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宿白先生|安家瑶:宿白先生的人格魅力
1979年秋,我有幸成为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刚入学时,与79级新生听了苏秉琦先生的讲话,他说你们就像候鸟,春秋飞出去了,夏冬又飞回来了。我们都对考古实习充满喜悦和幻想。1980年初,我和同学陈英英随先生在武昌湖北省博物馆实习。当时他的助教权奎山和湖北省博物馆的全锦云正在整理武昌郊区隋唐墓,为了寻找墓中出土的瓷器的来源,宿先生带我们到湖南、江西考察窑址。我们最后一站是从九江乘轮船回武昌。陈英英央求先生给我们半天假,让我们上庐山看看。庐山不仅是近现代史上的很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而且当年《庐山恋》刚刚上演,这是刚改革开放拍的最有影响的电影。宿先生没有答应我们的要求。通过这件事,我们明白考古不是游山玩水,再也不向先生提出这类无理要求。1981年暑假,我们跟先生在敦煌莫高窟实习一个多月,名胜地月牙湖就在附近,我们也没有去游览。后来我到考古所工作,才知道夏鼐先生对本所考古工作者的要求更为严格:直接去考古工地,中途不得下车。直到八十年代,这项规定才稍稍松了一些,沿途可以下车进行业务考察。
我们跟宿先生出去考察,一般都是在单位食堂吃饭,有时就是简单地吃两个馒头。1981年夏,随先生考察炳灵寺。当时炳灵寺交通不便,早上不到六点就从兰州出发,到刘家峡后,乘小船抵达石窟。考察石窟爬上爬下,不到中午早已饥肠辘辘。当时的现场没有食堂,更没有饭馆,炳灵寺保管员给先生和我们一人下了碗白水挂面填饱肚子,我们继续工作。宿白先生对公款吃喝非常反感,有一次在湖南的小县城,地方官员为我们准备了一桌酒菜。拿现在的眼光,算不上奢侈,也就是有鱼有腊肉。因为有碍当地文物工作者陪同,宿先生不好拒绝,事后宿先生对我们严肃地说:“这样吃喝不好,这都是民脂民膏啊!”先生的话为我们后来走向工作岗位警惕乱用公款敲了警钟。
宿先生一辈子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自己能干的事情绝不麻烦他人,特别不为自己的事情麻烦单位组织。
2018年4月28日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幕的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的题目是“寻真”。这个题目起得太好了,考古学是寻真的科学。“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宿先生和老一辈考古学家一生的学术追求就是寻真。
1990年7月20日至8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沙漠路线(中国境内)的第一次考察,乘汽车从西安出发直到喀什。宿先生向中方领队徐苹芳先生提出参加新疆段的考察,那年他已经近七十岁了,是国际考察队中最年长的学者。在考察途中,宿先生总是一马当先,带领着我们,看得出他十分热爱田野考察。休息时,先生就随便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与我们讨论。在对柏孜克里克洞窟的考察中,一些没有开放的洞窟根本没有路,山体陡峭,全靠手足并用的攀登。我在后边抢拍下宿先生在学生们的帮助下奋力攀登的照片。先生奋力攀登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行。
安家瑶
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END·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