了曲子,分门别类为丧、昏、射、冠、燕、聘,是谓“六艺”。

另外,他还给《易经》做了彖、系、象、说卦、文言等篇章。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说文解字》载:“俞,空中木为舟。“俞,本意指一种造船方法,即把木头中间掏空,今天独木舟。

逾通“窬”,指一种检验粮食的工具,中间是空的,即今天的粮食扦样器。

矩,即是今天的曲尺。

窬、矩都是象征标准的工具。

不逾矩,并非传统理解“不逾越规矩”,而是不再用规矩、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行为。

翻译过来:到七十岁的时候,就随心所欲不讲那么多规矩了。

正所谓: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是非成败转头空,暮年的孔子终于明白:人活着,啥都不图,就图个自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