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英作品:贾谊,千古英雄未展才(第1711期)
毛泽东不仅仰慕屈原、贾谊的才志、人品、情操,而且对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对贾谊英年早逝,流露着深深的惋惜——因为贾谊经世致用的思想一直蕴藏着强烈的改变现实、前进社会的意味——从南宋湖湘学派到明末王夫之,然后湘军肇始到毛泽东等一大批湖南人的崛起,无不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的光辉——在天崩地裂的乱世,在需要解民于倒悬的水深火热时代,经世致用的思想必将大放异彩!
文:罗志英
编辑:梁轩诚
贾谊不得不离开权力中心、赴任长沙。路过屈原沉江的地方、有感于自身的不遇,贾谊作《吊屈原赋》。在长沙期间,有鸟飞入宅中,作《鹏鸟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潮湿的长沙,贾谊始终没有忘记那个只大他两三岁的皇帝以及仍然充满危机的中央政府,先后上书建议礼待大臣、建议改革币制进行经济调控《论铸钱疏》——六年后,汉文帝召贾谊回长安,交谈至深夜,可是此时的文帝已不再象当年那样,他根基稳固了,他喜欢上了鬼神黄老之学,这次交谈给他的感觉是“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这一回召见,没有给贾谊带来好运,却给数百年后的李商隐留下了两句不朽的名句:“可怜半夜趋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随后,让他到睢阳去当梁怀王太傅。期间,贾谊更因数次上疏建议不要封淮南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惹得文帝大不高兴。没过几年,怀王堕马死,贾谊心怀内疚,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以至于发生这样的事——“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谊死时,年仅三十三岁——英年早逝,留给后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历史终于证明,贾谊的政治主张大略是正确的。且不说他的《论积贮疏》《论铸钱疏》《大政(上)、(下)》在治国上的经济政策的可行性,就是远在文帝时,他就预言到了诸侯会向中央政府叫板——纵观贾谊一生,虽受谗遭贬,未登公卿之位,但他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政论和建议,文帝还是比较重视,大略是实行了的——贾谊在政治、经济、国防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的进步主张,不仅在文帝一朝起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或许所谓政治家,靠的就是远见,而贾谊,就具有政治家的这种远见。
贾谊更是思想家:“夫民者,万世之本也。”“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夫诸侯者,士民皆爱之,则其国必兴矣;士民皆苦之,则国必亡矣。故夫士民者,国家之所树而诸侯之本也,不可轻也”——这种民本思想,置之当今仍然具有无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还有:当今法律界,有人说要引进西方的无罪推定原则,说得头头是道。而实际上,这并不是西方独有的法律理论,在古老中国,这个理论二千多年前就有了的——贾谊的《连语》中,他就论述了这一观点:“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予”。
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笔下,贾谊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在《史记》中,司马迁专门为屈原、贾谊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还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骚体赋的代表作家——奠定了汉代骚体赋的基础:同时,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
毛泽东非常赞赏贾谊的才华。《七绝·贾谊》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与《七律·咏贾谊》是姊妹篇。两首诗中都认为他因为哀伤而死不值得——第一首诗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毛泽东诗词集》: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另一首《七律·咏贾谊》是这样的:
少年倜傥廊庙才,
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
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
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
空白汨罗步尘埃。