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

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

亚里士多德说,德性(aretē)分为两类:思想的(dianoētikē)德性和习性的(ēthikē)德性,我们一般称为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理智德性主要来自教育(didaskalia),伦理德性来自于习惯(ethos)。(NE, II, 1103 a 13-17)

灵魂可以分为有理性的(logon echōn)和无理性(to alogos)的两个部分。无理性的灵魂包括在动物和植物那里都有的感知能力。而有理性的部分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理性帮我们看到必然事物(其原则[archai]不可能是另外样子的存在者);另一种理性帮我们看到偶然事物(其原则可以是另外的样子)。(NE, VI, 1139 a 8-10)

于是我们得到了灵魂的科学(epistēmonikos, wissenschaftlich, scientific)部分和灵魂的计算(logistikos, überlegend, calculating)部分。灵魂的科学部分涉及必然性的领域,它提供理论智慧(theoretical wisdom,sophia),它要求普遍的、无条件必然的真;灵魂的计算部分涉及偶然性的领域,它提供生产(poiēsis)和行动(praxis)方面的信念(doxa),它是实践智慧(phronēsis)。

我们要注意的是,理论智慧(sophia)和实践智慧(phronēsis)都属于理智德性。但是,实践智慧所要计算(logizesthai)和思虑(bouleuesthai, deliberate, überlegen)的事情,确实又跟伦理德性所涉及的相同。实践智慧肯定或否定的是意愿(Prohairesis, Vorsatz),而意愿是一种“思虑过了的欲求”(orexis bouleutikē)(NE, VI, 1139a 24)。“正确的欲求”(orexis orthē)和实践智慧所达到的真理是一致的。伦理德性涉及的是灵魂的欲求(orektikon)部分,这个部分不是完全理性的,因为它不能像理性部分那样给出理由或构成解释性的论证。但是,它“听从并服从理性”,就像孩子对父亲那样,它就“以某种方式分有理性”(NE I. 1102b 13-1103a 3)

“理论智慧是理智(nous)与科学知识(epistēmē)的结合,而科学知识带有最高尊崇物的头衔。”(NE, VI, 1141a18-19)理论智慧是必然性知识,实践智慧是偶然性知识。实践智慧首先是一种思虑的能力(NE VI, 1140a 25-28, 1140a 30-31)。亚里士多德又强调,“我们不思虑目的,而是思虑促进目的的东西(to pros ta telē)。”(NE III, 1112b 11-12)“医生不思虑他是否应该治疗,演说家并不思虑是否想要去说服,政治家并不思虑是否想要创立一个良善的秩序,其他也没有人思虑目的;而是说,当人们已经设定了目的,然后去研究如何让这个目的实现。”(NE III, 1112b 12-15)我们可以说,目的本身的好坏是理论智慧告诉我们的,而实现目的的东西(to pros ta telē)则归于我们的实践智慧。

伦理德性可以分为三种:感受(pathos, Affekte),能力(dynamis, Anlagen)和性情(hexis, Dispositionen)。感受比如说:好奇、愤怒、害怕、勇敢、羡慕、快乐、爱、恨、渴望、嫉妒、同情,所有伴随快感和不快的普遍感情。能力就是那种使我们感知到感受的东西,比如那种有能力让我们变得愤怒的能力、感受不快或同情的能力。性情是使我们无需感受到什么而拥有的好或坏的情绪。(NE II, 1105b 20-28)伦理德性是一种让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关于正确的事、朝向正确的人、为了正确的目的、用正确的方式”(NE II, 1106b21-23)感觉到正确事物的东西。这种德性就是在偶然性领域正确地处理事物,所以也是一种“中道”(mesotēs)。

我们在实践中需要“思虑”的场景是怎样的?C. D. C. Reeve举了一个例子:“感知给我们提供信息,比如这个肉是禽肉,而自然科学告诉我们禽肉是健康的,烹饪的技艺(或许在医学或营养学的帮助下)告诉我们当汁水烤干之后,禽肉就熟了,而感知告诉我们这些汁水已经烤干了。在这种情况下无需思虑,我们就直接吃掉了这块肉。但是,如果科学和技艺告诉我们的普遍事物和感知告诉我们的特殊事物之间存在鸿沟,就需要思虑。”(C. D. C. Reeve,”Aristotle on the Virtues of Thought”, in: The Blackwell Guide to Aristotle’s Nicomachean Ethics, 2006, p. 207.)

(0)

相关推荐

  • 艺术自律与审美伦理

    冯黎明 审美伦理是现代性工程的产物,同时又被现代思想设计成为拯救"现代性之隐忧"的一种价值规划.在哈贝马斯看来,自律的艺术是现代性的三大项目之一①,而在阿多诺和马尔库塞等人那里,自 ...

  • 传统家风文化与儒家德性伦理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传统家风文化,其背后有着深刻的观念基础,即中国德性伦理的观念传统.中国德性伦理的观念传统以儒家之德性伦理为核心,在强调普遍性的"人性本善"的同时,又极其重视善 ...

  • 德性之力量,究竟何在?

    新冠肺炎突如其来,在死亡的威胁下,各种非理性蔓延开来.由此,对理性本身的质疑与批判再度被提起.真正的伦理理性的力量究竟何在?德性的意义又在哪里? 事实上,不应仅仅将德性视为一个抽象的人格塑造自身的品格 ...

  • 何谓有德性的哲人和诗人?| 荐书

    国内堪称权威的阿里斯托芬剧作译本 向旧译致敬,为未来奠基 财神 [古希腊]阿里斯托芬 著 黄薇薇 译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 "阿里斯托芬全集"出版说明 毕加索笔 ...

  • 从“老子的水”与“庄子的水”中体味道家德性!

    从"老子的水"与"庄子的水"中体味道家德性! 编辑/ 临沂市道教协会 01 "老子的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 立法与德性:柏拉图《法义》研究述评

    <法义>(Laws)作为最长的柏拉图对话,历来不乏研究者的关注.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张智仁.何勤华译的<法律篇>(2001)和王晓朝译的<法篇>(2003)两个中译本 ...

  • 12句深度哲理语录:人是自身的立法者,其确立的基础就是善良和德性

    12句深度哲理语录:人是自身的立法者,其确立的基础就是善良和德性

  • 穷看命,富看运,福泽看德性!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意思是说,人同样出生,经历时间洗礼后,却分为三个阵营: 第一个阵营是生之徒,有成就,有出息, ...

  • 德性的生活能不能成为你的理想生活?

    想象一下,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 是住在宽敞的富人区大别墅里,每天开不同的豪车出门,晚上坐上私人飞机去拉斯维加斯转一圈,周末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度假的奢侈生活: 还是平日里努力工作,在行业中处于高级管理层 ...

  • 学校与孩长都忽略孩子的品格养成, 忽略“尊德性”, 是教育的硬伤

    点击加载图片 电视剧<小舍得>中,田雨岚.南俪两家对孩子的教育抓得很紧,想法设法上补习班学奥数等,甚至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在学校附近买"学区房",学生成绩上了了大家欢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